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胸怀 ——记中共天台县委首任书记邹逸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胸怀 ——记中共天台县委首任书记邹逸
作者:曹钦涛 陈日贵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5-28 浏览次数:7713
邹 逸
为了编写党史二卷,搞清楚天台县解放初期的一些情况,我们好几次采访了中共天台县委首任书记、96岁高龄的邹逸同志。他对党的坚定信念、豁达的革命胸襟,使我们折服。
在艰难困苦中对党的事业执着坚持
邹逸原为江苏省南汇县(今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人。1916年出生在一户贫苦人家。1926年因父病故,家境贫困而辍学,少年时干过农活,后来当过学徒和邮差。在进步人士引导下,他一面工作,一面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邮政系统做党的工作。1945年1月,因叛徒告密,他被日伪上海市政府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千方百计保持同党组织的联系,并得到党组织的指示。他坚持斗争,任凭敌人软硬兼施,始终坚贞不屈,没有泄露党的任何机密。在党组织的多方营救下,于当年3月出狱,回到革命队伍。同年6月参加新四军,任淞沪支队武工队队长。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主力北撤。邹逸奉命留在上海,任中共上海邮政局支部书记。1947年5月调四明山中共浙东临委工作。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后,原中共浙东区委宣传部长、浙东行政公署秘书长顾德欢重返浙东,会同坚持在浙东的同志,决定把分散在各地的小型武工队集中起来重建四明山主力武装,开展武装斗争,恢复游击根据地。中共四明工委在余姚福田庵集中43位同志,成立了“三支队二大队第四中队”,对外称“三五支队第四中队”,群众说“北撤的三五支队又回来了”。
这支武装力量一建立,即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浙保一个团进行拉网式清剿。邹逸和同志们隐蔽在深山密林中,茅棚是用毛竹、大箪搭建的,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饭是靠地下党员送来的,一天吃一餐或一两天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竹筒饭”就是共产党员为山上革命同志送饭时创造发明的。他们必须做到“说话不出声,烧饭不露烟,点灯不漏光”,其环境之艰难是可想而知了。邹逸同志就一直坚持战斗在天台山上。
1948年8月,中共宁(海)天(台)新(昌)县工委成立,邹逸为书记。10月,浙东临委、台属工委为开拓天台、新昌工作,决定将宁天新县工委分为中共宁(海)新(昌)县工委和天(台)新(昌)县工委。邹逸任天新县工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天新县工委成立后,邹逸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二五减租”和“三抗”(即抗丁、抗粮和抗税)斗争,得到群众拥护。
在浙东临委、台属工委领导和浙纵尤其是四支队的大力支持下,天新县工委先后开辟了北山、城区、南山和儒岙四个游击区;所辖区域共有人口30万余人,其中天台县20万(约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90%),新昌10万余人(约占全县人口的25%左右)。地方武装从原来的两人枪发展到400余人枪;干部从原来的八人发展到100余人;党组织从无到有,天新县工委辖两个区委(北山和儒岙)、三个支部。
1949年2月10日,我游击武装第一次攻克天台县城后,中共浙东临委组织部长王起宣布邹逸为天台县县长。5月24日天台县解放后,6月6日,中共天台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邹逸任县委书记、县长、县大队政委。当时干部配备原则上南下干部负责主要领导工作,只有天台例外,从这里可以看出邹逸在解放和领导天台工作的重要作用了。
中共天台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在接收国民党县政府各个部门中,邹逸和副县长张鸿云都强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入城守则》和《约法八章》。当年进城的指战员和新政权的工作人员连群众的一口白开水都没喝。
1949年8月邹逸调离天台县去省委党校学习,后任台州行署秘书科长、台州麻纺厂厂长、省统计局财贸科科长、省百货公司经营指导科科长、省针棉织品公司秘书科长、省文化用品公司储运科科长、临海方溪水电站副指挥、临海县桔果办事处主任、临海副食品公司副经理、涌泉西岭桔场负责人等职。
受冤屈对党的信念不动摇
1955年4月在“审干”中,由于历史上做地下工作时,曾因被捕蹲过日伪的监牢而又放出来了,邹逸被诬为“叛徒”,受到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甚至定性为“阶级敌人”,调离工作岗位,交群众管制、批斗的错误处理。在10年内乱中邹逸又遭到“造反派”残酷、无情的轮番批斗,受尽皮肉之苦。爱人吴建也被牵连,子女无法上学,其所受的压力、打击之苦,是我们今天许多人难以想象的。
邹逸坚信自己所走的路是正确的,坚信自己所受的冤屈是暂时的,党不会忘记自己的。邹逸被下放劳动,先后在临海森工站、临海县供销社桔果公司、临海杜下桥供销社、白塔桥副食品商店等单位当工人、当店员。心胸开阔的邹逸没有怨言,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有的人不理解,有人为他鸣不平。他总是耐心地加以解释。他说:“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当省长、专员、县长、乡镇长等都是革命的需要,职位越高,责任越重。当业务员、保管员、炊事员、饲养员……也都是革命的需要,我们的社会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的,缺一不可。革命工作也一样,没炊事员就没饭吃,怎么叫战士与敌人拼刺刀;没饲养员,再好的骏马也上不了杀敌的战场;没营业员,工厂生产的日用工业品,农民生产的副食品就到不了消费者的手里,广大群众的生活也无法得到保障。这些都是基本道理,人人应该懂得,干部同群众绝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
1968年初夏,邹逸的老战友陈日贵,在临海白塔桥见到了在副食品商店当营业员的他,见到了老首长就像见到了父母一样亲切,他把在“文革”中受到的委曲和苦水一下子倾倒了出来。看到邹逸工作服上写有“叛徒”二字,老陈气愤难平。邹老却乐呵呵地说:“要想得开些,看得远点,要相信党,相信群众,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是不是三反分子或反革命,自己心中有数。心中无鬼,就不要害怕,总有一天党会做出正确结论的”。可见邹老的心胸是多么开阔。
1982年秋,邹老与中共浙东临委和浙东人民解放军司令员马青、参谋长张任伟,原台属工委书记、四支队支队长、政委邵明等出席天台县委在国清宾馆召开的“天台县党史座谈会”时,在讲到“文革”时,邹老说:“要坚持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要常想到有镰刀、锤子图案鲜红的党旗,要重温入党誓言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信仰和信念是人生不可摧残的精神支柱。要记住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元帅贺龙是怎么死的。我们还活着,活着就要沿着他们的足迹走下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1984年8月,中共浙江省委为邹逸平反昭雪,恢复党籍,强加在他头上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全部推翻,还邹逸同志一个老革命的真实身份。
幸福充实的晚年
1984年12月邹逸在临海落户离休,享受地专级待遇。离休后,他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担任临海市和天台县新四军研究会顾问等,积极参与原台属地区如宁海三门、天台、临海等地的党史、新四军历史研究和教育、培养青少年等公益事业。
邹老对革命老区群众非常关心。天台坦头镇欢岙、石梁镇原台属联络站东峰村、下深坑、上深坑,原浙东人民解放军后方医院旧址等处,他常去走走,如立纪念碑、修公路等事,只要群众有要求,他必定亲自光临。他看到山区群众生活困难,往往自掏腰包救助。有的给300元、500元、有的给上1000元。他还一律让受助群众“保密”。到底资助了多少人,我们也无法知道。而他自己生活十分艰苦,至今仍住着上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连空调也没有。
邹老今年已96岁高龄,但身体健康,头脑清晰,心情开朗。每日坚持散步,打太极拳,洗冷水澡,定期参加游泳、练书法。他说要忘掉恩怨与不快,记住快乐,每天有一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