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四军小知识 > No.53 车桥战役
No.53 车桥战役
跨入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转入了决定性的反攻,日本军国主义为扭转被动局面,从陆地保障其与南洋的联系,决定孤注一掷,实施打通中国大陆交通作战。由于兵力不足,不得不从华中占领区的14个作战师团中抽走8个师团,使华中地区仅剩6个师团和一部分新组成的部队共约17万人,作战能力大大下降,占领区难以巩固。为此不得不收缩防线,扩充伪军。同时日伪军官兵士气低落,互不信任,矛盾四起。而经历了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和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和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组织更加坚强,人民群众斗志更加坚定,被日顽占去的根据地,经过斗争,不少地区失而复得,根据地的生产建设、党政、民众团体工作都有所发展。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审时度势,遵照中共中央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集中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决定采取适当集中兵力作战与分散的游击战争相结合,军事攻势与政治攻势相结合,在敌后开展局部的有条件的攻势作战。在继续粉碎对日伪“扫荡”、“清乡”的基础上,准备向日伪据点发起攻击,收复被占根据地,扩大解放区。
1944年2月,中共苏中区委召开第五届扩大会议,粟裕提议攻取车桥,作为苏中地区对日反攻作战的突破口。车桥位于江苏淮安县东南部,是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师的结合部,也是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的联结点。1944年3月5日,车桥战役正式开始,叶飞直接指挥,以善于攻坚作战的第七团在炮兵大队配合下进攻车桥,以善于野战攻击的第一团及配属的两个地方营设伏于芦家滩打援,以第五十二团及第四分区特务团,军区教导团,江都独立团等总计8个营为预备队。6日,车桥战役胜利结束。战后,参战主力部队迅速转移,集结休整,随时准备粉碎日军的报复“扫荡”,是时派出多路小股部队袭扰日伪。至13日,日伪军先后从曹甸、泾口、塔儿头等据点撤走,使淮安、宝应以东纵横50公里的地区获得解放,进一步沟通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之间的战略联系。车桥战役是新四军抗战以来,歼日军较多俘日军最多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车桥战役后,日军没敢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扫荡”,也未能对苏中第一、第三分区进行“扩张清乡”和“强化屯垦”,使苏中地区成为比较稳定的后方基地,为党政军机关干部整风,部队整训,准备反攻和后来向东南进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车桥战役还从战役形式和作战手段上显示了新四军对日军作战能力的提高,标志着新四军进入了对日军的反攻作战阶段。车桥捷报传到延安,延安总部给予了充分肯定,刘少奇、陈毅发来贺电,表扬第一师英勇果敢的作战精神和在华中首创生俘日军之新记录。
在车桥战役胜利的鼓舞下,苏中军民再接再厉,向日伪军发起了1944年夏秋季攻势。5月中旬,新四军苏中军区第四分区特务团首先突破日伪军的“清乡”封锁线,先后两次攻克童家甸据点。6月23日,新四军3旅7团在参加车桥战役后返回原防,当行军至如皋县耙齿凌附近时,与从栟茶据点出动“扫荡”的日伪军500余人遭遇。7团果断将日伪军三面包围,在当地游击队、民兵和群众配合下,击毙日伪军200余人,生俘日军12名、伪军200余名,成为继车桥战役以后的又一重大胜利。6月26日,苏中军区部队攻克日伪南坎据点,全歼日伪军及“清乡”警察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