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红色景点 > 走进苏维埃城
走进苏维埃城
作者:姜继永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5-20 浏览次数:7092
一座青岗石砌成的三级牌楼,檐出凌霄,厚重巍峨。牌楼上“独山苏维埃城”六个红色楷书大字,湛蓝晴天映衬刚劲笔锋,永恒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
牌楼高11.8米,铭记1929年11月8日独山暴动这个年号。牌楼内长街宽16米,记录从这里走出新中国16位开国将军的征程和足迹。看到梁从学、陶勇、杜彪、杨植亭、吴瑞山、程业棠一位位赫赫有名的将军名字,我立即想起40年前跟随程业棠将军返乡时的情景。时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的老将军,一踏进这个小镇,便想起那段烽烟往事,止不住热泪盈眶。
他说,11月8日,从周围15个乡赶来的一万多名农民协会会员,组成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走在队伍前面的是40名独山贫民夜校的学员,手持40把锃亮板斧,中间是大刀队,后面压阵的是钢枪队。队伍中口号声、呼喊声、歌声,此起彼伏,似阵阵惊雷,铺天盖地,冲进国民党六安县自卫队驻地马氏宗祠,缴了反动武装的械。程业棠手拿一把雪亮大刀,夹在暴动队列中。说着禁不住唱了起来:“是谁十岁去当红军,是谁手拿大刀战兢兢。是谁磨刀磨了九水缸,是谁的大刀要开荤!”起义成功后,组建一支红军游击队,成立了六安县苏维埃政府。随后,中共六安县委、少共六安县委、赤卫军指挥部、政治保卫局、经济合作社、苏维埃俱乐部、列宁小学相继设立,还在镇中心开辟一块红军广场,成为红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苏维埃城。
簇拥牌楼的映山红在艳艳红日下竞相绽放。支撑牌楼的土地在姚黄紫姹的花丛中沉沉起伏。春风徐来,四周群山林涛瑟瑟。滚滚涛声,犹似浩荡的起义大军,在镇头奔腾、闪现。一种检校历史、纵横古今的意念油然而生。一幅历史长卷在我眼前展开。
苏维埃城已修饰一新,但当年设在这里的中华苏维埃六安县党、政、军、文化、教育、司法、经济机构旧址保护完好,办公设施等虽有些残损、古旧,却散发历史的光华,倍感馨香和珍贵。
火神庙花戏楼,是县苏维埃俱乐部旧址。在那个火红年代,苏区人民精神焕发,文化活动也非常活跃。花戏楼成为苏区公共文化场所。戏台两边石柱刻写:“戏演旧衣冠经文纬武,楼增新气象革鸟飞虫。”一队队身穿红军服装的男女青年,依照当年红军自编自演的剧目《独山暴动》《夺取政权》《扩大红军》和采取民间小调填词的歌曲《穷人调》《工农革命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一幕接一幕演唱,再现了当年斗争风云和红色苏区风情盛景。
王大铎商行,曾是县经济合作社社址。它组织山区土特产收购、运销,经营日常批发,控制市场物价,发展苏区经济。苏区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经济贸易红红火火。长街上,休整一新的一家家店铺,商品琳琅满目。土特产、炒货、野生茶、黄花糖、栗果、野生葛粉、羽毛工艺、建材、电器、通讯、花卉、珠宝等,应有尽有。业主既有外来客商,又有红军后代,他们将开创独山新时代。
瞻仰过革命旧址,来到新建的六霍起义纪念馆。迎门一幅壮烈画面,把我心灵震撼。赤卫队员李明祥跟随红军长征后,他的妻子窦氏和两个孩子被反动派抓去,先是冻饿她母子三人,窦氏带着孩子坚贞不屈。后来,反动派挖了一个大坑,活埋母子三人。凶残的敌人扬起沙子填埋,孩子哭了,说:“妈妈,沙子迷住了我的眼睛。”英勇就义。站在她的面前,蓦然觉得自我细微得宛若纤尘,飘飘然失去了重量,被巨大的磁力吸附在苏维埃城上,不能旁移,也无从挪步。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独山镇五万英雄儿女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洪流中,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烈士的530余人,可谓户户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凝思缅怀这一段壮烈、粲然的历史,一股浩然正气在胸中涌动。那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抗压迫的不屈精神,追求真理的求索精神,誓死捍卫的献身精神,解放工农的为民精神,凝聚力量的团结精神,正确领导的科学精神。苏维埃城装满山珍珠宝。它比山珍更珍贵,比珠宝更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