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坚持用铁军精神建设校园文化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
坚持用铁军精神建设校园文化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
作者:蔺俊 冯晓峥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8-11 浏览次数:6905
盐城因盐而得名,盐阜革命老区因新四军而名扬四方,铁军文化已成为盐城红色文化的特色资源,铁军精神已深深扎根于盐阜大地。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地处盐阜革命老区,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用铁军精神建设校园文化,并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精神动力,探索了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
传承铁军文化 凝炼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办学理念和优良校风的长期积淀,是一所学校存在的灵魂,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校园精神深受地域优秀文化的滋养,是对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004年7月,江苏省盐城纺织工业学校和盐城轻工业学校合并组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先后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开展了以总结提炼校园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教育大讨论。“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这首雄壮豪迈的《新四军军歌》不仅记载了新四军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而且向人们昭示了伟大的铁军精神。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是铁军文化的深刻内涵,是盐阜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针对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服务纺织服装行业的客观实际,经过公开征集、广泛研讨,全院师生员工形成了共识:学院精神和盐阜革命老区精神一脉相承,其精神集中体现在“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八个字上。多年来,学院大力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构筑起全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并将其融入到学院改革、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融入到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在新校园建设中弘扬这种精神,学院领导、部分中层干部和新校园建设办的同志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吃住在工地,没有节假日。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全体党员干部在党建迎考工作中主动放弃休息时间,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并最终实现了党建迎考的“优秀”目标。
开展教育活动 发挥先锋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四军将士当年一个个不怕牺牲、冲锋陷阵、甘洒热血的光辉形象,深深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盐阜儿女。学院以新四军纪念馆为教育基地,以革命先烈为学习榜样,适时开展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学校特点的党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使广大党员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005年下半年,学院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7年下半年,学院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活动;2008年上半年,学院组织开展了“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实践活动;2009年上半年,学院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0年,学院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除了学习指定的文件以外,主要是学习新四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信念、奋勇争先的自我牺牲精神。通过学习动员,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组织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全院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就学院新一轮发展目标思路进行深入研讨,形成了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的共识。
创新发展思路 彰显办学特色
创新是促进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永恒主题。新四军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告诉后人,正是他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善于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从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这种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开拓精神,启迪人们一定要解放思想、革故鼎新,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激活力。
建院之初,学院及时研究制定了“瞄准一个目标,实现两个转变,实施三大建设,推进四项改革”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找准了“立足盐城,服务江苏,辐射全国,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2008年,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铸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和谐兴校五大方略,努力建设规模适度、条件优良、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环境和谐的具有省级示范水平高职学院的奋斗目标。2010年,学院依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集中教职员工的智慧和意愿,历时半年,数易其稿,完成了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实施五大方略、八项工程”的工作思路,发展方略举措更加明晰科学。
办学思路的创新,使学院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凝炼了“职业立身、技术报国”的校训、“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精艺”的教风和“明理、勤学、践行”的学风;构建了“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场、校企共建式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产学研三级平台;形成了学院主干专业链与地方支柱产业链“双链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教融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双元互动”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
策应沿海开发 提升服务能力
报国为民是铁军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年新四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牢记服务宗旨,带领老区人民开荒垦地,种棉纺纱,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为沿海开发迈出可喜的一步,为我们今天的开发做出了榜样。
近年来,学院始终紧贴盐城产业布局,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设立纺织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化学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经贸管理系和继续教育部,开设纺织、服装、汽车、机电、化工、艺术设计、工商管理等各类专业44个,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8% 以上,有相当一批毕业生已经成为本地区纺织、轻工等企业的管理骨干和技术中坚力量,有100多人担任股份制企业的领导,有200多人自主创业成为民营企业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学院合并组建六年来,始终弘扬铁军精神,服务地方经济,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推动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全日制在校生数由不足4000人增加到9000余人,提前达到了省教育厅核定的“十一五”办学规模。资产总值由5000多万元增加到4.2亿元,建设国家级实训基地一个、省级实训基地二个,建成国家级技能鉴定站一个、省级研发中心二个。圆满承办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第一届纺织面料检测暨第三届染整专业技能大赛,团体、个人奖均名列第一。2007年学院在全国首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09年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学院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