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史林新叶 > 彭雪枫早年的一篇剧评
彭雪枫早年的一篇剧评
作者:冯文纲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0-29 浏览次数:6933
1984年10日30日,李伯钊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篇《怀念彭雪枫同志》的文章。文中写道:“想到彭雪枫同志的壮烈牺牲,一件往事就清淅地浮现在我眼前。”这是一件什么“往事”呢?李伯钊为配合苏区“扩红”,于1933年创作了歌剧《扩大红军》,是讲一个红军妻子反对丈夫开小差的故事。该剧曾于1934年1月底至2月初在瑞金召开的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演出过。后来在马克思诞辰116周年时,又由红五军团猛进剧社在闽赣省委驻地演出,受到一般观众的欢迎。时任江西省军区政委的彭雪枫同志曾在红军总政治部的刊物《红星报》上发表文章,批评李伯钊创作的歌剧《扩大红军》。我知道彭雪枫是位文武兼备的高级指挥员,但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竟还能关心文艺作品,写出剧评,实出乎我的意料。好奇心促使我要了解这篇剧评的内容,去寻找这篇在彭雪枫传记、文集中都没有收集到的剧评的原文。
2001年4月,我与长期主持河南省文化志编纂工作的梁主任相遇。他告诉我说:他曾在一本中央苏区戏剧史中看到过评论歌剧《扩大红军》的记载。我便来到他的办公室翻阅这本戏剧史。书中记述歌剧《扩大红军》在中央苏区各地巡回演出的情况时,有一条注释,说明1934年8日15日《红星报》上曾刊登一篇题为《这样的宣传是要不得的——对〈扩大红军〉歌剧的批评》,但没有说该剧评的作者是什么人。我曾写信向这本戏剧史的编者求教,但未获回音。这年7月,我赴北京参加《彭雪枫传》的编写工作,有幸在军事科学院图书资料馆找到了馆藏的《红星报》,并在1934年8月15日《红星报》的第4版上看到了这篇剧评。文章作者只署了一个“枫”字。可能戏剧史的编者也弄不清这个“枫”就是彭雪枫,所以也就没有注明剧评的作者是谁了。现将这篇剧评全文抄录如下:
这样的宣传是要不得的
——对《扩大红军》歌剧的批评
工农剧社很著名的出品,《扩大红军》歌剧的笫二幕中,却有着革命的宣传鼓动敌不过反革命的煽动的极大错误。如庆富唱:“上高山,爬高崃,天天行军两腿痛!夜里去放哨,不敢稍停留,北风吹来,冷雨打来,冷清清,好冷啊!”讲究“描写的艺术”的确是“到家”了,然而这给观众以什么印象?把热烈、活泼、光明的红军生活描写成黑漆漆、冷森森、孤苦零丁的图画!这样还不满足“艺术的描写”,又加上“枪声啪啪,大炮轰轰,十人听见九人惊!地方做工作,何尝不革命?何必要到前方去把命拼!青年人,仔细想,冲锋陷阵苦难当!”这把为土地为苏维埃的光荣的英勇的神圣国内战争,描写成军阀战争一般的无谓牺牲!
如果在这两段“淋漓尽致”的反革命的煽动后,能有壮烈的足以压倒一切的政治鼓动,还足截根儿扫清这种反革命的煽动。然而可惜得很!作者同志并不在这方面努力,只以“阶级斗争是残酷的,要求解放只有革命,快去前方当红军,消灭万恶的敌人,保障胜利的土地革命”的几句轻描淡写!这种空洞抽象的描写,是敌不过在劫的反革命的煽动的。无怪乎当着炎日当空,汗流浃背的行军中,“上高山,爬高崃,天天行军两腿痛”已引起战士中一唱数和了!这是作者同志始料所不及的“成功”吧!
这个脚本演出后,在部分落后的群众中,是可以产生反面消极影响的。这样的宣传品是要不得的。
(枫)
歌剧《扩大红军》意在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剧中第二幕写一红军妻子规劝开小差的丈夫重上前线,立意是好的。但歌剧把红军战士富庆“开小差”的“理由”写得“淋漓尽致”,简直成了“反革命的煽动”;而把妻子规劝丈夫归队的道理写成“空洞抽象”的口号,这样就“敌不过”“反革命的煽动”。彭雪枫以他高度的政治敏感和责任感,写出了这篇剧评,严肃地批评了剧作者注重“艺术的描写”,而忽视了政治倾向;指出剧本演出后,在部队和群众中造成的“反面消极影响”。得出结论是“这样的宣传品是要不得的”。
彭雪枫写这篇剧评时,并不认识剧本的作者李伯钊。李伯钊也不认识彭雪枫。但李伯钊在《红星报》上看到这篇“批评意见”时,就“异常感动”,从内心感到“由衷的欢迎”。
事隔三年之后,1937年11月,由太原南移临汾之际,李伯钊与彭雪枫在八路军办事处偶然相遇,谈起这件“往事”,两人“谈得思想相通,观点一致,十分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