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周恩来为刘敬之题词写信的前前后后
周恩来为刘敬之题词写信的前前后后
作者:徐承伦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6-12 浏览次数:7049
1939年春,周恩来到皖南两次经过刘敬之家并为其题词;1946年4月,又给刘敬之写信。刘敬之何许人也,周为何会给他题词、写信?根据有关资料,特作介绍。
周恩来1939年东南之行的公开理由是,以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回浙江绍兴故乡祭祖,同时到战区视察工作。实际上,他是以中共中央负责人的名义,送叶挺回云岭,同时带有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就新四军贯彻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新四军的发展制订战略方针;二是解决新四军主要领导人叶挺与项英之间的矛盾,促进他们的团结。
1939年2月23日中午,周恩来、叶挺一行骑马来到太平县三门村(今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三合村)刘敬之家。
刘敬之(1880-1965)三门村人。地方开明绅士,时任三门乡抗日联保主任。他是“太平县第一茶商”和殷实富户,除在三门开设茶庄外,还在南京、扬州等地开设茶行。他思想开明,关心家乡,出资创办三门小学,其子刘旭初(后改名刘寅)担任校长。
刘敬之父子思想进步,爱国爱乡不是偶然的。早在1934年,方志敏、寻淮洲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路过三门村,刘氏父子目睹红军纪律严明,关心群众,就受到深刻的教育。1938年8月,新四军军部移驻泾县云岭,坚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刘家更是积极拥护。
三门,是江西、浙江通往新四军军部的门户。它位于新四军太平麻村兵站与小河口兵站之间,中间相距50多里山路,沿途没有一处茶亭和饭店,新四军官兵来往均在此休息和食宿。开始,刘敬之不收费,后来新四军不同意,规定一宿两餐收费一角。叶挺、张云逸、陈丕显等多次在刘家住宿吃饭,并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因此,刘氏父子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同情并支持新四军,主动组织竹筏队由水路为新四军运送物资,他家被誉为新四军“义务兵站”。为了便于联络,军部还在刘家安装了电话。
2月22日,麻村兵站打电话到刘家,说明天叶军长一行路过三门,在他家吃午饭,有十几个人,请准备两桌。次日,天气晴朗,叶军长一行骑马到来。周恩来身穿灰棉布大衣,头戴军帽,一身戎装,英俊威武。到刘家之后,刘旭初看到那位陌生军官脱下大衣,叶军长马上走过去接下挂在衣架上,心想这位一定是高级首长。叶军长请贵客休息吃饭。客人说,时间还早,再往前走一段吧。于是稍作休息后又走了五华里,来到湘潭村茶商叶南华家。刘氏父子即将随行带来的饭菜端出来,摆满两桌,请叶军长一行用餐。
饭前,发生一个有趣的故事。刘旭初主动问贵客姓什么?周恩来答姓周。刘马上就说,你是周恩来先生?周反问道,你怎么知道的?刘答,从《新华日报》上看到你发表关于保卫武汉问题的谈话,那上面有你的照片。说着,宾主们都爽朗地笑了。接着周又问,你这里还有《新华日报》?刘答,是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黄诚带来的。并把自己如何认识黄诚以及与新四军交往等情况一一作了汇报。周恩来还询问了当地的抗战动员工作和茶叶生产情况,交谈之间,不断发出阵阵笑声。
饭后,周恩来、叶挺一行乘上竹筏,顺青弋江东下。2月23日下午,周恩来、叶挺一行到达泾县章家渡。受到早已等候在这里的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陈毅和军部、东南局干部及教导总队学员代表的热烈欢迎。上岸后,项英等请周恩来骑马,周坚持和大家一起走。章家渡到云岭有15华里,他们一路上边走边说,谈笑风生。
周恩来在新四军中紧张工作20天,顺利完成预定的任务。3月14日,军部举行欢送大会,送别周副主席。在新村战地服务团团部门前,周恩来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同周恩来在前排一起合影的有叶挺、项英、袁国平、邓子恢、周子昆、陈毅、粟裕、赖传珠、李一氓、朱克靖及德国作家汉斯·希伯等。随后离开军部云岭前往浙江。
叶挺依依不舍地陪同周恩来骑马先到章家渡,再乘竹筏逆着碧绿的青弋江而行。当天晚上住在小河口军部后方医院。
