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淮北区党委整理支部工作的经验
淮北区党委整理支部工作的经验
作者:史文敏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8-04 浏览次数:6900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员会(开始称皖东北区委员会),把整理支部工作当成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员会(开始称皖东北区委员会),把整理支部工作当成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任务。从1941年6月开始到1945年结束,先后四次组织开展整理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较好地清除了党内投机分子,打击了贪污腐败分子,纯洁了党的队伍,巩固发展了党的组织;有力地保障了反扫荡和反顽斗争的胜利,促进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今天,面对反腐倡廉的新形势,这些宝贵的建党经验,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以资借鉴。
抓住整理支部工作不放松
1941年5月,中共皖东北区委员会(同年8月成立淮北区党委)成立后,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参照华北晋察冀区党委整理支部工作的经验,结合皖东北地区党的建设实际,提出建立工作上积极的、组织上巩固的、政治上纯洁的党支部,开始整理党支部工作。
1942年春,中共华中局在扩大会上提出整理支部的任务,并规定了创建模范党支部的条件。会后,淮北区党委认真传达贯彻,抓紧落实。但由于日伪军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犯,战事越来越多,整理支部工作受到了干扰。
随着淮北33天反扫荡和山子头反顽斗争的胜利,淮北抗日根据地形势好转。淮北区党委抓住时机,于1943年5月召开了由各地、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好的党支部书记参加的支部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交流经验,正式作出《淮北区党委关于整理支部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整理支部的内容,一是审查支部领导成分,二是加强党的基本教育。对整理支部的方法步骤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同年10月,在冬春两季工作计划中,又明文规定整支和乡选在冬季要联系进行,在春季为主要中心工作。并规定了整理支部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创建模范党支部的要求。同时,在报纸上发表了社论,党刊上也发表了文章。通过层层发动,地、县、区党委重视,每个支部都进行了整理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1944年9月26日,淮北区党委根据上级指示和淮北抗日斗争的胜利发展,作出《关于扩大一万地方军,创造十个独立团,发展十万民兵的决定》。为保证这一任务的完成,区党委在半年组织工作计划纲要上,规定了整理支部的任务,并在当年秋季群众工作的会议上发出了整理支部的号召。各地、县委响应区党委的号召,从整理支部工作入手,教育党员在扩军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工作认真,深入扎实,成效显著。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淮北区党委于1945年6月召开了组织工作会议,学习贯彻七大精神,通过了《关于开展整支工作的决议》。要求建立思想上统一坚定、组织上严密巩固、作风上民主团结,与广大群众有密切联系的并为群众所拥护的农村支部。《决议》还规定了整理支部的方针、内容、步骤,强调把政治上的审查和组织上的调整放在首位。各地、县、区委认真传达贯彻,努力抓紧落实,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做好准备。
整理支部与开展群众工作相结合
整理支部是为着巩固我党在农村中与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支部优良与否的最重要标志,就是看这个支部在农村中是否能团结群众,是否成为群众的核心,能否反映群众中的问题,并为群众所拥护。因此,整理现有支部,不仅从党内去审查,而且还要听群众的评议,从党的外部去了解支部的好坏,要在历次斗争中去考察支部是否为群众兴利除弊,反对整支中间脱离群众的关门主义。
1941年6月,皖东北区党委组织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大会,动员500多名干部(包括从路西过来的400名干部),组成民运工作队,分赴各县、区,组织发动群众,成立农救会,开展借粮、减租减息、增加工资的群众运动。在群众斗争中,发现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选拔干部,整理党支部。到1941年10月统计,淮北苏皖边区有3个地委、7个直属县委,28个区委、81个总支、373个支部,165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754人。
淮北区党委在1943年5月开始的整理支部工作中,确定整理农村支部的要求是使“支部群众化”。因此规定“支部第一个任务是领导群众为改善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而斗争;第二个任务是在群众运动中发展党员,教育党员,培养党的干部”。
淮北三地委1943年9月在《决议》中,更加明确要求,“在领导群众斗争中来整顿支部,也只有如此,支部才能整顿好;将整顿支部与群众斗争脱离而孤立起来,整顿支部便成了一句空话。”
为此,各地党组织把整理支部工作同组织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拥军支前和反扫荡、反顽斗争结合起来,在群众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调整充实党支部领导班子,在群众斗争中发展教育党员,巩固发展党的队伍。到1943年底,淮北抗日根据地的行政村(乡)97%建立了党支部。
重在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
整理支部,最重要的是党员思想改造。这种思想改造,不是依靠教条主义的说教,而是依靠党员与干部的自觉、自动、自愿的思想反省,大胆地、坦白地暴露自己思想中的问题。然后,采取漫谈、讨论、总结的方式,打通思想,统一认识,坚定革命人生观。因此,反对整支中间单纯组织审查,而忽略了耐心的说服教育,以及思想打通,思想改造的现象。”
淮北区党委把整理支部工作当成整风的继续和深入,重点放在学习文件,提高觉悟上。
各级领导干部分别深入乡村,组织支部党员认真阅读文件,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自我反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认识,总结经验,逐步取得思想认识上的一致,以增强党性,改进工作。
针对农村党员文化程度低,阅读文件困难等问题,不少地方都联系实际,编印了教材,由领导干部分头为党员上党课,进行党纲、党章、党的性质、宗旨等教育,帮助党员认清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及共产党员的标准、义务和为谁革命,依靠谁来革命的道理,使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都能自觉总结经验教训,检查缺点,纠正错误。
随着党组织的扩大和党员队伍的大发展,淮北地区有些动机不纯的人混入党内,同时也有不少党员干部经不住封建剥削思想的腐蚀,产生了贪污腐化问题。
淮北区党委按照毛泽东提出“惩前毖后”和“治病救人”的方针,除少数混入革命队伍中的坏分子被清除外,都通过学习动员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消除思想顾虑,主动检查交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承认错误,接受教训。通过党小组和党支部集体鉴定,组织上免予处分。这些同志既增强了党性,改正了错误,又放下了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更好地为党工作。
运用典型经验推动整理支部工作
在整理支部工作中,淮北区党委经常收集各地有关资料,运用典型经验,推动整理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第二次整理支部工作中,淮泗县的丰粮乡、凤场乡,泗阳县的吕岗乡,盱凤嘉县的大夏乡、坝塘刘乡、井头乡、楼张乡,泗南县的罗岗乡、豆冲乡、黄岗乡总结的经验推广后,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第三次整理支部工作中,淮北区党委明确提出,各地县委要做一个典型的支部实验,先取得经验,再全面进行。按照统一部署,淮北三地委集中力量,抓好灵宿县花庄支部的整理工作,使党员思想较前统一坚定,组织上变得严密巩固,作风上能讲民主和团结,与群众有密切联系,工作上能有机地转到开展大生产运动,扩军运动中都有一批党员带头上前线。《拂晓报》1944年12月刊载:“在战斗环境中灵宿县扩军超出任务扩大新战士1070名”,其中花庄扩军90人。
各地、县委都按照淮北区党委的要求,组织力量,抓好典型支部的试验。泗南县集中五个区委组织部长,到豆冲乡进行试验;泗阳县委组织配合试验团在杨岗乡搞好试点工作。
通过不断总结典型经验,推动各地党支部的整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政权建设、工农业生产、拥军支前和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到1944年底,胜利完成了扩军1万人,创建10个独立团,发展10万民兵的扩军任务。从思想上、组织上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