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宜居宜业 缤纷湖塘
宜居宜业 缤纷湖塘
作者:冯悦群 鞠燎原 司南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2014年第4期 日期:2014-07-11 浏览次数:7039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有一条老街,碎石板路、破旧古宅、斑驳墙体,黑、白、灰三种颜色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水墨画,承载着多年的记忆。曾几何时,晚霞晕染,热气腾腾的包子铺,摆满“老家什”的五金店……清脆的脚步声络绎不绝。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有一条老街,碎石板路、破旧古宅、斑驳墙体,黑、白、灰三种颜色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水墨画,承载着多年的记忆。曾几何时,晚霞晕染,热气腾腾的包子铺,摆满“老家什”的五金店……清脆的脚步声络绎不绝。
时光匆匆溜走,当年人气很旺的老街,如今逐渐被一片耀眼的霓虹包围。流光溢彩的城市道路上,张扬着新生代的节奏;八方云起的大厦楼宇间,喧嚣着青春的活力。古朴中演绎着繁华,秀美中洋溢着现代,这就是湖塘,武进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湖塘老街
幸福湖塘——再创发展新辉煌
2013年是武进区委、区政府提出“拼搏两载,超越期待”的第二年。两年的努力饱含艰辛,两年的努力成果丰硕,两年的努力超越期待。两年来,全镇GDP年均增长8%,达到176亿元,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4%,突破1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6%,突破100 亿元……一串串鼓舞人心的数字,彰显着湖塘强大的经济实力。
湖塘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增强。近年来,湖塘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狠抓科技创新投入,大力推进重点园区建设,全镇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湖塘科技产业园
湖塘科技产业园位于城东工业板块,项目规划总用地约40.78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0.6万平方米。园区一期占地面积330亩,规划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2013年底基本竣工。科技产业园还将建设综合配套区,包括金融办公、综合商业、孵化研发、集体宿舍等功能分区。
湖塘科技产业园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以“一年初具规模,三年基本建成”为目标,努力打造成为湖塘镇乃至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科技产业园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依托湖塘科技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施对外招商和开发建设,希望充分吸引本地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精品民营企业进区发展。2013年全年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2家,园区注册企业总数达96家,其中健瑞宝医疗器械公司首次引入创业投资资金5000万元。
湖塘在现代服务业道路上的全新探索,不仅是对湖塘现有服务业的补充,更是一次果断尝试,在工业企业不断下降的今天,现代服务企业的填充,让湖塘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湖塘,现代服务业的快速裂变,让湖塘成为了武进全区乃至全市乡镇的翘楚。义乌小商品二级批发市场、四季青服装城、华东机电交易中心等各类服务业项目齐聚湖塘,一下子让湖塘不再因为工业经济数据的下降而苦恼。
“作为织造名镇,湖塘的纺织企业随着中心城区建设规划而不断搬离,全镇的工业经济板块不得不转型升级,这也促使湖塘必须拥有新的起点,服务业的适时出现让湖塘不再担心工业经济萎靡,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也让很多制造型企业开始了退二进三的步伐。”湖塘镇党委副书记贾国建如是说。
湖塘镇社区文体活动
美丽湖塘——35天创造“采菱纪录”
2013年,湖塘镇以花博会召开为契机,以建设美丽湖塘为目标,大力加强旧城改造和生态环境建设,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其中,采菱南地块162户民房仅用35天就全部完成签约,刷新了湖塘拆迁速度。
采菱南地块位于高架一侧,道路不畅,基础设施薄弱,连自来水都不通。居民多次呼吁,要求政府重视这块“城区孤岛”。因此,拆迁这个地块,正是为了改善民生。
区镇工作组、拆迁人员、社区干部走到每一家拆迁户家里,讲解拆迁目的和意义,回答拆迁补偿疑问。正式拆迁前,湖塘镇专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政策宣传到位,将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发到村民手中。
湖塘镇原党委书记黄剑明表示:“树立民生拆迁理念,并转化为具体的拆迁政策、举措,真心实意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抓拆迁,为群众谋福祉,一定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让一切数据处于“阳光”之下,对各项补偿费用标准和征地面积、地上附着物进行“公告登记”,每个拆迁户心里都有本“明白账”。“在集体土地拆迁上,湖塘创造过‘长虹速度’、‘花园街模式’,特别是‘花园街模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为拆迁工作提供了一个模板。这次采菱南地块的拆迁,就是‘花园街模式’的坚持和完善。”马杭街道办书记朱明芳谈及自己的看法。
“讲清了政策,阳光征拆,一把‘尺子’量事,及时兑现补偿,我们没啥说的!”这是拆迁户的心声。因此,不少热情的拆迁户抢着提前搬迁,他们自己算账得出结论:“迟搬不如早搬,早搬还有奖励!”
