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我的老师金稚石
我的老师金稚石
作者:王春生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5-30 浏览次数:7004
我的老师金稚石1888年出生于我的老家安徽省无为县一个书香之家。学成之后以教书为业。他是我的学业启蒙人,也是我的革命引路人,是我终身敬仰和难忘的老师。
我的老师金稚石1888年出生于我的老家安徽省无为县一个书香之家。学成之后以教书为业。他是我的学业启蒙人,也是我的革命引路人,是我终身敬仰和难忘的老师。
金稚石早年喜欢阅读《新青年》、《向导》和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等,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旧制度的思想。1941年1月新四军重建军部后,新四军第七师开辟了以无为县为中心的皖中抗日根据地。1942年7月,皖中行政公署成立,金稚石以爱国民主人士身份被推选为皖中参议会参议长。他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出谋献策,特别是对抗日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我曾作为他的随员,参加参议会大会,帮他抄写提案,照顾他的生活。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第七师奉命北撤。当时要远离家乡,有些人是不愿走的,在半路上开小差的也不乏其人。金老师年近花甲,别妻离子,精神抖擞地走在北撤的队伍中,表明了他跟共产党走的坚强决心。到了淮阴,他被推选为苏皖边区政府参议会驻会委员。后又参加黄河大队,从苏北走到山东。1947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时候,我们部队撤离临沂,我到临沂一个小山村去看望他,他和我同榻彻夜长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金稚石老师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是课堂”的教育理论,结合当时抗日战争的现实,提出“生活”就是抗战,“社会”就是共产党、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他鼓励、支持学生参加抗日宣传,参加抗日根椐地政权建设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参与扫盲运动和少年儿童团的活动。他主持参议会工作时,在提倡创办公办小学的同时,对普遍存在的私塾,本着“不求取缔,只求改良”的精神,普遍举办塾师讲习会,提高塾师的政治和文化素质;引导他们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杜绝使用伪化教材,采用根据地编写的新教材。金稚石在本村无为东乡王家墩办了一所改良私塾。两间简易草房,课桌椅均由学生自带,他既是校长,又是教师,而且按照学生的不同程度,教不同的课。不用《论语》、《孟子》等旧教材,算术、地理等采用公办小学的教材;语文、历史则选用毛泽东,鲁迅、瞿秋白、郭沫若等人的文章。这里是游击区,离河坝、临江镇日伪据点不过几里路。敌人下乡来,学生夹起书本就走;敌人走了又集中起来读书。
金老师办教育,只图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抗战输送人才。他把自己办的这所乡村学堂比作一只“渡船”,自己就是“摆渡的船工”,“从我这渡船过河的人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在金老师的教育培养下,从王村学堂和他任校长的皖江联中走进革命队伍,参加新四军和共产党的学生不下百余人。
金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我是个穷孩子,父母早逝,靠祖父的支持在金稚石办的王村学堂读了一年书,因祖父去世,我就失学了。金老师把我叫回学堂继续读书,免收我的学费。我重新入学后,他给我出过一个作文题:“论富读书不如穷读书”。无为中学改为皖江联中后,金稚石兼任联中校长。1943年夏,他介绍我报考联中。我至今还记得考试的作文题是:“论抗战与民主”。一年后我就参加了新四军。1946年我在新四军第七师《武装报》工作时,金老师还写信关心我说:“……你未有过普通中学各种必备知识,还是要自己抓紧补习,这是要紧的。”他真正做到了“学高为范,身正为师”。
金稚石194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来追随共产党的愿望。安徽省解放后,曾担任皖北行署委员,合肥女中、合肥第二初级中学校长,1955年被选为安徽省政协常委,1956年任省博物馆副馆长,1958年任省府参事室主任,1965年9月23日在合肥逝世。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张恺帆称他为皖江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