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作者:郭家宁 王卫华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0-28 浏览次数:7078
“刘老庄连”在汶川抗震救灾第一线
我们在团政治处主任左朝阳、营教导员戎猛陪同下,来到济南军区叶挺独立团“刘老庄连”这支英雄连队的驻地采访,参观了叶挺独立团纪念馆和“刘老庄连”荣誉室,和连队的部分干部战士进行了座谈。
惨烈的刘老庄战斗
1943年2月,日军对盐阜区发动大规模“扫荡”。在苏北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敌被迫于3月中旬向淮海、苏中、淮北撤退。日军第十七师团在向淮海地区撤退途中,沿途继续寻歼新四军主力。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写道:“3月16日,淮海区敌寇分兵11路,计敌兵千余人,合围进驻梁岔之部队,企图以铁壁合围歼灭我军。我军闻讯,灵活转移,跳出包围。敌跟踪追击,然后于17日续行第二次合击计划。双方遭遇于涟水老张集朱杜庄一带,激战半日,我军于黄昏后突围,转移至刘皮镇刘老庄等地。”
3月17日,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团长胡炳云接到陈毅代军长的命令,将该团分散活动于淮(阴)涟(水)地区的部队迅速集结,星夜向泗阳县山子头进发,配合第四师、第二师围歼侵占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
该团四连由于在梁岔、老张集等地连续与敌作战,十分疲惫,未能及时赶到集中地点,夜宿淮阴县刘老庄。
18日清晨,就在四连准备急行军追赶大部队时,不远处传来稀疏的枪声。连长白思才在村头观察情况时,看到大股敌人向刘老庄方向进逼,立刻命令副指导员带领炊事班的同志先走,其余82人迅速进入庄外的交通沟,做好战斗准备,掩护老百姓撤离。
谁知交通沟是个“断头沟”,不能突围转移,只能跟敌人硬拼。上午9时,四连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日军指挥官发现四连的火力很猛,惊呼:“这不是土八路,是一支正规部队!”于是,投入十多挺机枪,分多路向四连阵地发起第二次进攻。当日军距离阵地百米左右时,四连用新四军军工部门的新产品——枪榴弹、轻重机枪一齐开火。连长白思才抱起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一个点射就有两三个日军死伤。白思才是江西人,16岁参加红军,经过长征,参加过平型关战斗,是久经考验、文武双全的优秀指挥员。在他的带领下,日军第二次进攻又以惨败告终。但此时,四连的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82人面对1000多日军,这注定是一场恶战、一场血战!看着所剩无几的弹药,指导员李云鹏十分焦急。怎么办?他决定组织突击小组,从日军留在阵地前沿的尸体上取弹药。老红军、一排长尉庆忠第一个报名,他说:“我当过军需干事,验收弹药是老本行!”他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带领突击组从日军尸体上找到不少子弹,还从阵地前扛回几箱日军剩余弹药,但在返回阵地时不幸牺牲。
在敌人的炮击中,连长白思才右手被弹片炸伤,苏醒后继续来往于壕沟内,鼓舞士气、安慰伤员、指挥战斗。这时指导员李云鹏也几处负伤,他在炮火中依然写出战斗报告,请白思才签了字。报告中叙述了战斗情况,并请求批准他们火线接纳新党员。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生命献给党和人民,绝不给党丢脸,给中华民族丢脸!
