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 油山上的年夜饭
油山上的年夜饭
作者:胡居成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0-20 浏览次数:6975
1936年冬,赣粤边区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方圆百里的茫茫油山,成了一片银色的世界。树枝上、悬崖上,挂着一串串晶莹透亮的冰棱。寒风吹来,冰棱相互撞击,发出清脆的响声,有的拦腰撞断了,“哗啦”一声,直坠山谷,溅起一束束白色的冰花。
1936年冬,赣粤边区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方圆百里的茫茫油山,成了一片银色的世界。树枝上、悬崖上,挂着一串串晶莹透亮的冰棱。寒风吹来,冰棱相互撞击,发出清脆的响声,有的拦腰撞断了,“哗啦”
一声,直坠山谷,溅起一束束白色的冰花。
黄昏,一块冰冷的大石头上,坐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小战士,眼里含着泪水,呆呆地凝望远方。他就是陈毅的警卫员潘聋牯。
“聋牯!”正在膝盖上起草《游击战术基本原则》的陈毅微笑着走过来,说:“小家伙!怎么?想家啦?”
“谁想家了?”潘聋牯擦了一把眼泪,嘀咕道:“今天是大年三十,首长吃什么?还嚼苦冬笋吗?”
自从突围上了油山,国民党粤军十几个团的兵力,加上保安团,整天排着横队,带着军犬,像篦头发一样一座山一座山地搜索“清剿”。游击队完全脱离了村庄和房屋,在深山老林里餐风宿露,坚持斗争。
最困难的是粮食。开始,老百姓将米和盐送上山,放在约定的地点。后来,敌人发现了秘密,也化装成老百姓上山送粮,躲在藏粮处不远的地方,等着伏击前来取粮的游击队。这样,游击队的境遇就更艰难了。拿什么来充饥呢?陈毅和大家挖来一只只又大又嫩的竹笋,切一切,煮一煮,来充饥。这些天来,大雪封山,敌人搜山,他们吃的一直是苦味的笋。
眼看春节到了,潘聋牯见首长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陈毅听了,笑道:“靠山吃山嘛!总有办法的。”聋牯哭声说:“什么办法也没有了!”陈毅说:“你忘了夏天吃牛奶和花生米啦?”
夏天断粮的时候,聋牯向陈毅叫苦。陈毅眼睛一亮,兴奋地嚷道:“有了有了!美味来了!今天晚上,炒花生米,煮牛奶!”
“花生米?牛奶?”
“对头!对头!”陈毅一挥手,“跟我来!”
他们来到一面山坡前面停住了。陈毅警惕地弯下身子,指着一块岩石旁,说:“瞧!好吃的就在那儿!”
潘聋牯仔细一望,不禁愣住了。岩石旁边的土坡上,有一个盆口大小的喇叭形土蜂窝的出口。聋牯皱着眉问道:“这土蜂也能吃?”
“好吃好吃!”陈毅笑道:“不过不是吃土蜂,而是吃土蜂的蛹。这东西又香又脆,比我们四川的炒胡豆还要好吃哩!”
说着,他们弄来两抱干草。陈毅叫聋牯在离蜂窝尺把远的地方,挖一条通向蜂窝的巷道,然后在巷道和蜂窝口放上干草,点着火。陈毅又劈了一把树枝当扇子,对准蜂窝使劲地煽。
好家伙!股股浓烟从巷道窜进蜂窝,成群的土蜂猛地飞将出来。刚出洞口,大部分被火舌舔去了翅膀,落进熊熊的火堆里。
“刘同志(陈毅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代号),”不知何时,潘聋牯举着一只竹筐跑来,“给你这个套上!”
“小鬼,真聪明!”陈毅接过竹筐,朝头上一套,继续熏那蜂窝。
半个小时之后,老蜂子全被消灭了。他们开始掏蜂蛹。这种蜂窝真是奇特,上口小,底盘大,高二尺余,像只大肚子酒瓮。蚕豆大的蜂蛹,他们掏了大半口袋。陈毅亲自掌锅,炒了一大盆黄灿灿的蜂蛹,又煮了几茶缸蜂蛹汤,白白的,真像牛奶。
可现在是冬天,“八月蜂,九月空”,蜂窝里哪还有蜂蛹呢!聋牯骂老天害人。陈毅却说:“你莫骂老天,它是在帮我们呢!大雪封山,野物出来找食,就有脚印,我们可以跟踪打猎!”聋牯一听,立刻去组织。陈毅关照:只能用梭标、石块,不能开枪,否则会把敌人引来。
果然,战士们在后山找到了野猪的足迹,跟踪到野猪洞口,准备了许多石块。他们大声吆喝着,好几只野猪冲了出来。最终,他们的几支梭标、几块石头还是打到了一只小野猪,只有二十多斤。小是小了点,不过吃冬笋烧野猪肉,这个年还是过得有滋有味!
这件事后来被陈毅写在了他的《赣南游击词》里:“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