3月15日,又经三门村刘敬之家。刘家用太平猴魁招待,周喝后赞叹不已。随同周恩来一行的有十多人,大家无拘无束,说说笑笑。
据刘旭初回忆,当周在他家洗脚时,他向周提出,要求题词留念。周慨然应允。刘早就准备了宣纸、毛笔,周稍加思索,欣然命笔:
民国二十八年三月十五日
绥靖地方 保卫皖南
为全联导 为群众倡
因抗战机缘来皖南,道出三门,两遇刘主任及其公子,谈及捍卫乡里,驱逐日寇,大义凛然,亟可钦佩,爰书此应
敬之主任及公子旭初先生之属
周恩来
当时刘旭初还拿出一个签字簿,请周在上面签字。上一栏姓名,周签了“周恩来”,下一栏从哪里来,工作单位,周写了“中国共产党”。周恩来还同刘氏父子谈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后来刘敬之深有感触地说,将来天下一定是共产党的。
周恩来离开刘家前,拿出20元作为饭钱。当时一餐饭即使菜多一些,也要不了10元。刘家执意不收,周非要给不可,互相推让,争执不下。刘旭初出了个主意说,把这钱捐给三门小学吧。周马上表示同意,并且还到小学和师生见了面。
周恩来那么平易近人,刘旭初十分敬佩,当时就要求周带他到延安去。周说,这里有新四军,你跟新四军也一样。按照周恩来的意见,在父亲的支持下,同年7月16日,他就投笔从戎,参加了新四军,走上革命的道路。
对于周恩来的亲笔题词,刘氏父子十分珍惜,把它装裱后精心保存,当作传家宝。
从1938年至1941年皖南事变前,刘敬之一直对过往的新四军指战员在食宿上给予帮助。皖南事变后,刘敬之收留、掩护不少失散的新四军指战员。他还收养新四军干部叶进明委托的婴儿(建国后叶氏父子团圆)。国民党太平县政府先后四次逮捕刘敬之,妄图从他口中得到新四军的消息。在狱中,刘不畏强暴,大义凛然,与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第一次关押三个月,才被释放。以后三次刘的态度更加坚定,毫不屈服,虽然吃尽了苦头,但他认为值得。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刘敬之和全中国人民一样感到无比兴奋。万万没有想到,同年10月,他得到可靠消息,县政府即将派人前来抓他。他只得连夜只身逃到南京隐居避难。在南京他又想到时在重庆的周恩来,并给周写了一封信,介绍了皖南事变后的情况,还送上太平猴魁茶叶。1946年4月22日,周恩来亲自写了回信:
敬之先生惠鉴:
久违道范,只以事忙,未及时修函(问)候为歉。忆远岁,既两扰堂阶,复多蒙遥赍名茶,隆情厚爱,遂令心焉铭感。顷奉台函,备悉先生历年正面强暴,义薄乡邦,是以招丛忌妒,四构囹圄,然犹持身不阿,未肯青黑随染。现且贻及七(六)六老兄,无辜待赎,先生迫得远逃逋薮,避难京都。先生所际,至堪同情,而先生所怀,尤可景仰矣。承示嘱托,力之所逮,自当勉为。尚望远瞩民主必胜之前途,续作仗义执言之努力。放眼宽怀,善自珍重,至所盼祷。专此肃复。敬侯。
道安
周恩来这封情深意长的回信,已收入《周恩来书信选集》。刘敬之收到这封希望他相信“民主必胜之前途,续作仗义执言之努力”的宝贵书信,深受鼓舞,一直珍藏着,新中国成立后才献给有关部门。刘敬之一直在南京经营茶叶,曾任南京茶叶公会主席,为太平茶叶的销售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刘敬之历任太平县人民代表、皖南行政公署委员。皖南、皖北合并恢复安徽省建制以后,1955年2月,刘敬之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人民政协安徽省第一届一次会议,还被安徽省省长黄岩聘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当时,他虽已75岁,但仍然表示报国不弃“叟翁心”。他一面建议人民政府要重视发展茶叶生产,增产国产名茶太平猴魁,一面重赴扬州整顿茶号,扩大茶叶销售。
每当有人问刘敬之当年见到周恩来的情景时,他总是感到既兴奋又荣幸地说:“周恩来是一个为人诚挚、和蔼可亲的伟大政治家。他的教诲发人深省,令我终生难忘。”
1965年12月30日,刘敬之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著有《八十年的简忆》一稿。
刘敬之的长子刘旭初,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市计委副主任。曾写过《周恩来副主席在三门》一文。2008年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时,他又撰写了《太平猴魁人的思念》一文,回忆周恩来两次到他家,共约四个小时,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认为周恩来与其父的交往,留下了一代伟人与太平茶商的一段美好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