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一份由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少年儿童报纸 ——记上海《新少年报》
一份由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少年儿童报纸 ——记上海《新少年报》
作者:辛哨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1-07 浏览次数:7116
1946年2月,红梅绽开时,料峭春寒中,在国民党统治区上海,一份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少年儿童报纸——《新少年报》诞生了。它的诞生,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然而,它的出生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抗战胜利后,国共签订了“双十协定”,在国统区出版了许多进步报刊。为了把真理带给在苦难中的少年儿童,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上海地下党学委把办报的任务交给了社会青年区区委委员蒋文焕,具体筹备工作由施德铨、王业康等几个地下党员负责。
办报需要经费,钱从哪里来?施德铨献出了刚从学校领来的半年教薪,季勤先献出了妈妈留给她作纪念的金戒指,这才解决了最初买白报纸、付印刷费的急需。以后的开支费用,除报纸售出后收回的款项及小读者的帮助外,其余都是王业康争取父母支持帮助解决的。
1946年2月16日,《新少年报》创刊号和读者见面了。
鲜明的革命立场
这是一张八开四版的小报,内容包括时事新闻(第一版)、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第二版)、读者园地(第三版)及文艺(第四版)。创刊号刊头“新少年报”四个字是著名教育家、民主斗士林汉达题写的。
创刊号头版头条刊登国民党政府公布的“四项诺言”,在同一版上同时刊登国民党特务在重庆沧白堂残杀进步人士的消息。
为了使报纸能够生存下去,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党组织决定改变报纸版面形式,从第四期起改由王业康用左手模仿儿童字体题写刊头“新少年报”四字,报纸也改用五彩色纸印刷。然而,正是报纸正义的立场,生动的内容,和读者紧密的联系,使少年读者爱上了它,把它当作亲密的朋友。
从1947年10月第53期起,报纸又开辟了《小孙周游列国》的专栏,由胡德华编写,运用连载童话故事的形式,报道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的对比,揭发美帝国主义援助蒋介石打内战的事实,反映国民党统治下人民的苦难生活,报道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内战,掀起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反映国民党军队在前线节节败退的真相。小孙悟空能够七十二变,他携带望远镜、收音机,坐飞机,用现代化工具周游列国;也会翻斤斗,会变虫、鸟、树叶、钞票,到任何地方去采访,巧妙地冲破国民党政府的新闻封锁,用铁的事实把真理带给读者。小读者非常喜欢这种生动有趣的童话形式。
丰富多彩的栏目
蒋文焕是《新少年报》的领导人,也是《新少年报》的作者,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都有他的作品。他写的专栏《哈哈测字摊》,用当时社会上流行测字的方法,鞭挞旧社会。如第10期的《哈哈测字摊》中一位读者问:为什么最近父亲总爱发脾气,测一“问”字。《哈哈测字摊》的回答是:问字分为门和口,现在美国货太多,使我们中国人自己开的工厂关“门”,父亲因而失业了,物价高涨,一家五“口”,生活艰难,所以常常发脾气。从有趣的测字中,小读者懂得了许多道理。
第二版《大自然大社会》,以丰富的知识吸引着读者。施德铨写了大量的科学知识稿,主持《为什么》专栏,深入浅出地解答小读者提出的有关自然知识的问题。毛振珉写了不少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通俗好懂。潘文娟写了《打破砂锅问到底》专栏及其他的一系列科普文章,用科学道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启发孩子们要善于思考,大胆地探索和追求知识。
第三版是《少年园地》,这一版上刊载少年读者的来稿,发表征文,组织小记者采访报道学校生活和读者活动。还设有《咪咪信箱》,小读者有什么疑难和苦闷,就给咪咪姐姐写信,咪咪姐姐每信必复,并选择一些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在报上公开回答。读者的问题各种各样,有的对物价高涨苦闷不解,问:“什么是生活指数?”“金元券为什么不值钱?”
