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留下信史慰忠魂——记欧阳惠林的党史情怀
留下信史慰忠魂——记欧阳惠林的党史情怀
作者:张衡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8-19 浏览次数:7129
欧阳惠林是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同时主管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工作。追根寻源,欧阳老堪称是江苏省党史工作的“开山鼻祖”。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史工作者,从一开始就能得到革命前辈高屋建瓴的点拨,怎能不让人高兴呢!
欧阳惠林
江苏有组织的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之初。1980年8月,由管文蔚任主任的江苏省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正式成立。次年春,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分片展开,欧阳惠林以征委会副主任的身份领导苏南片的党史工作。当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党史办工作。在苏南片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我见到了童颜鹤发、精神矍铄的欧阳惠林。熟悉情况的人告诉我,欧阳老是省政协副主席,同时主管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工作。其实,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就是省委常委和副省长,一直主管文化宣传工作,不仅领导了新中国成立后全省第一次革命斗争史料征编工作,而且亲自撰写了苏南抗日根据地的第一部简史。追根寻源,欧阳老堪称是江苏省党史工作的“开山鼻祖”。他在给我们讲述苏南革命斗争史时,既全面翔实,又重点突出。他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腿勤耳灵手不停,详细记录,及时整理,形成专题,为日后写史打好基础。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史工作者,从一开始就能得到革命前辈高屋建瓴的点拨,怎能不让人高兴呢!
打游击时养成的老习惯
“文革”十年,欧阳惠林身陷囹圄长达五年之久,身心受到了极大摧残。可是,他最痛心的是珍藏多年的党史资料被“造反派”抄家损毁。粉碎“四人帮”后,欧阳老重新出来工作。他全然不顾羸弱的身体,全身心地投入到党史工作中去。1982年5月,中共中央党史部门在南京召开华东七省市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当时是空前的。仅部级以上的老同志就来了31位,其中包括谭震林、陆定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征委会的分工,欧阳惠林担当了这次会议的前线“总指挥”。他高度负责地带着省委、省政府的几位秘书长,投入繁忙的接待和文件起草工作。他不但要管好与会人员的吃住行,还要参加座谈活动、看望老战友,忙得不亦乐乎。尤其是会议材料的审查把关,别人无法替代,必须经他审查才能签发。于是,欧阳老只好夜以继日地工作。当时的铅字排版、改样,速度很慢,经常要到深更半夜才打出清样,而每一份文稿又都急等着要。每当疲劳时,他就靠在沙发上闭目养息,校样一到,马上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审阅,全然不像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当他看到我们惊奇的眼光时,只是笑呵呵地说了一句话:“没问题,这是打游击养成的老习惯啦!”
惦念战友情深意笃
欧阳老对战友的情意,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第一件事是最初征集塘马战斗资料时,欧阳老每次讲述战斗经过,提及罗忠毅旅长、廖海涛政委英勇牺牲时,总是忍不住地流下眼泪。第二件事是在江宁竹山为苏南区党委副书记兼苏南行署副主任邓仲铭烈士竖立纪念亭。欧阳老在纪念亭揭幕仪式上讲话,从最初的镇定,到之后的哽咽,以至不得不多次停顿,那份真挚的战友情,让所有在场的干部群众无不动容落泪。欧阳老从来不到外地疗养,却经常到战斗过的革命老区走走看看。因为,那里生活着患难与共的父老乡亲,那里长眠着生死相依的革命战友。1995年5月,南京碌口机场开工建设后的一天,欧阳老打来电话,要我们陪他去碌口镇走一趟。原来,在碌口镇西南的秦淮河畔立有邓振询(又名邓重民)牺牲地的纪念碑,还有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重民桥”。欧阳老要亲自前去了解一下情况。后来,经过实地察看,证实碌口机场的范围在秦淮河的对岸,并不影响这两个纪念设施,欧阳老这才放下心来。
书名就叫《经历与往事》
在与欧阳老接触的过程中,我心中一直存有一个疑问:他多年来撰写和发表了许多论述苏南根据地党政建设和缅怀战友的文章,可是,为什么不写回忆录呢?直到1998年秋,多年的疑问才有了答案。一天,欧阳老来电话,要我去他家,说有事和我商量。我立即赶到他家。欧阳老拿出一本厚厚的打印稿,告诉我说,他每天写上千把字,时断时续,用10年时间写成一本回忆,大约60万字。欧阳老谦虚地说,我一生的经历,只是一些零星的、局部的事件,但毕竟是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斗争的缩影,有些资料可以补充正史的不足,或可订正正史的某些谬误。所以,书名不要叫回忆录,就叫《经历与往事》,也不打算公开出版,而是作为内部资料印出来,只求起到存史的作用。今天约你来,一是请你代向省委党史工办领导报告一下这件事,二是想请你协助做一些文字整理和编辑工作。直到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十年磨一剑!耄耋之年的欧阳老战胜病痛的折磨,凭着坚强的毅力,写出了自己的回忆录。我心中顿时油然而生敬意!
