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胸中有盏明亮的灯 ——传奇党员黄逸峰
胸中有盏明亮的灯 ——传奇党员黄逸峰
作者:张杰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7-21 浏览次数:7221
黄逸峰
黄逸峰,20世纪20年代江苏东台城里一个殷实富商家的公子,无衣食之忧,无前途之虞。他,无意子承父业、饱食终日,却在弱冠之年,追随革命,19岁时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其一生,坚信革命,追随信仰,虽经坎坷,矢志不渝。黄逸峰的一生,俨然一部红色传奇。
三次入党 矢志不渝
黄逸峰1906年出生,12岁时,随表兄到南通代庸师范附小读书,四年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初中部,次年即跳级进入高中班。读高中时,结识了东南大学进步青年宛希俨等,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倾向革命,在校园内成立了进步青年组织——合作社。1924年,校方勒令解散合作社,黄因坚拒不从,被学校开除。同年夏,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次年转入复旦大学。在上海,他继续参与合作社的工作,积极参加进步活动,进一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于1925年8月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刻起,黄逸峰便将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决心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然而,大革命失败后,复杂多变的斗争使黄逸峰失去了和党的联系,不得已远走南洋,七八年没能和党联系。但是,黄找党、回党的心却始终不变。
抗战全面爆发后,黄逸峰以铁路上海北站行李房为基础,组成“上海铁路界救亡协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职业界救亡协会”,还积极参与筹措组织职救会的具体工作。
上海沦陷后,黄多次寻找潘汉年,要求恢复与党组织的联系,但未能解决。于是他自己着手筹办了小型的军事干部培训班,准备打游击。
1938年夏,黄逸峰利用暑假的机会,到武汉找到八路军办事处,呈递一封写给周恩来的信,希望能接上组织关系。黄还委托徐特立给党写封信,但都没能够得到具体的答复。此后,黄逸峰决定投笔从戎,用实际行动来接受党的考验。
1939年3月,黄逸峰通过朋友的关系,取得与李济深的联系。李济深对黄逸峰所订的到苏北海边打游击的方案颇为欣赏,给予较高的评价,并委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设计委员。1939年夏,他回到苏北,以少将设计委员的身份,同苏中各界人士及地方士绅进行广泛联系,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李明扬、陈泰运等做了许多有利于抗战的工作。他的行动实际上宣传了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然而,要想进一步打开局面,则需要取得党的联系和支持才行。
1940年4月,黄逸峰到重庆述职,同时辗转找到“八办”面见叶剑英将军,向叶详细汇报了他在苏北的活动,并交给了国民党苏北部队的绝密资料。叶剑英告诉黄逸峰,党是理解他的,要他以后以国民党的公开身份,在陈毅的单线领导下开展工作。黄逸峰终于重新和党建立了联系,心情十分激动。黄回程前已晋升中将设计委员,后在苏中、苏北地区执行党和陈毅交待的任务,10月10日“联抗”部队成立时,他出任司令员,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付出了辛劳。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已在东北担任铁总副局长、铁纵司令员的黄逸峰,被陈毅要到上海,担任上海铁路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后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长兼党委书记,还筹办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并兼任校长。他在华东交通部两年多时间里,工作成绩卓著。
1951年12月,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学生薛承风化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存在混乱现象》一文,黄逸峰听到汇报后态度不够冷静,处理方式欠妥,以至于对华东局的检查组采取了抵触态度。正值“三反”运动自查自纠阶段,华东局1953年做出取消黄逸峰党籍的决定。他被调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任副所长。