拆迁与信访、发展与矛盾,总是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打破上述关系,实现从对立到和谐的共赢之路,是很多城市正在进行的探索。采菱南地块在短短35天完成签约,创造了“采菱纪录”,深探其原因,“顺应民意,赢得民心”是根本。
现代湖塘——人的城市化
湖塘镇是武进区的城关重镇,常住人口近50万人,被称为常州的“南部新城”。全镇拆村建居,告别了行政村建制,成立了44个社区。
“虽说告别农村村落、住进了城市高楼,形态上的城市化有了,但存在的问题是:人进城了,但还没能真正成为市民,或者说土地城市化了,人还没有城市化。”湖塘镇原党委书记黄剑明对记者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将工作重心下移,转向社区,引导大家改变原先的生活生产方式,帮助农民真正转变成市民,融入城市。”
“您好!这里是便民服务热线962018,有什么能帮助您的吗?”对这样的一句问候,湖塘老百姓耳熟能详。“962018”是湖塘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举措,2011年11月18日成立以来,办结率和回访率均达到100%。
“城市化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不仅表现为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更应该注重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黄剑明说:“乡镇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我们必须练就了解社情民意的能力、与老百姓沟通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帮助人们宜居、宜业、宜心。”
促进“人的城市化”,关键是人的素质提升。湖塘镇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凝聚人心、提升人文的强大作用,大力营造群众文化氛围,积极促进社区文化发展,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精神文化之需,又收到了素质提升潜移默化之效。
湖塘镇为了解决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难题,一方面通过“商会社区共建”,动员了商会会员企业出资600万元成立社区文化发展基金,与社区进行文化共建,以此引导社会资金注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文体活动,规划建设了一大批功能项目;另一方面推进驻区单位的文化、教育、体育设施向居民开放,推动社区服务性、公益性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阵地,为社区文化发展搭建了平台。
此外,湖塘镇还积极组建了花鼓队、舞龙队、龙船队、舞蹈队、歌唱队等一批文化活动队伍。目前相当一部分为秧歌、太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队伍,在社区内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湖塘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密切联系群众,在促进“人的城市化”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根植基层、真情服务的“民意路”。
湖塘镇原党委书记黄剑明(左二)和东华社区居民拉家常
和谐湖塘——党员干部进万家
作为湖塘镇近年来规模最大、内容最全、作风最实的走进居民大调研,“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建章立制、全员发动,各基层党组织按照镇党委统一部署,从解决走访对象的急、盼、难、怨问题入手,重点针对拆迁安置、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为走访对象出实招、办实事。
历时近3年,共计1.18万人次党员干部深入9.64万户居民家中走访,群众反映的7300多条各类问题和意见建议得到协调解决。记者在湖塘镇湾里、花东、马家巷等社区采访时,居民们纷纷反映“进万家”活动开展后意见建议好提了,急难愁事有人管了。
“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做工作,就会得到理解和支持。”湖塘镇原党委书记黄剑明表示,通过“进万家”活动,许多群众把走访干部当亲人,有事情就商量,有心里话就诉说。
同时,通过开展“进万家”活动,党员干部到实地换位思考,到一线解决问题,不但赢得了百姓信任,也有效地改进了工作作风,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武进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孙金才指出,湖塘镇开展“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促进了社情民意的了解、基层民生的改善、干群关系的融洽、干部能力的提高、社会的和谐稳定,为2014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经验支持。
机遇考验着智慧,时代挑战着能力,使命召唤着行动。改革的春风迎面扑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湖塘——这座缤纷的城镇,能够开创新一轮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谱写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湖塘篇章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