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老兵风采 > 一抹夕阳红似火──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活动记略
一抹夕阳红似火──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活动记略
作者:郭正德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8-26 浏览次数:7079
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30年来,他们把余热发挥在学习、研究、宣传新四军的历史,弘扬铁军精神的事业上,编写红色史料,宣讲红色故事,大唱红色歌曲,培育红色后代。他们虽是弱老群体,但发出的是时代强音;他们虽已步入暮年,但一抹夕阳红似火。
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是1981年9月7日由参加过新四军、在浙江抗日游击根据地工作过的300余名老战士、老同志和专家组成的,现有会员1500余名。30年来,他们把余热发挥在学习、研究、宣传新四军的历史,弘扬铁军精神的事业上,编写红色史料,宣讲红色故事,大唱红色歌曲,培育红色后代。他们虽是弱老群体,但发出的是时代强音;他们虽已步入暮年,但一抹夕阳红似火。
撰写1140余万字的红色史料
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帮助大家了解革命斗争历史,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高贵品质,研究会组织和发动老战士、老同志大量收集战争年代的史料,进行研究和整理。30年间,研究会编写出版了书藉13部,和有关单位联合编写出版19部,所属五个分会出版26部,共约1140余万字。如《浙江新四军历史人物传》《浙东抗日根据地史》《薪尽火传——浙江革命故事集》等,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教育意义。此外,研究会还与有关部门联合摄制了五部电视文献记录片和一部人物传记片。
这些成果的取得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老同志年大体弱,困难不少。然而历史责任感,时代使命感,激励他们迎难而上。留下精神财富,是会员们最大的心愿,也是对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的最大安慰。
多渠道弘扬铁军精神
面向社会,特别是向青少年宣传新四军和本省各个时期革命斗争的辉煌业绩和优良传统,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是新四军研究会的中心任务。研究会有学术研究委员会、宣讲团、合唱团和书画院,会员们自愿、积极、力所能及地参加各项活动。
《东南烽火》是省研究会的喉舌,自1984年9月创刊至今、正好出版满100期,和《简讯》共发表图文稿及信息4700余篇、约1000万余字。刊物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挖掘革命斗争新史料,坚守宣传教育主阵地,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宗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励人”,向会员和社会提供优良的精神产品。他们经常加班加点编文稿、校清样、跑印务,比在职时还忙。
合唱团是省研究会一支小有名气的业余文艺团体,由当年新四军老战士、老文艺工作者和爱好音乐的离退休干部、教师、职工组成,现有团员百余名,平均年龄65岁,最大的90岁。建团至今20年,为学校、企业、机关、部队、医院、街道、老区演出500余场,深受群众欢迎。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举办了《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并应邀赴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参加《不朽的旋律》音乐会,唱响了《新四军军歌》;为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演唱了《长征组歌》全部歌曲;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了《祖国万岁》演唱会。参加过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老年合唱团电视大赛、大奖赛及浙江省老年合唱比赛等,荣获金奖、银奖及最佳组织奖和老年文化贡献奖等多项奖。合唱团还精选自己演唱过37首优秀红歌,编辑出版了《铁苑歌声》专集。
研究会书画院成立后与有关单位合作举办10多次书画展,两次书画活动,展出作品1900余幅。编辑出版《铁军艺痕——新四军美术战士作品展》《中国老将军书画珍藏集》《将军墨韵》《铁骨红心》等书画册。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于今年6月又举办了以《翰墨浓情歌颂党》为题的书画摄影作品展,深受参观者好评。
宣讲团从建团初期45名宣传员至今已有100余名成员,到今年4月底已在30多所大学、100多所中、小学和社区、街道、部队、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革命老区宣讲5050余场次,直接受众94万人次。先后与浙江大学碧峰学园、杭州服装职校、杭州文晖中学、上城区少年文化宫少年军校等共建“教育基地”,宣讲员被誉为“不拿报酬的义务宣传员”,“白发丹心育后人”。宣讲活动得到社会的肯定,得到省社科联多次奖励。
传承铁军精神是我们的责任
这些七老八十的人退下来后,本可安度晚年,然而,他们不愿当“闲人”,愿在忙中找乐趣;他们老而不服老,愿在公益事业中实现人生最后的价值。1936年参加红军的黄李凤离休后宣讲红色故事340余场次,听众数万人,多家报纸电视台曾宣扬她的事迹,并为她制作了电视专题片《不落的红星》。新四军老战士杨光宣讲140多次,还自费出版《四明恋》《西子恋》等作品,无偿赠送青少年。1938年参加革命的程同漠, 1990年开始担任校外辅导员,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军民共建先进个人”、“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创新带头人”,出席全国双奖表彰大会,受到中央领导接见。
新四军老战士吴子刚离休后在同志们帮助下写作了百万字的作品,还为西湖园林建设写了80余万字的调查报告,获得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城乡建委、市政府、省政府和全国奖状、荣誉证书30多份,1989年获得“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2004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等。
老战士石云山人居北京,心系“第二故乡”浙江。为了造福老区,造福人民,他上下奔波,牵线搭桥,为桐庐兴建总容量900千瓦雅坊电站,改造和扩建总容量3500千瓦印渚水电站作出了贡献;他将500余件文物资料,捐赠给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还为党史部门撰写70多篇史料。他的无私奉献得到人们的赞扬,2000年至今6次被评为国家电网老干部局“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他是国家电网系统30余万离退人员中被评为“老有所为”的十名标兵之一。
前辈的行为影响和感染着下一代,年轻的要争当红二代、红三代……浙东分会后代工作委员会成立时只有九人,至今已有200余名会员,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有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体,有奉献精神的集体。他们为了传承新四军的精神、党的优良传统,自愿、自费参加各项活动。为寻找父母辈的革命足迹,他们先后走访了新四军活动过的安徽、江苏及浙江所有红色景点,用笔、电脑、照相机、摄像机,记录和抢救老同志的红色记忆,研究父辈的革命史料,积累整理和出版书籍。如康小平著的《我的父亲康念祥的红色履历》,黄明明著的《黄源影集》、《我们都是鲁迅的学生》。黄明明还在20多年时间里,收藏军事历史文物1500余件,个人或参与其它单位联合举办《红色珍藏品展》多次,深受观众的好评。
(作者是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金萧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