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抗日战争中的老舍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 日期:2014-05-05 浏览次数:8262
抗日名将杜聿明
作者:王晓华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纪实》 日期:2014-04-28 浏览次数:8521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其间涌现出许多抗日英雄和抗日名将。本文为您讲述抗日民将杜聿明淞沪亮相、昆仑关激战、远征缅甸的壮丽篇章。
为了莎士比亚……——抗日战争中的朱生豪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纪实》 日期:2014-04-16 浏览次数:8083
他选择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为其终生目标,并为之献出了自己年仅32岁的生命;他“替近百年来翻译界完成了一件最艰巨的工程”,他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也能译出莎士比亚!面对民族危亡,他一共写下了多达40万字的千余篇“小言”,反映中国人民与日伪搏斗的英雄气概。他说:“让我到日本人手下讨饭,饿死也不从!”——他就是朱生豪。
“狂胪文献耗中年”——抗日战争中的郑振铎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 日期:2014-04-08 浏览次数:8395
“现在是记者利用笔来杀伐敌人的时候!”——抗日战争中的王芸生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纪实》 日期:2014-03-17 浏览次数:7662
“敢说、敢做、敢担当,是自由人的风度;敢记、敢言、敢负责,是自由报人的作风。”王芸生将自己最为宝贵的年华同《大公报》的光荣历史联系在了一起,为《大公报》的发展谱写出了灿烂的篇章,实现了“文章报国”的宏愿。
“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抗日战争中的曹靖华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 日期:2014-03-04 浏览次数:7438
大师钱穆:“爱国素不后于人”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纪实》 日期:2014-02-21 浏览次数:7461
他是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教书人与写书人。抗日战争时期,他将爱国的誓言注入自己的书里。说到底,无文化,便无历史;无历史,便无民族;无民族,便无力量;无力量,便无存在。他要通过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去寻找抗战救国的文化资源,并从中培养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凝聚国人的民族向心力,重铸国人的新的民族精神。他,就是大师钱穆。
“流亡大学”的校长——抗日战争中的竺可桢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2012年第2期 日期:2014-01-20 浏览次数:7615
上千的人,驮着一个大学,在烽火连天的夹缝中,奔走万里的路程,经历六七省的地域。经过十年漫长的时间,又凭着四千人的力量,依然驮回来,不能不算是五千年来的奇迹。——这所大学,便是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这支“驮队”,便是由竺可桢率领的经历了四次迁徙的队伍。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抗日战争中的梁漱溟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9期 日期:2013-12-12 浏览次数:7647
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爱国人士。他学贯古今、著述颇丰且宁折不弯、耿介执拗。抗日战争时期,他致力于乡村建设运动,并奔走于国共两党间、发起民主同盟,以“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气魄投入到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思考与实践中。
“我不是一个战士,只是一个作家。”——抗日战争中的郁达夫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11-26 浏览次数:7803
提起郁达夫和他的文章,人们往往想到颓废、忧郁、感伤等形容词。其实,他还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他有着严肃的生活态度和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无惧艰难险恶的斗争环境且视死如归。日军侵华时期,投笔从戎的作家很多,但只有郁达夫一人在日本投降之后牺牲在异国他乡。或如其言,他不是一个战士,只是一个作家,但他无愧乎一个时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