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老区精神代代相传——回眸宝应老区人民的历史奉献
老区精神代代相传——回眸宝应老区人民的历史奉献
作者:宝应县老促会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1-07 浏览次数:7006
江苏省宝应县是革命老区,属当时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苏中根据地。早在1927年底宝应便有了党的活动。1931年始建宝应地下县委。1940年郭村、黄桥决战胜利之后,新四军开始将宝应作为重要的战略基地。1941年开辟为抗日根据地。1943年5月于安丰公开成立中共苏中宝应县委、宝应县政府。1944年3月16日,苏中党政军领导机关和新四军一师师部及其后勤部门,从东台三仓转移至宝应本荡一带驻扎,指挥全苏中的作战,直到抗战胜利。战争年代,在宝应地域中不仅有惊天动地、影响深远的车桥战役、曹甸战役,更有令人难以忘怀的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
踊跃参军参战。1939年10月,日寇侵占宝应,横行乡里,烧杀抢掠。国仇家恨点燃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怒火,广大人民群众参军参战高潮迭起。射阳湖油坊村贫苦农民董王氏,1945年春先送老大、老二两个儿子参加新四军。1947年7月,还乡团头目胁迫她的三儿子去当“自卫队”,被这位英雄母亲断然拒绝,并让三儿子去投奔解放军。敌人恼羞成怒,将董王氏抓去杀害了。电影《柳堡的故事》里“二妹子”原型夏美英,受革命家庭的影响,冲破女子不当兵的世俗,于1943年跨出家门参加新四军。仅1945年、1946年两年全县就有1773名青年奔赴前线。1947年10月,全县再度掀起声势浩大的参军热潮。夏集区委副书记夏美乾率先带头,全区有130多人报名参军;安丰区委副书记孙蔚祖报名参军后,一周内该区有600多人踊跃参军。
全力开展支前。在1944年初的车桥战役中,全县组织3万多民兵、农民支前。抗日战争期间,随苏中机关和师部迁来宝应的10多个下属单位和后勤部门,分散驻扎在东部湖荡地区,老区人民在食宿安排、环境护卫,工作支助上给予全方位服务。解放战争期间的渡江战役中,射阳区支前队长吕长青共渡江8次,运送解放军百余人,得到了陈毅司令员署名的“渡江英雄”奖状。广洋湖畔杨林沟农民颜建发带着两个女儿颜红英和颜根兄,在渡江战役中协力运送亲人过江,那种父亲掌舵,姊妹轮番摇橹奋力争先的形象,进入了前线记者的镜头。此照真实地记录了当年渡江战役的场景,被国家军事博物馆作为一级文物收藏,其中颜红英曾被江苏省提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候选人。
开展武装斗争。宝应老区人民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仅抗战期间就达23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50多人。全县民兵人数1946年6300多人,1949年达15万人,在人民战争中显示出重要地位和作用。除此之外,宝应老区人民运用各种关系,睿智巧妙地参与隐蔽战线的斗争,有效地完成许多特殊任务,留下了一串串诸如“敌军营里散传单”、“芦苇荡中藏文件”、“巧过关卡运抗币”、“双层船底藏枪弹”、“西瓜肚里藏密件”、“安全传送军用地图”、“古运河上秘密交通船”等脍炙人口的生动故事。
积极参与根据地建设。1944年春,全县通过“丢豆子”的方法,普遍开展乡、村选举,从上到下建立健全了民主政权和民主机制。通过宣传发动,在社会各层面成立了如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渔抗会、商抗会、教抗会、僧抗会、儿童团等,后来还在县城成立了工会组织。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宝应人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今天,在推进新一轮跨越发展征途中,宝应人民重温老区精神,决心把老区精神与时代精神融合,在实践中升华,在升华中建树,让老区精神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弘扬,让革命历史这一红色文化引领精神潮流,让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接力棒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