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老兵风采 > 红色根据地浪漫曲
红色根据地浪漫曲
作者:施立群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0-11 浏览次数:6856
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新四军。战争年代,部队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们结婚那天,没有张灯结彩,没有花团锦簇,但在他俩心中,那就是最隆重最难忘的婚礼。
四年前的国庆节,我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两张泛黄的小照片以及一张薄得透明的32开便笺。
照片上的父亲施光华和母亲黎汶是那样年轻,皱皱的、旧旧的军装,似乎无法遮挡他们勃发的英姿,也掩不住他们眼神中透出来的幸福和喜悦。爸爸说,这是他们的结婚照。我好羡慕,并且是从未有过的那种羡慕,因为在我眼中,这照片的壮丽美远远赛过如今令人目眩的婚纱写真。
然后我迫不及待地展开小便笺,呵,破了一只角的它已有60年的历史了。父亲的笔迹赫然眼前:“事由:职俩双方自愿结婚,特请首长批准……”父亲如是写道。便笺的下方是分区陈时夫政委、周文在主任“批准结婚”的批示。准婚人、证婚人,或许还兼着牵红线的月老,呵呵,部队领导们要管的内容是包罗万象。非常年代,可以理解。
这便笺既是结婚申请书,又代表结婚证书,父亲认定,伊是他俩合法夫妻的最好证明,必须妥善保管之。我想,如今持有这种证明的人怕是寥寥无几了吧?父亲是位细心的人、有心的人,在这点上儿女们都不如他。
为了打鬼子,我的父母亲都参加了新四军。父亲时任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兼苏中二分区组织科长;母亲时任第十八旅文工团指导员。当时他们所在的部队驻扎在苏北宝应的永安镇。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了,举国喜庆全军欢腾。于是父亲母亲决定结婚。日子选在了这年的10月1日——后来的新中国国庆节。证明他俩确实比较有远见。
当时部队有个关于干部结婚条件的规定,即所谓“二八五团”:28岁、5年军龄、团职。父亲1919年出生,1945年离28岁还有点远,那时候大概作兴虚两岁吧,反正基本上已达标,放在今天嘛也能算得上个晚婚模范。母亲也是,虚两岁的话那年也有23了。
那年头,虽说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可小鬼子以及日伪军仍不甘心对我“屈膝跪身旁”,所以对敌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
部队的生活条件亦十分艰苦,父母亲和许许多多新四军战士一样,缺吃少穿,口袋里根本没有铜钿,父母两人的家当加起来总共只有“一担挑”。操办婚礼便无从谈起了,他们在和大伙儿一起分享组织上特批的10斤花生的过程中,热热闹闹地完成了婚姻这桩大事。没有张灯结彩,没有花团锦簇,但在他俩心中,那就是最隆重最难忘的婚礼。据父亲说,他们结婚后没有享受到一天婚假,双双立即投入到了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和工作中去了。
之后,因战争、因工作,他俩各自奔忙、聚少离多。在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他俩也没少小吵小闹磕磕绊绊,然而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白头偕老,怀揣着小小的便笺一起走过65年,直到今天。用父亲的话说,他们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始终在递增着。是抗日保家卫国的共同目的让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新四军,又是新四军使他们彼此相知相恋,结成美满姻缘,他们胸中,永远会澎湃着红色的情潮。
五年前值父母亲钻石婚庆之际,电视台记者前往家中采访,并为此做了一档名为《一对老夫妻、两个新四军》的节目。如今,他俩又携手走过了五年人生路,并还将继续。我期待着为他们举办白金婚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