我有幸成为《经历与往事》的第一个读者。通读之后,深感欧阳老的回忆已经是一本既严谨又成熟的书稿了,史料翔实、内容丰富,质朴无华。我所要做的工作只不过是文字的规范化罢了,还有就是落实内部准印等事项。于是,编辑过程便成为我真正认识和理解欧阳老的过程。每校读一遍书稿,就像是重温一次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历程。从字里行间,我读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奋斗,读到了革命前辈的磨砺与操守。联想起他总喜欢到革命老区走走看看,我更加深切地感悟到一位老共产党员对于信史的执着追求,一位革命幸存者对于先烈的道义担当。
实事求是研编党史正确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苏南塘马战斗的亲历者,欧阳惠林在书中详细回忆了这一重大事件。当时,欧阳惠林担任苏皖特委书记,带着党政机关随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部一道行动。在战斗发生的前一天,旅部已获得了日军在溧武公路沿线据点增兵的情报。晚上,欧阳惠林到罗忠毅旅长的住处探听情况。罗忠毅告诉他敌人增兵的情况是确实的,但是,敌人是针对我军、还是针对国民党军的意图还不清楚。从敌人调集骑兵、大炮、坦克这一情况看,似乎向国民党军进攻的可能性大些。罗旅长还告诉他,旅部本来打算向溧水地区移动一下,考虑到溧水地区刚刚恢复,活动地区范围不大,第四十六团已在那里行动,如果旅部移过去,部队过分集中,万一敌人是扫荡溧水地区,那就正中敌之下怀。当晚落雨,路滑难行,黑夜移动,会很疲劳。旅部决定所有单位和人员先不动,继续查明敌情,加强外围警戒,充分做好战斗准备,随时移动。
次日凌晨,欧阳惠林刚吃完早饭,敌人已向塘马村袭来。他看到罗忠毅旅长、廖海涛政委先后到塘马村西头祠堂的空坪上观察敌情,部署战斗。欧阳惠林带着苏南党政机关随旅部机关及时撤出塘马村,罗、廖两位则亲自指挥部队迎向敌人。他们身先士卒,与敌人浴血奋战,最后双双壮烈牺牲。
战后,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从苏中赶来整训部队,欧阳惠林一直陪同行动。当谭师长向他询问塘马战斗的具体情况时,他如实作了汇报,并表达了个人的看法。他认为,罗旅长、廖政委率部阻击并重创敌人,用生命换来了旅部和党政机关的安全转移。但是,如果塘马战斗前一天晚上旅部稍微移动一下,或者当时旅参谋长不空缺,不必事事均须罗旅长、廖政委亲自过问,或许塘马战斗可以避免;再者,罗、廖两位争着上一线指挥阻敌,谁都不愿率旅部先撤,以少敌众,战斗激烈,以至遭到这么大的牺牲。
欧阳老在主持苏南抗日根据地史料征集工作时,多次召集参战老同志座谈,多次到塘马村现场调查,生怕当年向谭师长的汇报有失偏颇。他要尽最大的努力还原罗旅长、廖政委身先士卒、英勇战斗的情况。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他更加坚信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研究党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要正确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欧阳老在回忆录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塘马战斗是苏南敌后反扫荡斗争中的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恶战。我们的部队遭受到重大的伤亡,尤其是罗旅长、廖政委两位主帅同时壮烈牺牲,说明了苏南敌后斗争的残酷性激烈性……联系到坝上战斗专员巫恒通的被俘就义和岗南战斗中特委书记陈洪的负伤被俘。这三次战斗的损失都不是发生在皖南事变后最险恶的时期,而是发生在环境好转之后,这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我们应该永远牢记我们是在敌人四面包围和敌顽夹击的游击战争环境中,决不可粗心大意,有半点疏忽。”
