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挺(1896—1946) 原名为询,字希夷,1896年9月10日生于广东省归善(今惠阳)县秋长镇周田会水楼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12年考进广东陆军小学,1915年升入湖北陆军第2预备学校,1917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1919年任粤军少校副官,加入中国国民党。1920年参加讨伐桂系军阀莫荣新部。1921年调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第1营长。1922年参与讨伐陈炯明叛变的战斗。1924年以国民党员身份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8月回国,9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11月任第四军12师34团团长。1926年第34团改称第四军独立团,仍任团长。5月率独立团先遣北伐,攻汀泗桥,克贺胜桥,破武昌城,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叶挺本人被誉为北伐名将,晋升为第25师副师长。1927年升任第24师师长。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叶挺率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同年底,任广州起义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潜往香港。1928年赴莫斯科,因受到共产国际不公正对待,遂流亡德、法,与中共组织脱离了关系。1932年秋回澳门隐居。
1937年春为参加抗日迁居上海,受周恩来委托,参与把分散的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的工作。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形势下,1937年9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把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编入国民革命军陆军序列,为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11月,叶挺赴延安表示接受中共中央的抗日战争路线、方针、政策。返武汉后即开始新四军的筹建工作,并介绍友人朱克靖、沈其震、黄序周和亲属叶辅平等参加新四军。12月25日与项英在武汉共同主持新四军军部的成立。1938年初,赴香港、广州为新四军筹措军费、物资。返部后整训部队,指挥部队向敌后挺进。1938年6月9日任新四军委员会副主任。1939年3月在新四军第二次参谋工作会议上作《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与指挥》的报告。4月率邓子恢、罗炳辉、赖传珠赴皖中,主持组成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整编江北部队;并去立煌县(今金寨县)与国民党安徽省当局会谈。9月上旬离皖南去重庆,向蒋介石交涉新四军军费、编制等问题。因叶挺拒绝蒋介石要他加入国民党的要求,蒋介石也不解决新四军增加军费、编制的问题,叶挺便返回澳门家中。1940年1月10日中共中央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委员会主任,7月返回新四军军部。10月,指挥新四军皖南部队打退日伪军对皖南的第二次大“扫荡”,收复了被国民党军弃守的泾县县城。11月,中共中央任命叶挺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1941年1月4日,率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北移。在国民党发动的皖南事变中,叶挺临危受命,指挥新四军北移部队奋力抗击。在命令部队分散突围后,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的意见下山与国民党军谈判,被扣押,旋被囚于上饶、桂林、重庆、恩施等地长达5年余,曾书《囚歌》以明志。抗日战争结束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3月5日叶挺致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3月7日复电,接受叶挺入党。4月8日,叶挺由重庆飞延安,因飞机失事遇难。叶挺为中共中央军委1989年确定的33位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