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沈河人民情注忠魂
沈河人民情注忠魂
作者:倪士干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0-11 浏览次数:7048
吴秀瑛烈士遗像(1924-1943)
江苏东台市头灶镇沈河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文明村。从1982年开始,在全村树立婚育新风,每年春节前夕村里举办集体婚礼,一直延续到今天,此举曾受到中宣部和国家计生委的联合表彰。
如今,这个村又传出一件令人赞颂的义举——六十多年来,全村人情注忠魂,共同护卫新四军女战士、上海姑娘吴秀瑛烈士墓,成为又一件文明新事。
故事得从抗日战争时期说起。1943年,新四军一师卫生队医疗组长吴秀瑛和一名卫生员带领一批重伤员,在梁东乡龙王村邓家坝(沈河村的老地名)养伤。
8月25日四更天左右,村头东南方突然传来的枪声一下子惊动了吴秀瑛。她立即意识到一定是日伪军搜捕伤员来了。没顾得多想,连忙与卫生员把伤员们转移到了附近的草荡里。
这时,吴秀瑛忽然想起了村里还有一位孕妇待产,自己躲藏起来虽然可以脱离危险,而待产孕妇没人接生,母婴就有生命危险。于是她毅然返回村里,为孕妇接生后正准备躲避时,却来不及了。敌人已经进村,封锁了所有路口,她和村民们一起被裹挟到了村头的广场上。敌人架起机枪,要群众交出新四军,不说就“统统枪毙”。
面对敌人的威胁,吴秀瑛冲出人群,高喊“我就是新四军……”却因拒不讲出伤员所在何处,被敌人当场用刺刀刺死,牺牲时年仅19岁。
吴秀瑛的英勇壮举迅速传到了师部,粟裕师长十分钦佩,当即写下挽诗哀悼,同时抨击投降日寇为虎作伥的国民党高官。诗曰:“粉碎敌人凯歌中,南丁队里悼女雄。卅五降将未曾死(当时国民党投降日寇当汉奸的将领达35人),当轴(指国民党当局)先生脸可红?!”粟裕在当年10月10日所写的《本师坚持大江南北的六年》一文中,又对吴秀瑛的英勇牺牲精神作了高度的赞扬和评价:“在艰苦的斗争中,党政军民学各界都表现了无比的英勇……此种斗争精神,真可以动天地而泣鬼神。我们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由这无数的鲜血所浇灌,而得以屹然不动……今年(1943年)8月间,敌人大举‘扫荡’二分区,我后方医院吴秀瑛同志管理一部分重伤员。她临危不惧,将重伤员运走后,自己不幸被敌人捉去,敌人用刺刀把她戳死,而伤员安然无恙。诸如此种壮烈牺牲的指战员,是不胜枚举的。”
1943年9月4日出版的苏中二分区《滨海报》,专门登载了《悼吴秀瑛同志》的文章,表示对吴秀瑛的敬仰与追悼。
吴秀瑛的战友晨曦噙着泪水在她的照片上题了一首诗:“坚持抗战在苏中,临危不屈巾帼雄。优秀儿女英勇死,鲜血永傍党旗红。”
敌人走后,当年21岁的龙王村村长王鉴云强忍着悲痛,与几位村民将吴秀瑛的遗体隐藏到了芦苇之中,并安排民兵守护。旋即又回村组织民兵,准备就地挖坑安葬。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也只能如此。然而村民们纷纷找到王鉴云说:“一定要好好安葬吴医生!”不少村民自发地送来家中的鸡蛋、家织布、粮食等可以换钱的物品,一致要求买一口棺材安葬吴秀瑛。村里的老木匠说:“只要买来木料,做棺材我不要工钱!”不一会,全村人凑足了钱买来木料。村里的所有木匠闻讯而来,一齐动手,很快就做好了棺材。
黄昏时分,王鉴云带领几位村民抬来棺材,挖好墓穴,将吴秀瑛安葬在一块事先精心选择的柴荡高地上。
结束时,几个村民摆上供饭,烧了纸钱,齐刷刷地跪拜在墓前连磕几个响头。并说:“秀瑛姑娘,你保住了龙王村和新四军伤员,龙王村人世世代代记住你……”
从此,龙王村的村民每年都要为吴秀瑛修墓和做坟头。每当清明节前后和吴秀瑛牺牲的那一天,都要来到吴秀瑛的墓前祭拜和扫墓,宣讲吴秀瑛的英勇事迹。
转眼到了1974年的冬天,村里实施水利规划,需要开挖一条排水沟爽碱,在此范围内的坟墓都要迁移,恰巧吴秀瑛的墓也在河线上。在规定期限内,有主坟都已迁移了,而吴秀瑛的墓却成了无主坟要被平毁。
第五生产队的群众耐不住了,找到村干部说:“我们都是吴秀瑛墓的主人,把吴秀瑛的墓迁到我们队里!”可是四队的群众坚决不依:“原来就安葬在我们队里,凭什么迁到你们那里?”
两队村民互不相让。经过协调和全面考虑,吴秀瑛的墓被迁到了全村的中心地带五队的大田中。
又过了十多年,按照殡葬改革的要求,在大田里的所有坟墓都不留坟头。吴秀瑛的墓如何处置,是否可以例外?
村民们一致认为, 吴秀瑛为保护我们全村老少和新四军伤员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是革命烈士。留下吴秀瑛的墓,对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意义重大。她的墓不仅不能深埋,还应保护得更好。当年,全村所有的坟墓全部深埋,唯独吴秀瑛的墓被保存了下来。
1998年1月,沈河村领导班子调整,蒋文林从镇副业技术推广站调任党支部书记,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吴秀瑛修墓。
他盘算了一下,所需的人工、材料等费用得花3万多元。在党员干部会上他把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立即得到大家的赞同,并得到了当地民政部门的支持。
村里为吴秀瑛修墓的事立即在全村传开了,全村干群人人响应。600多户,家家捐款。一位五保老人找到蒋文林说:“至今我还记得秀瑛姑娘为我治病的事,我也要尽一份心意,为秀瑛姑娘修墓!”说着硬把10元钱塞到蒋文林的手中。
仅几天时间,一下子收到捐款1万多元。接着,村里又从集体积累中拿出一部分,加上上级的拨款,终于解决了所需经费。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紧张施工,吴秀瑛墓面貌焕然一新。土墓修成了水泥墓,地面做成了水泥地坪,四周栽上了松柏树,墓前立了一块高大的墓碑。为方便祭扫与凭吊,在墓北面的浅沟上建了一座小桥,直达墓地。
2005年4月,吴秀瑛的战友君青等几位上海新四军老战士来到三仓,并把蒋文林请来,打算将吴秀瑛墓迁移到三仓烈士陵园。蒋文林当场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请她们到沈河村走一走,看一看。
随即,君青等随蒋文林一同驱车来到沈河村。只见农田中,一块方方正正的墓地显得特别耀眼,水泥墓、高耸的墓碑、水泥地坪、葱绿的常青树,一一呈现在她们的眼前。
当时已经83岁的王鉴云老人拉着君青的手,饱含热泪深情地说道:“我们都是秀瑛的亲人,龙王村人世世代代都忘不了她!让秀瑛永远与我们在一起吧!”
此情此景,让吴秀瑛的战友们十分感动。她们献上鲜花,在墓前伫立,并发出由衷的感叹:“想不到父老乡亲们对秀瑛的墓保护得这么好,我们放心了。感谢你们——革命老区的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