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消失的“司令坟” ——追记中共早期党员李其实
消失的“司令坟” ——追记中共早期党员李其实
作者:钱俊 丁世雄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7-30 浏览次数:7221
这是一座由国民党人建造的坟墓,里面睡着一位共产党人。这位共产党人曾任国民党少将司令,牺牲在抗日战场,沉冤40年。1992年被家乡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而在牺牲地,至今仍鲜为人知——中共早期党员李其实。
“司令坟”现状
这是一座由国民党人建造的坟墓,里面睡着一位共产党人。
这位共产党人曾任国民党少将司令,牺牲在抗日战场,沉冤40年。1992年被家乡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而在牺牲地,至今仍鲜为人知——中共早期党员李其实。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
李其实1901年出生在广西临桂县六塘镇新街,1921年秋,应聘为六塘高等小学教师。他自小同情劳动人民,仇恨土豪劣绅,在学校里与教师黄锦辉、秦其才等人发起创办《六塘公益报》。
这些活动引发了当地反动势力的打击。1924年春,李其实投笔从戎,考取黄埔军校一期。1924年冬,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黄埔军校早期100名共产党员之一。
李其实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广东从事兵运工作。1928年初,奉中共广东省委(中共南方局)指示回到广西梧州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是年6月,在贵县召开的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上李其实当选为特委委员兼兵委主任。7月,李其实根据广西特委分工,以桂林地区巡视员的身份到桂林巡视指导工作,着手恢复和发展桂林及周围各县的党团组织。先后在城区建立省立二师、省立三中、车缝、篦业、革履等五个党支部;在六塘建立起南乡支部,在大圩建立起东乡区委,同时在桂林县的城乡建立起一些行业协会和劳农会组织。同年9月,广西特委改名为广西临时省委,李其实任省临委委员。
就在桂林县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初步打开局面的时候,中共广西临委机关再次遭到破坏,在迟迟得不到上级党组织指示的情况下,李其实于1929年春从桂林赴香港寻找党组织,并于1929年4月给中共中央作了书面报告,汇报桂林的社会状况、桂林县党组织及职工运动和劳农会组织发展情况,李其实在报告中还提出赴莫斯科学习的请求。不久,李其实从香港转道上海继续寻找党的组织。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李其实在湖北武昌行营政治部工作时,接受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政治部任副部长的周恩来的领导。
1939年冬,陈泰运出任两淮税警总团团长。陈泰运也毕业于黄埔一期,与李其实私人情谊很好。为了发展壮大两淮税警总团,陈泰运广泛延揽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最后这支部队的连级以上干部都是清一色的黄埔军校毕业生。陈泰运诚恳地邀请了李其实,李其实欣然接受,走马上任两淮税警总团少将旅长,全心辅助、引导陈泰运开展敌后抗日活动。
牺牲后入祀忠烈祠
国民党代号“坚”字部队就是指两淮税警总团,“坚”字部队先后使用的番号有:两淮税警总团、苏北游击指挥部、苏北挺进军指挥部、长江下游挺进军副总司令部、苏北挺进军副总指挥部。这支军队拥有4000多兵力,武装很整齐,战斗力不一般。
李其实到了两淮税警总团以后,不动声色地培养、发现、聚集思想进步的军官,通过军官来影响士兵,努力挫败国民党的反共摩擦阴谋。1940年10月3日,黄桥决战全面展开。战斗开始时,税警总团派了一个团的兵力开到距离黄桥25公里的地方,陈泰运没有按照韩德勤的要求参与战斗,只是派了一名副官向新四军要枪,说:“我们武器不好,韩德勤压迫我们,我们抗战也没有武器,你们最近在苏北打了胜仗,请给我们一点武器。”陈毅表示支持两淮税警总团抗日,让他们到修械所挑了200多支枪。第二天早上两淮税警总团朝天放了一阵枪,就把部队撤走了。
除了让部队在反共摩擦中保持中立之外,李其实还极力协助陈泰运整训部队,着力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使两淮税警总团成为名副其实的“坚”军,甚至能够成建制与日军进行大规模战斗。
1943年元旦,两淮税警总团在海安青墩进行会演操练,遭到4000多日伪军围剿。李其实率领两个团的兵力,将其中的一支日伪军引诱到泰县张尤庄俞九舍进行伏击。该地段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战斗从5日凌晨打响,税警总团先用船只将日伪汽艇引入外围伏击圈,打翻了数艘汽艇。日伪不断从东台、泰州派出援兵,并用小钢炮炮击税警总团的阵地。
经过苦战,李其实率领的两个团弹尽粮绝,防线全部被日伪军突破,李其实不幸被俘。俞九舍战斗是苏北三角地带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
李其实被俘以后,日军将他带回东台驻地,关押在一艘汽艇的水仓里。日军采取了一系列逼降行动,并用“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的职务引诱李其实投降。李其实不为所动。
1943年2月5日,癸酉年春节晚,李其实趁看守疏忽,成功从汽艇逃脱,但很快被看守发现,遂投河自尽殉国。第二天早晨,兴化茅山茅东村的一位村民在丁溪河畔发现了李其实的遗体。
后来,国民政府就在村民发现李其实遗体的附近修建了一座占地一亩有余、高10米左右的坟墓,并立碑纪念,当地群众称此墓为“司令坟”。由于抗日战功显赫,成仁取义,李其实的事迹编入抗战特殊忠勇军民题名录,李其实入祀忠烈祠。
“司令坟”被铲为平地
李其实到江苏以后,无人知晓他是共产党员,他自己也严守秘密,这是形势所迫,也是斗争所需。但由此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
1965年,在兴化茅山茅东村,村民们不仅铲除了“司令坟”露在地面上的部分,而且对墓穴也进行了挖掘,棺樽木头有的被用于制作办公桌,有的则被村民拾回家取火,墓碑也从此散落。
李其实青史不留名。1985年启动编纂地方党史一卷本时,编纂者仍然不知道李其实是早期共产党员。199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追认李其实为革命烈士,这是在烈士家乡发生的事情,可是在烈士战斗、牺牲的江苏并不知晓这一切。直至今天,在众多的江苏地方党史资料里面,李其实共产党员的身份仍没有记载。
40年来,李其实的家人饱受磨难。李其实与妻子朱桂珍没有生育子女,在长辈族人的安排下,将弟弟李其钰的小儿子李盛辉过继为自己的儿子。
1982年,中央制定政策,为在抗日战场牺牲的国民党将士落实政策,有关部门进行取证核实,但此时的李盛辉,手头上只有李其实的两件遗物,一件是李其实与朱桂珍的合影照;一件是李其实1924年黄埔军校一期毕业证书。因为证书上有蒋中正的名字和国民党印花,李盛辉不仅不敢拿出来,还将它赶快烧掉了。为了证明李其实的清白历史,李盛辉在各级组织的帮助下,并求助于李其实的老同学、老战友,经过10年的艰难取证,终于在1992年3月5日收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司令坟”虽然消失了,但英烈魂在中华大地始终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