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弘扬铁军精神拓宽昆山之路——人民武装工作历史回顾与实践启示
弘扬铁军精神拓宽昆山之路——人民武装工作历史回顾与实践启示
作者:贺家红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6-16 浏览次数:6974
把群众性的人民武装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是党管武装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民武装中弘扬铁军精神,既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人民武装工作屡创辉煌的根本保证。回顾总结昆山人民武装工作建设发展历程,研究总结各个时期党管武装工作特点、规律,对于推进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唤醒群众、发动群众作为前提基础,为完成各项任务、夺取全面胜利提供有利舆论氛围
围绕民族兴亡开展形势教育。抗日战争时期,针对日伪日益加紧的清乡,昆山县委组织县常备队采取不定期编印战报、举办训练班等,坚定人民群众与新四军共同斗争的决心。昆山解放前夕,昆嘉青党组织要求武工队采取集中宣传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强调“社会化的个别交朋友和友谊的思想交往”,依据党的政策和解放区的广播内容编印传单、张贴布告、开办业余夜校,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昆山、接管昆山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昆山各界深入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反对台独、维护统一”等形势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形势。认真学习总结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政权意识和忧患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围绕民众需求激发精神动力。新四军“江抗”东进到昆山后,“陶一球部队”通过揭露日寇和伪军、国民党顽固派的罪行,把开展抗日斗争同维护群众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又结合青年工人、学生、店员情趣志向,在组织他们学唱革命歌曲、编演革命剧目中激发抗日斗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后,昆山县委常备队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帮助各村组建不脱产的群众防夜队、游击小组,积极开展减租减息、情报收集、反奸锄奸和争取开明人士等工作,使党的抗日作战方针深入民心。昆山解放前夕,针对国民党实行的高压政策,昆南地区游击组织把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进行抗租、抗税、抗丁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关系团结争取地方人士,保护仓库企业、户籍粮册、交通邮电,维持地方秩序,保护群众利益,配合解放昆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昆山军地联合组织开展“学雷锋立新功、讲文明树新风”、“相信科学、反对邪教”、“昆山特色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把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融为一体。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群众需求、搞好政策宣传、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落实党的政策,启示极为深刻。
围绕当时任务提高思想觉悟。党管武装是一项政治要求,必须和各地工作任务紧密结合。为加速形成昆东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整编昆山、嘉定、青浦等地的抗日武装。针对敌人的清乡行动,武工队改变以前单纯的武装流动状态,采取开办书场、组织“结晶社”等形式,讲解抗日形势,团结进步青年,发展游击武装。昆山解放前,开展“搞垮蒋政权,为人民立功”运动,号召人民群众从各个方面瓦解、破坏、争取敌人,这对稳定沪西地区、顺利解放上海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培养骨干、壮大队伍作为关键环节,为发挥政治优势、巩固政权稳定提供坚强组织支撑
坚持在斗争中锻炼干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党管武装发挥威力的根本法宝。从革命、建设、改革发展时期实践情况看,继续发扬好这条经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吸纳先进。“联抗”组建初期,苏州工委针对人员成分复杂、思想良莠不齐等实际,对部队及时进行整顿,吸收先进分子,净化部队成分。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发展和纯洁队伍,将在剿匪、肃特、反霸和土地改革等政治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吸收到民兵组织中来。不少青年民兵涌跃参军投入南下战斗和抗美援朝战争,还有的加入县大队、军分区独立营参加剿匪肃特,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军地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武工作的指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专武干部和民兵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规定,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好、素质硬、能力强的干部骨干。近30年来涌现出了蒋根生、吴秋德、邱和尚等十多名全国、军区重大典型,先后有300余名民兵干部骨干受到地市以上表彰,有120多名民兵干部骨干走上村、镇、县党政主要领导岗位。
巩固阵地。抗战时期,为积蓄革命力量、掀起革命高潮,各地武装组织先后在昆北阳澄湖地区、昆东昆嘉青地区、昆南淀山湖地区创建新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昆山县委认真开展民兵组织整顿工作,着力纠正一度出现的以民兵组织代替生产组织的倾向,按照民兵组织形式与生产工作学习相适应的要求办民兵。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非公企业不断增多,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民兵组织调整改革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民兵组织从户籍地向工作地、从行政区域向行业部门、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向规模型民企拓展转移的方法路子,阵地建设规模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作用更加明显。
把武装群众、锻炼群众作为根本要求,为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夺取胜利提供不竭力量源泉
在动员支前中武装群众。昆山解放前夕,昆北武工队动员群众用“点眼药”的方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在昆山征缴10万石大米的图谋;协助南下大军摸清昆山国民党驻军的兵力部署与工事分布情况;发动俞楚白等500多名群众在青阳港上用油桶竹排搭建浮桥,保障了东进部队和大批物资装备顺利通过,为解放上海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带领群众深入开展“一帮五送”(帮助烈军属富起来,为烈军属送政策、送劳力、送技术、送信息、送资金)、“四个拥军”(政策拥军、科技拥军、法律拥军、文化拥军)等活动,全力服务支持部队建设,人民群众和平不忘战备、致富不忘国防的思想进一步加强,为深入做好军事斗争各项准备提供了强大支持。
在参军参战中锻炼群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昆山先后有3000余名进步群众加入“江抗”、“联抗”和武工队,参加大风湾、安亭等大小战斗200余次,影响争取了蔡用之、申镜寰等800多名国民党军队投诚起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全县先后有2665人参军入伍,1191人奔赴朝鲜战场。在抵抗侵略、保家卫国战斗中,光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26名。改革开放30年来,昆山共有8500多名青年参军入伍,涌现出了航天英雄费俊龙、一等功臣陈梅华等先进典型,有21人走上军队高级领导岗位,近千名在部队立功受奖,不少同志退役回乡后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领头人。1999年,昆山动员群众参军报国、培养开发退伍军人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核心内容,为推进同步率先、实现融合发展探索成功实践经验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党管武装的重大课题和时代要求。胡锦涛主席明确指出:“军地要共同努力,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切实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贯彻落实胡主席指示,结合昆山实践探索,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好党管武装的功能作用。
统筹军地需求。2006年,围绕加速推进全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同步率先发展,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联合出台文件,努力实现“一流的党管武装机制、一流的国防教育体系、一流的国防后备力量、一流的军政军民关系”,《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都以《喜看昆山小康双八景》为题系列报道了昆山的经验。
融合应急应战。我们充分发挥昆山产业、技术、人才的优势,以兵员动员为重点,持续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逐步形成以新型社会组织为基础、以高新企业单位为骨干,突出重要防汛防台区域、突出重要交通枢纽干线、突出重要过境保障地段、突出重要军事政治和经济目标的编组格局,确保民兵预备役队伍更加实用、管用和好用。
积极发挥作用。坚持安保执勤常态,注重抓好重大活动、重大节日、重要目标的巡逻执勤,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广泛开展护村、护路、护厂、护塘和护园活动。组织民兵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文明礼仪宣教等活动,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展示良好形象。组织医疗救护、交通运输、通信保障等专业分队开展健康保健、线路巡查、车友报警等民生服务,在服务社会管理中提高动员保障能力。坚持在建有民兵组织的企业中开展民兵岗位知识竞赛、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技能创新等活动,通过有效作为赢得社会支持,同步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促进党管武装优良传统不断适应新形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