1956年12月31日,黄逸峰被重新批准入党。他又回到了党的怀抱,百感交集,更坚定了他继续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
七次入狱 壮心不已
黄逸峰从学校走出后,参加了1926~1927年上海三次武装起义,作为中共闸北区委成员,黄是领导这三次起义的中层骨干。北伐军进驻上海后,蒋介石将与工人关系较好的薛岳第一师调走,调来了刘峙第二师。黄逸峰根据党的指示,掀起了一场“挽薛驱刘”运动。4月2日,黄遭国民党逮捕,后经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派人同白崇禧交涉,才被释放。
1927年6月初,黄被中共江苏省委派往南京恢复组织,担任南京地委书记。7月5日,南京党组织再次遭到破坏,黄逸峰等人被捕。后由组织出面营救,9月黄逸峰得以取保获释。这是他第二次被捕。
10月间,黄逸峰找到刚刚重建的江苏省委,参与郊县的县委工作,还回到自己家乡,帮助创建了东台县委。11月,黄逸峰被增选为省委候补委员。12月间,黄组织“打狗队”,进行了几次锄奸行动。1928年2月,黄逸峰任南通特委书记,指导南通、泰兴等地的党建工作。3月他在东台与县委有关人士开会时被人告密,再次被捕,黄被判刑九个月。这次入狱,使黄的健康大受损伤,但革命意志却越发坚强了。
其后,黄逸峰在南通一边养病,一边在南通中学教书,因领导学潮和带领师生同思想反动的校长展开斗争被撤职查办,险遭逮捕。后来江苏省委给黄安排电车售票员的工作,由于随时可能被认出,他不得不第一次出走南洋。
1930年冬,黄逸峰在暹罗国(今泰国)看到暹罗华侨新民学校招聘教员的广告,经过招考,年底到了曼谷。他到学校后不久,就升为教务主任,但因他常向教职工灌注革命思想,触怒学校领导,被解职。
1932年5月,黄逸峰怀着回国找党、报效祖国的念头,从暹罗回国。然而,他在上海半年,也没有找到职业,更没有找到党组织,于是又到了南洋。
第二次的南洋之行不到两年,主要是筹办学校,组织曼谷学会,保护侨民,关注时事。其间,逸峰又先后三次遭到了逮捕。
这年冬天,暹罗政府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影响,开始对华侨实施限制政策,不允许华文学校大规模地使用华文教育。黄逸峰通过中华总商会召开华侨会馆、学校和俱乐部的负责人会议,号召进行斗争,迫使暹罗政府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而逸峰却被曼谷警察厅逮捕了。后由中华总商会出面保释才得自由。
1933年初,黄逸峰以曼谷学会为基础,联合一部分中小资产阶级和工人学生发动学潮,并说服、联合部分教师集资,另行创办华侨中学、工人夜校和附小。由于他们的努力,这些学校办得很好,贫困的华侨子弟纷纷来学,但遭到了主持总商会的上层不满。1933年冬,黄再次被捕,罪名是“共党嫌疑”。在被关押了四五天后,华侨江浙会馆负责人花钱将其保释。
1933年底,黄逸峰联合华侨中学部分师生,并得到了部分中小爱国侨商的支持,创办南洋中学等,继续开展爱国宣传,进行革命活动。不到半年,警察部门以“进行抗日活动”封锁学校,黄逸峰再次被捕。华侨江浙会馆继续出力,他才得以保释。此后,逸峰便带着部分师生回到了国内。
1935年,黄逸峰回国后,准备找党,然而一次次的努力却归于失败。黄逸峰凭借着“林敏”的假名和身份,进入了上海的铁路机关。他创办《铁路青年》,对铁路的贪腐行为展开揭批。这一切行为,引起了国民党的不满。1936年深秋,黄逸峰在南京被捕,不久被释放。这也是黄逸峰一生中的第七次被捕。
多次的入狱,并没有改变黄逸峰的精神信仰,相反,黄逸峰越来越坚强,也越来越成为一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老骥伏枥 终身不息
黄逸峰在受到不公正批判的时候,依然无怨无悔,默默地承受着,人向党、心爱党、追随党。1953年被调入上海经济研究所,这个转折对他而言是坎坷,却也成就了他由军人向学者的转换,成就了一位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专家。“文革”前后,黄逸峰与同单位的姜铎合作,共同研究洋务运动,他们的努力引起了学术界的注视,也引发了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争论。粉碎“四人帮”后,他被调任上海科学院院长、院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在20多年学术岗位上,黄逸峰共发表学术论文等49篇,出版专著13本。同时,他还将新四军“联抗”部队的斗争历史做了细致回忆、深刻研究和历史总结,写成《联抗四年》一文,为“联抗”史的研究与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9月26日,黄逸峰不顾疲倦,到上海交通大学做讲座,在讲台前不幸中风昏倒,从此一病不起,直至1988年11月1日与世长辞。
黄逸峰一生,高风亮节。他身上表现出的资深学者的气质、共产党员的素质,让人景仰,让人崇敬。他以传奇的一生,把中国共产党党旗染得更红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