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订阅《铁军》  订阅《铁军·国防》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四军小知识 >  No.41 黄桥决战


No.41 黄桥决战


    10月3日,韩德勤调集26个团,总兵力3万余人,分3路扑向黄桥。苏北新四军总共只有7000人,战斗部队不过5000人。粟裕巧布奇阵: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首战打战斗力最强的独立六旅;以3/4的兵力在黄桥以北设伏,以1/4的兵力守卫黄桥;守黄桥主力部署在东门,北门放1个班,西门、南门只派非战斗人员警戒;粟裕督守黄桥,陈毅坐镇黄桥西北的严徐庄,掌控全局。

    4日凌晨,顽军三十三师开始进攻,11时发动总攻,被我三纵击退。14时顽独六旅从北面接近黄桥,当顽军全部进入我伏击圈,叶飞一纵突然杀出,将顽军截成5段,逐一歼灭。顽三十三师闻北方枪声大作,判定我主力在与独六旅作战,遂急攻东门,一度突入我防线。三纵司令员陶勇身先士卒,挥舞马刀,冲进敌阵,将顽军逼出东门。
    4日午夜,王必成率二纵截断顽军退路。5日下午新四军对顽军主力第八十九军发起总攻,战至21时,将其全歼,又乘胜占领海安、东台。韩德勤见败局已定,率部逃回兴化。10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先头部队与八路军南下先头部队于白驹、刘庄间的狮子口胜利会师。陈毅赋诗一首以记之:“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在黄桥决战胜利的影响下,苏北中间势力进一步向新四军靠拢。10月10日,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鲁苏战区苏北游击指挥部第三纵队联合抗日司令部(简称“联抗”)在曲塘成立,司令黄逸峰,副司令李俊民,辖4个大队约千余人,分驻海安、曲塘、白米以北一线,成为共产党的一支外围军。通、如、海、启地区原国民党地方武装,纷纷表示愿意接受新四军的领导,陈毅遂派陶勇率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东进, 改造地方武装,建立地方政权,扩大抗日根据地。11月15日在海安召开了苏北临时参政会,选出名誉议长韩国钧,议长黄逸峰、副议长朱克靖、朱履先。16日按“三三制”原则成立了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主任管文蔚,建立了泰兴等抗日民主政府。
    黄桥决战,新四军获全胜。这是抗战以来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反顽自卫战役的胜利。它造成了新四军和八路军胜利会师苏北的局面,提升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苏北的地位,基本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粉碎了国民党企图隔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驱逐新四军、八路军出华中地区的阴谋。黄桥决战的胜利,还为华中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中共中央书记处指出:黄桥决战以后,“苏北大部为我占领并联成一片,此为华中最大一块根据地,对全国有绝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