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参与钓鱼岛海域部分地名命名的海岛地名研究专家王建富
参与钓鱼岛海域部分地名命名的海岛地名研究专家王建富
作者:周永章 叶余华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4年第5期 日期:2014-07-22 浏览次数:6894
2012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民政局公布了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其中“系缆石”等多个地名来自舟山市地名办主任王建富的建议。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小波赞扬他“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建富登小岛考察地名文化
“系缆石”等出自他的建议
2012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民政局公布了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其中“系缆石”等多个地名来自舟山市地名办主任王建富的建议。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小波赞扬他“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近日,我们采访了王建富。走进他办公室,只见书橱里整齐地摆满了海洋、海岛等方面的书籍和有关海岛地名文化的资料。办公桌上有一本名为《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坐标》的新书,打开封面折页,映入眼帘的是作者简介——
王建富,男,浙江江山人,198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现任舟山市地名办主任、编审,兼任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中日比较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海岛志》浙江第一、二分册副主编。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舟山市第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谈起我国东南沿海岛屿的地名文化和钓鱼岛的历史,王建富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如数家珍……
2012年9月13日,王建富接到上级通知,连夜赶到杭州,参加第二天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研究所主持召开的《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审查会,并担任专家审查组组长。
“这是一项关系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和民族尊严的重要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审查会上,王建富一面认真地查看标有序号的一幅幅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彩色照片,聆听各位专家的发言,一面根据自己平时对海洋和海岛地名文化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反复酌斟自己拟提的意见和建议。照片序号18是位于赤尾屿北部的一个海蚀柱。他联想到我国沿海地方志对有关“海蚀柱”的记载和历代名人对它的描述,并从舟山本岛的干石、普陀山的磐陀石等海岛地名和渔民对它们的崇拜中受到启发,于是建议将序号18海蚀柱命名为“系缆石”。其深层含义:任凭风云变幻和风吹浪打,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牢牢系在祖国的巨石上。他还建议将序号12位于钓鱼岛西部的港湾命名为“顺风港”。其寓意:一是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明朝永乐元年(1403)史书《顺风相送》就将之记载为“钓鱼屿”;二是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常年到钓鱼岛海域捕鱼,出海时讲究顺风顺水。王建富的多项建议,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赞同,一周后这些地名出现在国家海洋局、民政部授权公布的我国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中。2004年冬的一天,王建富带领8名工作人员租了一条小船,深入乌峙山等小岛调查和拍照。当船航行至灰鳖洋海域时,机械突发故障,小船在无动力下顺潮漂流了一个多小时……好在船老大经验丰富,此次出海有惊无险。妻子闻讯后,担心他的安全,劝他不要或少出海,王建富笑笑说:“工作需要出海就得出啊,安全问题,我会重视的。”
针对舟山群岛无居民海岛有的无名称及一地多名、一名多岛、重名同音、通名层次不清楚等问题,王建富和同事们以舟山岛礁地名为重点,兼顾其它类别,对舟山无居民海岛地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厘清通名层次,找出规范方法,提出具体措施,率先在全国实行了海岛地名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动员相关部门筹资数十万元,在6个大岛上设置10处永久岛名标志。这项工作在全国海域地名管理中处于领先地位。
舟山群岛在唐末与明洪武年间两次撤县、明清3次海禁徙民,造成文化断层。王建富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舟山群岛的地名,记忆了历史的片断、文化的信息和社会发展的轨迹,是舟山群岛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舟山双屿港是16世纪著名的国际海上贸易中心。但明代朱纨在此打击走私并填港后,它的确切地理位置便成为一个谜。王建富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查阅清光绪《定海厅志》、民国《定海县志》等文献中的有关记载,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双屿港的确切位置在六横岛涨起港。2011年7月12日,他参加“郑和与航海暨舟山双屿港国际论坛”,在发言中对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和新闻媒体的重视。
“舟山许多重大事件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通过海岛地名可以提供很好的佐证。舟山还有很多传说,要看怎么去解读。结合地理条件分析,传说中有现实影子。比如,徐福东渡从舟山出发的传说,虽然缺少文献记载,但从地理、洋流等方面的条件综合起来分析,肯定有某一次是从舟山经过的。”王建富说。
2013年3月16日,由国家海洋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科普片——《海岛迷踪》在央视科教频道《走进科学》栏目播出。片中,王建富作为国家“908”专项海岛调查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和考察队的专家,对舟山民间流传的“塌东京,涨崇明”等传说,作了科学解读,进一步提示了传说与史实存在的客观联系,为人们认识和了解海岛打开了一扇大门。
王建富倾情海岛地名事业,20多年来,跑了560多个大小岛屿,现场拍了2000余幅照片,搜集整理了218万字的海岛地名信息资料,编制了各类地图20多种;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关于无居民海岛地名标准化若干问题》《无居民海岛地名规范化研究》,分别获2007年全国地名理论研究一等奖、2009年浙江地名文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参与多项国家地名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辅助工作;撰写了我国第一本海岛地名文化研究专著——《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