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舅舅——我心中的楷模
舅舅——我心中的楷模
作者:胡亦男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0年第4期 日期:2014-09-25 浏览次数:7026
小小图书馆馆长胡时杰
我心中的楷模是舅舅胡时杰——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新四军老战士。
我从小在外婆家中长大,却很少见到舅舅,只听大人们说我舅舅不但人长得高大,且能文善画,曾是这小城里少有的几个能写大楷,在定海街头画抗日宣传画的人之一。我暗想,我大起来一定要学舅舅那样能写会画。但在我儿时印象最深的却是外婆的担忧。那时候外婆家的生活非常清苦,我也不知道舅舅在外做什么,每当夜幕降临,为节省几个灯油钱,家里总是早早地关门上栓,我与年迈的外婆在月光的伴随下上床,在听外婆讲述太平天国女兵的故事中进入梦乡。但我又经常在梦中惊醒,这时外婆总是将我紧紧地搂在怀中,门外的狗叫和杂乱的脚步声,伴着外婆的唉声叹气,她自言自语地说:“今晚狗叫得这么凶,又不知哪个好人家要遭殃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50年5月17日舟山解放,外婆的脸上才有了笑容。不久,我背起书包上学了,才渐渐从外婆和老师那里知道舅舅参加革命的经历,原来,外婆不但为被国民党警察抓走的人担忧,也在为舅舅的安危担忧。
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后,在上海学徒、又在上海美专学习的舅舅,失业、失学回到定海家中,他不甘心当亡国奴,积极参加定海的抗日救亡运动,与一批热血青年于1937年10月在外婆家中办起了“小小图书馆”,并担任馆长。小小图书馆在定海这个岛城发展很快,还在白泉、岱山、沈家门等地办起了分馆,还经常组织流动图书馆到乡下去宣传抗日。郭沫若同志曾两次题写馆名,许多老人回忆起参加革命的经历时,总说起当年在小小图书馆受到的革命启蒙教育,许多当年的图书馆骨干参加革命后,有些已为国为党捐躯了。
1938年8月,舅舅和岛城里6位志同道合的青年在上海地下党的介绍下,一路跋涉,乘船转车,最后又步行数百里,最终到达皖南参加了新四军。在军教导总队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后担任教导总队的干事。当《新四军军歌》第一次在教导队试唱时,他不但以浑厚的男低音参加了试唱,还在教导队里画了有关军歌的宣传画;当新四军军部要撤出皖南时,他在墙壁上画了大幅的《别了!三年的皖南》宣传画。
1941年1月12日,他在皖南事变突围中身负重伤,昏迷中不幸被捕,在茂林战俘营,他与杨进(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仲儒(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组成了秘密党支部,并担任宣传委员,号召难友互相帮助、团结战斗,特别是要照顾好重伤员吃上饭、喝上水。3月底他与邓旭初(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被押送到江西上饶集中营。
在上饶集中营铅山士兵大队里,我舅舅想方设法欲逃出杀人的魔窟,他用笔在集中营里画了四幅抗日宣传画,不料暴露了新四军干部身份。就在敌人要把他转入上饶集中营干部大队的前夕,即1941年6月的一个夜晚,他在原新四军一位小通信员的帮助下逃出魔窟,又经江西老乡的协助,辗转返回浙东,找到了时任三东工委委员的王起,随后潜伏在国民党柴桥区政府中,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地下党组织提供情报,并经组织审查恢复党籍。
1941年6月,胡时杰在上饶集中营时画的四幅草图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奉命北撤,后又被派回定海,1946年春担任了中共定海城区支部书记,以定海慈云小学校长的身份掩护从事革命工作。在这期间,他和支部一班人领导和发动了定海的学生运动,为四明山根据地和党所领导的队伍培训报务员,为舟山的革命武装提供情报,其支部成员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11人。1948年夏天因身份暴露转移到上海,在上海设法购置四明山根据地急需的收发报机,并于1949年初带两名脱离国民党空军的飞行员到四明山根据地参加革命队伍。
新中国成立后,舅舅因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定海家乡,但他每次回来虽然话语不多,对我来说可都是金玉良言了。他不但要我学习好,还要注意身体好,他说一个海岛的女孩子,除学习、做家务外,以后要走出家门,要自立,还要学会三件事,即学会吃辣椒、学会游泳和骑自行车,这三件后来我都学会了。记得有一次我下乡时,夜晚走路看不清路,掉入河中,因会游泳而自己游到岸边,救了自已一命。
我虽然从小在外婆的呵护和舅舅的教育下长大,但毕竟是寄人篱下,旁人的冷眼和岐视及某些历史原因使我很自卑,特别是在升学、入团、入党等受影响时。舅舅总是叮嘱我: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要听人风言冷语。外婆去世时我还未工作,是舅舅给我留了一点生活费,当时舅舅的家庭负担也重,还要照顾我和另一位亲戚家的女孩子,真是慈父之心呀!在舅舅的身教言传下,我自小就养成了节俭、刻苦、坚韧、勤奋的品德和先人后己的风尚。
“文革”中,舅舅被扣上叛徒、特务等莫须有的帽子关入牛棚审查,我去送衣服,也曾被造反派关了一个多星期。后来舅舅被发配到嘉兴一个基层供销社做繁重的体力劳动。
这时,我迷糊了,很不理解这些做法。记得有一次我问舅舅:“你们参加革命多年,现在还不如一个普通工人,你内心是怎样想的?”
舅舅回答得很干脆:“毛主席会安排好的!”
这句话我牢牢地记在心上。他鞭策我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业务,为广大的渔、农民解除病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争光。我始终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改革开放中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舅舅也在“文革”结束后落实了政策。
舅舅以他93岁高龄走完了他平凡而传奇的人生之路。他在1996年11月22日就立遗嘱:“寿登耄耋,无愧此生,潇洒以去……感谢党和人民对我晚年关怀,不要眼泪、骨灰、花圈、告别、黑纱、不要惊动别人……”
舅舅走了,他的人品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