炮火的浓烟遮住了太阳,天昏地暗。经过一整天的战斗,幸存的战士们又饥又乏,弹药将尽。白思才下令,把余下的子弹集中给重机枪使用。缺乏弹药的轻机枪全部拆散,步枪上刺刀。晚风瑟瑟,残阳似血,敌人又冲上来了。四连的勇士们紧握手中枪,纵身跃出战壕,冲向敌群展开肉搏……
悲壮的八十二英烈
喊杀声终于停了下来,淮阴大地一片宁静。张集区区长周文科和联防大队长周文忠带领地方武装赶到刘老庄时,阵地上的硝烟尚未散尽。在这场惨烈的搏斗中,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四连82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但日军也付出了死170余人、伤200余人的巨大代价。
陈毅闻讯称赞道:“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称:“全连82人全部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营教导员戎猛、“刘老庄连”指导员贾永辉、2009年入伍的三名刘老庄籍新战士与淮安市党史办的同志合影
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十九团杀回了刘老庄。淮阴县委、县政府和当地群众收敛烈士忠骸并举行了公葬,建了公墓。1946年,在公墓周围兴建了四角台阁、纪念碑亭、六间纪念堂及栽松千余棵。1955年,淮阴县委、县政府重修公墓,墓高8.2米,象征着82勇士。墓名是当年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的题辞:“淮阴八十二烈士墓”。碑记更是动人心魄:“从拂晓到黄昏,只有枪声、炮弹声、手榴弹声,只有鲜血、挣扎和死亡。八十二个战士,一个一个递减到不成为连,两个排,一个排,两个班,最后还不到一个班,整天的战斗,整天的射击,剩下的人和剩下的子弹,最后还不到供一支枪的连放。绝望的牺牲下去,英勇的牺牲下去……”李一氓如泣如诉的碑文,把当年的悲壮再现。当年的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题辞:“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
经上级批准,十九团重新组建第四连,刘老庄人民挑选送来了82名优秀子弟。四连被命名为“刘老庄连”,且始终保持着82人的特殊编制,再次以硬铮铮的主力连面貌,出现在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中。
红色基因铸军魂
英雄之所以为英雄,是因为有着与众不同的红色基因。
十九团四连在成为新四军第三师的主力连前四年,还是江苏丰县的一支地方游击队。四连为什么就打出震惊民族的军威呢?那是因为四连有叶挺独立团传承的铁军基因。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黄克诚所率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丰县的这支地方游击队被改编为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老红军白思才时任团作战参谋,调任连长。指导员李云鹏,江苏沛县人,师范毕业后曾当过两年小学教员,1936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后到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开始任文化教员,这次被任命为指导员。同时被任命的副连长石学富、一排长尉庆忠、二排长蒋元连、三排长刘登甫都是主力部队的骨干。就这样,这支地方游击队在融入铁军的同时,被注入了铁军的基因,成了新四军中的一个钢铁连队,最后用82条鲜活的生命塑造了不朽的中国军人形象。
抗战胜利后,“刘老庄连”随第三师主力去东北,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后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所部。他们于1946年2月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全歼国民党军第八十九师二六六团和第二六五团一部,开创东北我军歼灭美械国民党军的先河。接着保四平,战辽西,打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后,又南下解放了海南岛。
鲜艳的军中标杆
1978年12月,“刘老庄连”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屡战屡捷;1998年,他们参加了长江武汉段抗洪,深受人民爱戴;1999年,该连参加了国庆50周年阅兵,其新式装备引人关注;2004年金秋,我军规模最大的对外军事演习“铁拳-2004”拉开序幕,该连率先把红旗插上蓝军阵地;2005年参加了“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被表彰为演习先进单位;2007年,刘老庄连部分官兵参加苏丹的国际维和任务,5次成功地处置武装劫持事件。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接到开赴四川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命令后,“刘老庄连”在外驻训、休假、出差的36名官兵全部火速归队,是第一个成建制赶到震中映秀地区的部队。他们奔赴汶川救援100天,被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单位”。
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展开,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9年中宣部、中组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新四军中有六位英雄人物和一个英雄集体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个英雄集体就是“刘老庄连”。
2010年3月,在“刘老庄连”血战日军并重新组建67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听到了官兵们唱起由贺绿汀作词谱曲的雄壮连歌:“抗日救亡动刀枪,战斗在淮阴的刘老庄,八十二位英雄汉,抗击千余小东洋。为人民战斗,为祖国解放,光荣的刘老庄连,万古千秋美名扬”。
这歌声,仿佛告诉人们一段撕心裂肺的难忘历史;这歌声,更是铭记着对红色基因的永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