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订阅《铁军》  订阅《铁军·国防》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华中抗日根据地



浙东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省东部地区创建的抗日相据地,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活动地区。1941年5月,中共浦东工委派淞沪游击队第5支队挺进浙东敌后,6月进至”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姚江以北)地区,会同中共地方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6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先后从苏南和苏中地区调派数批干部到浙东工作。7月成立中共浙东区委员会,谭启龙任书记。8月成立三北游击司令部,何克希任司令员,谭启龙兼政治委员。部队先后向四明山、会稽山等地区挺进,开辟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1943年春,浙东部队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发展。1944年1月,浙东部队公开使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番号,并成立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连柏生任主任。1945年1月,成立浙东行政公署,连柏生任主任。同月苏浙军区成立,浙东纵队编为苏浙军区第2纵队。至1945年1月,根据地辖四明、浦东、三北、会稽4个专区和16个县级政权,面积达1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228万。


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安徽省中部地区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第7师活动地区。1938年4月,新四军第4支队挺进皖中舒城、桐城、庐江地区,会同当地张恺帆、冯文华等组织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同年11月,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率军部特务管挺进长江以北,与第4支队第2游击纵队合编为江北游击纵队。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兼任指挥,统一领导江北抗日武装开展对敌斗争和开辟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皖中部队与皖南突围部队合编为新四军第7师,张鼎丞任师长(未到职),曾希圣任政治委员。1942年4月,成立中共鄂皖赣区委员会,何伟(后曾希圣)任书记、李步新任副书记。同年6月,皖中行政公署成立,吕惠生任主任,唐晓光(后张恺帆)任副主任。6月,皖中参议会成立,金稚石为议长。1943年3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皖中区改称皖江区,中共鄂皖赣区委改称中共皖江区委,曾希圣任书记,李步新任副书记。同月成立皖江军区,新四军第7师师部兼军区机关。皖中行政公署也改称皖江行政公署。至1945年8月,根据地扩大到以巢县、无为地区为中心,西起大别山东麓,东至江浦、溧水,南自青阳、南陵,北抵合肥,辖皖南、沿江、和含3个专区及16个县级政权,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余万。


苏南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第6师活动地区。1938年4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6月中旬和7月下旬,陈毅、张鼎丞相继率新四军第1.第2支队挺进到苏南,开展游击战争,至年底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随后又分兵东进,北上,发展淞沪和苏中地区。1939年12月,中共苏皖区委员会成立,吴仲超、谭启龙、邓仲铭(邓振询)先后任区委书记。1941年皖南事变后,苏南地区的抗日武装整编为新四军第6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治委员。4月,中共苏皖区委和中共(京沪线)路东特委合并成立中共江南区委员会,谭震林兼任书记,邓仲铭任副书记。建立江南行政委员会,何克希任主任。9月,苏常太地区划归苏中区管辖,中共江南区委又改称中共苏皖区委。1942年5月,新四军第16旅政治委员江渭清兼任中共苏皖区委书记。1943年3月,苏南行政公署成立,江渭清兼主任,邓仲铭任副主任。1944年12月,粟裕率新四军第1师主力南渡长江,后与第6师第16旅会合,发展苏浙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中共苏浙区委和苏浙军区成立粟裕任区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金明任区委副书记,谭震林任军区政治委员(未到职)。5月,苏皖区委改为苏南区委,吴仲超任书记,陈光任副书记。苏浙军区主力挺进浙西后,进一步扩大根据地。至同年7月,根据地东起淞沪,西至芜湖,北接长江,南达浙西天目山区,辖19个县级政权。


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以湖北、河南和安徽边界地区为主要部分的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第5师活动地区。1939年1月、6月,李先念、陈少敏分别率部进入豫鄂边区,成立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任政治委员,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同年11月中旬,成立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郑位三任书记(未到职),陈少敏任代理书记,同时将这三个地区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1940年9月,豫鄂边区第一次军政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豫鄂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许子威任主任。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5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又开辟了鄂东、鄂皖边根据地和鄂南游击区,成立了豫鄂边区行政公署。1942年,边区军民创建了以鄂南大幕山为中心的根据地。同年6月,李先念兼任中共鄂豫边区委书记。1943年,在襄河以南和洞庭湖以北创建了新的根据地。1944年1月,郑位三任中共鄂豫边区委书记兼新四军第5师政治委员。同年7月,第5师派出部队挺进豫南、豫中,扩大了根据地。同年10月,中共鄂豫边区委改称中共鄂豫皖湘赣边区委,并成立鄂豫皖湘赣军区。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根据地发展到东起安徽宿松,两至湖北宜昌,北接河南舞阳,南抵湖南洞庭湖畔的广大区域,辖7个专区和39个县级政权,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000余万。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安徽、江苏省淮河以北,陇海路以南,新黄河以东,大运河以西地区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第4师活动的地区。1938年9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东渡新黄河,挺进豫皖苏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2月,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在此前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苏鲁豫支队及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先后进入皖东北地区,创建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同年6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2纵队南下部队到达皖北,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当地的抗日武装斗争。8日,八路军和新四军各一部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黄克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挺进苏北,开辟新区。在此前后,中共苏皖、皖东北区委先后成立。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4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后邓子恢任政治委员)。同年5月,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豫皖苏根据地,彭雪枫率第4师英勇抗击三个月,后和党政机关转移至皖东北。同年8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成立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员会和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刘子久(后邓子恢)任区委书记、刘瑞龙任行政公署主任。1942年11月,淮北军区成立,彭雪枫兼任司令员。1944年8月,彭雪枫率第4师主力西征,收复了原豫皖苏失地。同年9目,彭雪枫牺牲,张爱萍任第4师师长。至1945年8月,根据地辖3个专员公署,25个县级政权,面积达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600余万。


共有: 8 条记录 1/2 页 下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