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老区好闺女 创业养奶牛
老区好闺女 创业养奶牛
作者:戴良智 戴保根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0年第4期 日期:2014-09-26 浏览次数:6841
在革命老区江都市邵伯镇孙桥村,昔日20多亩坑坑洼洼的废窑地上,如今一座现代化的东风奶牛场拔地而起。说到奶牛场的创办人陈高芹,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俺村出了一个好闺女,让我们扬眉吐气。从此我们乡下人也和城里人一样,喝上了牛奶。”
在革命老区江都市邵伯镇孙桥村,昔日20多亩坑坑洼洼的废窑地上,如今一座现代化的东风奶牛场拔地而起。说到奶牛场的创办人陈高芹,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俺村出了一个好闺女,让我们扬眉吐气。从此我们乡下人也和城里人一样,喝上了牛奶。”
弃商养奶牛
陈高芹,1975年出生。她的优雅和自信,举止、言谈、衣着品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我们问及奶牛场情况时,她用珠圆玉润的声音向我介绍了养奶牛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养殖业中获利较多的当属奶牛。但养奶牛技术含量高,一般的农民别说养了,甚至没有见过奶牛。奶牛价高(每头1万~2万元)、风险大,养不好会血本无归。“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倔强的陈高芹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关闭了在城镇的金银首饰店和三产服务业,投入创业行列——养奶牛。
2001年10月,先期投入40万元砌了10间牛舍及饲料房等辅助设施,购买了15头荷斯坦奶牛。为了尽快地掌握奶牛饲养技术,她买回有关技术书籍,并聘请扬州农学院的教授当顾问,实地指导。“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今东风奶牛场的奶牛,个个膘肥体壮,单头奶牛日均产奶量25公斤,居江都市之首。
拓展上规模
“规模出效益”。初次创业获得甜头的陈高芹,不满足现状,一心想把“奶牛蛋糕”做大。2002年,她又购进60多头奶牛;2003年秋,投入100万元收购了本镇一家亏损的奶牛饲养户,进一步壮大了自己的奶牛饲养规模,成为远近闻名的奶牛“饲养女能手”。
截至2008年,陈高芹先后投入500多万元,拥有奶牛场地60余亩,牧草地180多亩,标准化牛舍2400平方米,生产用房800平方米,15套挤奶设备。同时,在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学院教授的指导下,建起了一座300平方米,日处理牛粪10吨的中型沼气池,全面实施了生态健康饲养。现在,当你步入牛栏时,就能嗅到一股经过青贮发酵,带有酒气清香味的混合饲料。全场存栏奶牛269头,产奶牛108头,占40%,每年向蒙牛乳业集团提供500多吨A级鲜奶,创产值360多万元,利润60多万元。
致富惠乡亲
陈高芹把村里一片废窑地改造成奶牛场,同时复垦土地40亩,返还村资金近万元;奶牛场常年用工12人,都是来自贫困家庭,每人月工资千元,季节性用工50余人,日工资30元,此外,还与周边及通南高沙土地区农民签订种植500~600亩玉米秸秆、牧草饲草合同。饲草的效益高出种粮效益20%以上。
奶牛饲养是“朝阳产业”,前景看好。东风奶牛场计划建3000平方米标准化牛舍,吸引中小奶牛饲养户租用,建成后预计奶牛存栏达700余头。
由于业绩突出,陈高芹多次被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种养大户,2004年被评为江都市劳动模范,2006年当选为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