第四版《小故事小图画》最受小读者欢迎。唐微风画的连环画《木土生》《小矮人》《石榴花》等连载童话故事,和当时市面上流行的许多以旧戏改编的连环画不同,内容新鲜,风格独特,是用儿体画专门为少年儿童编绘的,既有趣又有意义,深受少年读者喜爱。
经过一年的奋斗,报纸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作人员也陆续增加,机构也较健全了。为了保存力量,所有工作人员都不公开,唯一以公开身份出面的是王业康,他是《新少年报》的发行人、经理。大家戏称他为“王老板”。《新少年报》的全部工作,从创刊到被迫停刊一直由蒋文焕领导。
组织读者活动
作为党领导的报纸,不仅要宣传群众,而且还要组织群众。蒋文焕十分重视这一点。他指出,不光要通过报纸把真理带给孩子们,还要积极开展通讯工作和读者活动,直接向少年儿童进行革命教育,带领他们参加斗争。
《新少年报》在创刊之初就发展了一批小通讯员,他们既是小读者,又是小作者,也是小发行员。通讯员活动多种多样,有时事座谈、读书讨论、唱歌、演戏、跳舞、举行联欢会、组织一日夏令营等,还办了一个小图书馆,有1000多本图书供小通讯员和小读者借阅。
1947年夏,报社利用暑假开展了小先生运动,号召广大少年儿童参加,帮助失学儿童读书识字。许多小读者热烈响应,先后成立了四个义务学校。小先生们教得十分认真,刮风下雨从不缺席。报纸上报道了这些生动事迹,外地读者也积极响应。浙江上虞县百官镇一位小读者把许多放牛娃组织起来,教他们读书识字;江苏松江一位小读者举办了一所义务夜校,招收农民做学生。
1947年冬到194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上海有30万人挣扎在饥饿死亡线上。为了唤起人民群众起来反抗,《新少年报》紧密配合,开展了“石榴花运动”。“石榴花”是曾在《新少年报》上登载的连环画中的女主人公,一个美丽、善良、勇敢的小姑娘。她专门帮助穷苦人,勇敢地和恶势力作斗争,最后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有近百个学校1000多名少年读者报名参加《石榴花运动》。他们在报社大哥哥、大姐姐和学校进步老师的带领下,分头到南码头、十六铺、北火车站、苏州河边、曹家渡、徐家汇等地的贫民区访贫问苦,分送募捐来的食品和寒衣。
1948年5月,《新少年报》举办了小记者训练班,吸收四五十个表现积极、爱好写作的通讯员参加学习。报社邀请一些进步的作家、记者、戏剧工作者、美术工作者给孩子们讲课。他们给孩子们讲怎样做记者,怎样写作,以及有关童话、戏剧、漫画等知识。报社还组织小记者参观报馆,轮流参加《少年园地》的编辑工作。小记者们学到了写作、采访、编辑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有机会进一步接触社会,深入生活,加深了对黑暗社会的认识和痛恨。
一系列的读者活动,使孩子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加深了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旧社会的认识,激发了他们推翻反动统治、改造旧社会、建设新中国的憧憬和向往,为后来建立地下少先队打下了思想基础。
别样的发行工作
在当时的环境下,《新少年报》的发行也与别的报刊不同,是报社自己送报。担任送报的有段镇、马云连、冯炳成三人,分别包干全上海25个区的500多所学校,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他们把每期报纸送到各区的小学(个别是中学)去,由联系好的老师代售,隔期结账。
当时小学教师的生活十分艰苦,但是他们仍然尽力分担报社的困难。结账时,常有这种情况:推销剩下的报纸,有的老师不再退报,自己垫了钱;有时报费尚未收齐,老师自己拿出钱垫了报费。这些老师多数是地下党员,地下党教委将推销《新少年报》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布置给教师中的党员,他们团结进步教师一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新少年报》能发行到1万多份,在当时是罕见的。
1948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胜利,国统区的白色恐怖更加严重了。11月下旬,《新少年报》正准备出第100期的时候,国民党政府教育局给学校发出通令,说《新少年报》是“共产党办的地下少先队机关报”,要立即停办。
12月2日第100期出版了,《新少年报》也随即停刊了。一个月后,他们又办起了另一份儿童刊物——《青鸟丛刊》,继续团结教育着少年儿童,带领他们迎接上海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