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我曾担任周总理的警卫队长 ——访连云港警备区离休干部闫国英
我曾担任周总理的警卫队长 ——访连云港警备区离休干部闫国英
作者:胡彦贵 陈岩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8-05 浏览次数:7223
一张黑白照片上,在一群解放军官兵中间,并排站着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83岁的闫国英用微微颤抖的手指着照片上紧靠周总理右边站立着的自己:“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957年,地点在中南海西花厅。50多年前,我曾担任周总理的警卫队长。”
负责保卫中南海西花厅
连云港警备区干休所的一个小院,开满了艳丽的牡丹和芍药。闫国英已在这里住了20多年。“我1945年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近几年,闫国英受颈椎病的折磨,不由自主地要仰着头,说话也不是太清晰。
“1950年初,我在北京纠察总队侦察队当便衣侦察员,到了年底,纠察总队编入首都公安警卫师政保大队。第二年调到警卫师一团司令部任警卫股参谋。警卫师一团的另一个称呼就是中央警卫团,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卫工作。”
1954年3月,闫国英被任命为中央警卫团三中队中队长,负责周总理住地———中南海西花厅的保卫工作。“那时我们住在旧的平房里,每天三顿饭都在食堂吃。他的警卫任务紧,经常不回家,大概一个礼拜才能回家一次。”闫国英的老伴李淑钗说。
“在周总理身边虽然只有几年时间,但那段日子让我终生难忘。”时隔半个世纪,闫国英回忆起周总理,脸上的表情顿时庄重起来,话语中溢满真情。
“怎么能把我同群众隔开呢?”
“周总理在外出视察工作时,一向不喜欢警卫人员过多,特别反对前呼后拥。他经常对警卫人员说,做好保卫工作不能单靠你们这几个警卫人员,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1951年春天,周总理由于过度劳累生了病,毛主席让他去大连休养。警卫人员为了周总理行动方便,建议他暂时把胡子留起来。他笑着说:“我是总理,是人民的勤务员,怎么能把我同群众隔开呢?”到大连后,他利用休养时间,到各医院慰问志愿军伤病员,并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有一次,周总理去北戴河开会,他和邓颖超会后散步时,周围车来人往,闫国英带着一个警卫员紧跟在他们后边。周总理对闫国英说:“没事,没事,你们回去吧。”走了一会儿,他发现闫国英和警卫员仍在后面跟着,就说:“闫队长,你们快回去,我们没事。”闫国英只好和警卫员远远地站着,心里却急得跟什么似的。
“周总理十分关心群众生活。1954年冬天,他听说北京市的交通很拥挤,广大职工上下班很不方便。为了亲自了解情况,他就在一天傍晚职工下班时间,在北京图书馆门前上了一辆公共汽车。”乘客们看到周总理同他们一起乘公共汽车,都非常感动。争着给他让座。周总理很和气地让大家坐下,他自己却站着,并亲切地同乘客们交谈,问他们是哪个单位的,生活得怎么样,上下班的路上要用多少时间。乘客们都感动地说:“总理工作那么忙,还来和我们一起乘公共汽车,我们十分过意不去啊!”周总理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嘛。”事后,周总理立即指示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
难忘总理的艰苦朴素
闫国英的家中,家具陈设都非常简单,他和老伴李淑钗的穿着也极为朴素。“当年总理艰苦朴素的作风,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1949年进北京后,周总理一直住在中南海西花厅。院子里长着许多他喜爱的海棠花,空隙的地上还种着玉米。“他住的房子是一座老式的四合院旧平房,梁柱有些已经腐朽,油漆也已大部分剥落,窗户开裂了,到了冬天还要用报纸糊窗户缝。房屋地面是用大块方砖铺的,很容易潮湿。”工作人员考虑到周总理经常夜间办公,时间长了容易生病,曾几次想给总理修房子,但都被他拒绝了。1959年,房管部门乘周总理到外地的机会,将房子修理了。周总理回来后,当即提出了批评,后来,他还在会议上做了自我批评。他总是说:“我们现在的条件比在延安住窑洞时强多了,钱要用在发展生产上,用在改善人民生活上。”
周总理和警卫战士合影,前左二是闫国英
“周总理日常吃的饭菜非常简单。”闫国英回忆说,周总理和邓颖超规定,每天的主食至少要三分之一粗粮。1960年,我国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周总理带头节衣缩食,处处精打细算。周总理和邓颖超不吃猪肉,不吃鸡蛋。“邓大姐规定剩饭、剩菜都不许倒掉,留着下顿再吃。周总理晚上工作时,邓大姐都要让我们将总理办公室外面的灯和路灯都关了,说不能浪费电。看到水龙头滴水,也要赶紧去关紧。”
为了减轻国家负担,周总理因私在家请客吃饭,都是自己拿钱。是公事的,由炊事员到大食堂领来油、肉、菜自己做,用不完的油、肉再送回大食堂。周总理睡的是木板床,盖的是十几年前的旧被子,一套睡衣是1950年买的,颜色都褪了,破了又补,一直穿到逝世前。一条浴巾用了20多年,正反面补了14个补丁;一双皮鞋底磨穿了三次,仍然是补了再穿。
“周总理在家里讲究艰苦朴素,外出视察也是如此。”1956年春,周总理到鞍钢视察,闫国英作为保卫人员随行。“在当地宾馆,服务人员特意为周总理做了四菜一汤,可是被他婉言谢绝了,并做出规定,每餐一饭一菜。他还说,东北不是产高粱米、大豆嘛,就吃这样的饭菜吧。”有一次周总理看到菜里有海(虾)米,就对服务员说,这海米很贵呀,可以出口换外汇,能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不能吃。周总理的一席话,感动得服务员流下了眼泪。
在视察大庆油田期间,周总理一到那里就规定,吃饭顿顿要有粗粮,一律不喝酒,并亲自审定了食谱。一天午饭,主食是高粱米、芸豆干饭和玉米渣子粥,副食是白菜、土豆、萝卜一起煮的大锅菜。他吃了一碗饭后,说:“我爱吃你们这种高粱米饭,请再来一碗!”