完成吴仲超“总有机会讲明白的”遗愿
《经历与往事》还回忆了他和吴仲超之间发生的事情。吴仲超是欧阳惠林的领导和战友。早先,吴仲超是苏皖区党委副书记兼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欧阳惠林是区党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抗战胜利后,他们相继北撤到淮安。吴仲超任华中分局秘书长,欧阳老是秘书处长。1946年春,正当淮海大地旱情严重时,有人向欧阳惠林反映吴仲超不务正业,经常拿公家的钱去买房子、字画和古董,要欧阳惠林去劝阻他。这让欧阳惠林既困惑又为难。困惑的是,吴仲超是他一贯敬重的上级和战友,作风正派,生活艰苦,从不乱花公家的一文钱。他怎么会做出损公肥私、玩物丧志的事情呢?为难的是,自己在工作中历来遵循一个原则:凡是上级交办的事情,一定负责办好;若是上级不交办或不告诉的事情,从不随便打听。既然吴仲超没有对自己说这件事,自己又没有亲眼看到,怎么好去劝阻他呢?所以,他婉辞拒绝了反映情况的人。但是,欧阳老知道,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它不仅关系到吴秘书长在机关的威信,而且还影响到党和华中分局在群众中的形象。他心里既矛盾、又难容。
一天,他在向吴仲超请示工作时,顺便提到了这事。吴仲超听后并不惊讶,而是平静地说了内情: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和平谈判,中共中央向华中分局交待了一项机密任务,如果真能实现国内和平、成立联合政府,党中央机关就打算迁驻到淮阴、淮安来。那时把淮阴、淮安联成一片,成立两淮市,作为党中央领导全国工作的中心。还要从两淮到枣庄修建一条铁路线,把山东作为党中央机关依托的后方基地。吴仲超说,他买房子、字画和古董,都是为党中央机关搬迁两淮在做准备。组织上再三强调这项工作要保密,不得向任何人泄露消息,所以,他只好亲自办理。现在既然有人在背后议论这事,我就把大概的情况告知你。
欧阳老这才明白事情原委,连忙向吴仲超道歉。
吴仲超却恳切地说:“谢谢你的提醒。在我们党内,就是要有批评和监督。人们议论我,是对我的监督和爱护。你也不用向他们解释了。现在,是战是和尚未定局,党中央的搬迁也未成定局,让我们继续做好准备工作吧。我相信,将来总有机会讲明白的。”
1984年10月,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在北京逝世。欧阳惠林出席了吴仲超骨灰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安放仪式。当位于金坛建昌镇的中共苏皖区委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扩建后,欧阳老又专程前往巡视。吴仲超就是在这次党代会上当选为苏皖区党委首任书记的。欧阳惠林惦记着老战友曾经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啊!
吴仲超逝世后,仍有不知内情的人重提这桩历史往事。于是,他在回忆录中详细写下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为吴仲超完成了“总有机会讲明白的”遗愿。
2009年2月13日欧阳老以98岁高龄谢世,2011年10月1日是他的百年诞辰,谨作此文以示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