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血染大胡庄 英名万古传
血染大胡庄 英名万古传
作者:陈伯新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7-07 浏览次数:8065
70年来,历史没有忘记大胡庄战斗,后人没有忘记82英烈。1987年,大胡庄战斗的旧址上竖起了六米多高的烈士纪念碑,碑文是: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永垂不朽。从此,大胡庄和刘老庄两座烈士纪念碑,就像一对巨人兄弟东西遥望着屹立在淮安大地上。
2011年清明节,淮安市楚州区茭陵镇大胡庄的那座纪念碑周围鲜花簇拥,泪雨绵绵,人们在追思着70年前在这块宁静土地上发生的那场刻骨铭心的战斗,缅怀着长眠于此为民族独立而英勇捐躯的82个忠魂。
1941年4月25日,驻守在涟水城的日寇获知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团二连在距涟水城约九公里大胡庄宿营的消息,派200名日军和500多名伪军,连夜偷渡废黄河,于26日凌晨4时许冲进大胡庄圩子,把二连拦腰截断。
老红军出身的连长晋志云立即指挥一、二排利用院墙和房屋的窗口就地反击。副营长巩殿坤迅速指挥三排抢占房屋,把住巷口,压住了敌人三次冲锋。当鬼子连续扔出几颗毒气手雷,趁着烟雾发起第四次冲锋时,二连伤亡过半,弹药所剩无几。巩副营长旋即命令各排:“坚守阵地,誓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整个大胡庄淹没在烈火与硝烟之中……
英勇的二连指战员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凭借着残垣断壁继续抗击,手榴弹炸得日寇血肉横飞。庄圩门前堆积起来的日寇尸体,成了战士们抵御枪弹的掩体。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喋血鏖战,日军仍未突破庄子的圩门。
中午时分,腹部中了数弹的晋连长,左手捂着已经露出的肠子,跃出掩体,冲向敌群,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巩副营长身负重伤,在弥漫硝烟的茅屋里,用仅剩的一粒子弹,击毙一鬼子军官后被烈火吞噬。
看到二连全部伤亡,这伙法西斯分子对二连进行灭绝人性的虐杀:牺牲后双手仍掐着一个鬼子脖子的文书高建国头颅被砍下扔到了旱沟里,三个重伤员被乱刀戳死,一个轻伤员被绑在树上活活烧死……
当团部获悉二连遭到日伪军偷袭派兵增援大胡庄时,鬼子仓皇而逃。
军民们傍晚打扫战场时,看到指战员们尸体焦糊,有的紧紧抱住敌人烧死在一起,有的还咬着敌人的耳朵,但无法找到巩副营长和晋连长的尸骨。全连除负重伤的战士刘本诚幸存外,82位勇士都壮烈殉国。人们强咽着仇恨,含着热泪,连夜将烈士的忠骨抬到庄子北边的旱沟里深埋了。事后经地下人员了解,日伪伤亡达百余人。不久人民政府把向敌告密的汉奸胡明根、胡夕荣逮捕正法。
英雄的二连指战员们,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气吞山河的浩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永垂青史。
70年来,历史没有忘记大胡庄战斗,后人没有忘记82英烈。由于种种原因,大胡庄战斗的二连却鲜为人知,没有同样牺牲82位指战员的刘老庄战斗的那个连队知名度高。这也成了当年的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同志生前的一个“心病”,他一直惦记着沉寂在大胡庄地下的82位战友,认为大胡庄战斗应与刘老庄战斗一样齐名。1981年,他在同江苏省主要负责人交谈时说,三师成建制被敌人“吃”掉的两个连队都发生在江苏,其中一个连队的牺牲地大胡庄至今还没有一点纪念设施呢!此后,他多次要求党史部门查清这场战斗始末,为英烈们树碑立传。
在黄老的亲自过问下,1987年,大胡庄战斗的旧址上竖起了六米多高的烈士纪念碑。那时黄老已双目失明,他委托当年的新四军三师八旅政委、后曾任炮兵副司令员的吴信泉同志为纪念碑书写碑文: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永垂不朽。从此,大胡庄和刘老庄两座烈士纪念碑,就像一对巨人兄弟东西遥望着屹立在淮安大地上。每年清明节前后,四周乡邻、中小学生都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为82位先烈扫墓,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