公私分明不搞特殊化
“外出开会时,周总理总是自己带茶叶,如果忘了带,就喝白开水。吃饭、洗衣服,都是自己拿钱。他把外出理发、看戏、去医院看病,都当成私事,要求司机记账,自己付钱。有些应该由公家供给的东西,如他身边服务人员用的药品、肥皂、订报费等,都是他自己负担。”闫国英说。
周总理坚决反对送礼,凡是给他送的礼一律退回,实在退不了的,他自己付钱后,交有关部门处理。1962年,淮安县委的负责同志去北京开会时,顺便给周总理带了些土特产。周总理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把东西原封不动地退回,还附了一份国务院关于禁止请客送礼的文件,他在文件上指示,要省委、地委和淮安县委的负责同志认真阅读,坚决按照文件精神办。
1960年,周总理的一个侄子周尔辉在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留校当了教师。1961年,周尔辉结婚后,女方仍在淮安工作。当学院知道了周尔辉和周总理的关系后,决定把女方调到北京来。周总理知道后,不同意这样做,反而动员侄儿夫妇一起去淮安工作。
“周总理不允许亲戚搞特殊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1958年5月25日,周总理带领国务院机关部、局长以上干部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他和工地建设者们同吃、同住。参加劳动的国务院机关人员住在一所学校里,步行八里路才能到工地。“周总理和大家一起步行,每天劳动八个小时,从不迟到早退,搬料、运料、装车、拉车、推车,样样都干。”有一次他在运料时被石头砸破了手,大家劝他去包扎一下,休息休息。周总理却笑着说:“轻伤不下火线嘛。”
一个多星期的劳动中,每天的中午饭都在工地上吃,周总理和大家一样排队领饭,然后席地而坐,一手端着稀饭,一手拿着烙饼夹咸菜,吃得很香甜。
“晚上收工回来,周总理又同大家一起吃食堂里的大锅饭,一点也不特殊。唯一特殊的是,大家饭后都休息了,他又开始办公,看材料,批阅文件,有时到了后半夜两点多钟,我们担心他累坏了身体,要几次劝他休息才行。”闫国英说。
紧靠在周总理身边留影
“周总理对身边的警卫战士,也经常嘘寒问暖。散步时,碰到战士就主动拉家常。”闫国英说。那时,战士们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一次大家在练跳高时,周总理发现沙池里的沙子太少,说:“这不行,沙太少人会受伤的,你们快去多弄些沙来。”有一次,金日成主席给中国领导人送来朝鲜大苹果。因为当时生活非常艰苦,周总理马上召集警卫中队,分给战士们每人一个。
在闫国英家的墙上,挂着一张放大的黑白合影照片。相片外边包着透明塑料纸,再放到玻璃镜框里。相片中间,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紧靠周总理右边的人,就是身穿军装、扎着武装带的闫国英。
“1957年,一批警卫人员要转业退伍了,战士们提出想和周总理合影留念。周总理听说后,利用上班前的时间,同邓大姐一起和战士们合影。合影时,我紧靠在周总理的身边,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拍照完毕,周总理勉励战士们回去以后好好工作,建设好家乡,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1964年,闫国英离开了中南海。1982年,闫国英从赣榆县人武部部长任上离休。
时光过去了50多年,当年年轻的警卫队长,如今已是耄耋老人,“这么多年来,我经常在夜里梦见周总理他老人家。”
-
用户: 15613929118 2015-03-03 11:34:31 我是闫国英二伯的侄女,今天才在网络上看到文章,非常感谢作者!在爷爷奶奶在世时他每年回来!后来年纪越来越大! 他每年回来!我父亲非常想念他,现在老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我父亲准备今年去看看他!
-
用户: lgi20081 2016-10-27 07:27:10 看到这张照片很亲切,我的父亲和你的长辈是战友也是其中的一员
-
用户: lgi20081 2016-10-27 07:31:21 看到这张照片很亲切,我的父亲和你的长辈是战友也是其中的一员
-
用户: 18353257778 2016-10-27 07:40:16 最后一排右1是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