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分金亭与彭雪枫
分金亭与彭雪枫
作者:陈经山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1-14 浏览次数:6889
五略贯诸侯,英明万古留。分金遗迹在,精神足千秋。这是抗争时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在今江苏省盱眙县管镇的分金亭前,听群众讲管鲍分金的故事后留下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不仅是对管鲍之谊的赞颂,更是彭雪枫将军崇高品德和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
五略贯诸侯,英明万古留。分金遗迹在,精神足千秋。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带领官兵到达位于今江苏省盱眙县管镇的分金亭,在亭前听群众讲管鲍分金的故事后留下的一首古体诗。彭将军是位儒将,散文、小说、诗歌都写,但古体诗作并不多见,所以弥足珍贵。
2005年寒假,我第一次带领江苏省淮北中学洪泽湖考察队进行环湖考察,至今已历五届。每次经过管镇,都会组织学生参观分金亭。向同学讲述“管鲍分金传说”,和彭将军这首诗。
春秋时,管仲与鲍叔牙是最要好的朋友。一次二人相约到外地做生意,途经鲍集、管镇之间,见路上有金条,二人谁也不肯拾金,坐等失主。等了好久,不见有人寻金。二人请一村民代守,这村民见二人走后,欲拾金而去,谁知伸手一拾,竟是一条赤蛇。时逢两个村民锄禾路过,村民将拾金变蛇情形讲给二人听,这二人也是拾金变蛇,恼怒之下,以锄断蛇,分为两截。
管、鲍二人返回此地,见金断成两截,依然在此。又几天,唤村民前来欲将金分与众村民,众村民异口同声说:“上天赐金与二位贵人,贱民无福受金。”于是二人又互相推让,最后硬将金分给南北二村。管、鲍走后,南北二村为了弘扬他们拾金不昧的高风亮节,遂将南北二村易名鲍集、管镇,又用分得的金子请工匠在分金处建一亭,取名“管鲍分金亭”,世代香火供奉,延续至今。
每次讲完管鲍分金之事,我都有这样的感慨:兄弟同心,其义断金。人是物质的,所以我们有对金钱的欲求;人也是精神的,所以我们能克制对金钱的欲望,显示人性的崇高。感慨过后,我还会给学生们背诵彭雪枫将军在分金亭下写的这首诗和他的传奇故事。特别是2007年暑假,为纪念彭雪枫将军百年诞辰,我们江苏省淮北中学组建了“铁流千里考察队”,我和8名高一学生历时35天,重走将军当年的西征、东进路。当我们考察队走过河南省西华县的女娲城,看到女娲炼石补天的雕像时,她让我想起当日本鬼子的魔爪戳破中国的天空时,彭雪枫将军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补上了中国的天空,为国人树起了一座永恒的爱国丰碑!东进途中,将军白手起家,创建了新四军第四师;西征路上,将军运筹帷幄、为民赴汤、以身殉国。使我对彭雪枫将军的一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
作为淮北中学的缔造者之一,彭雪枫师长在戎马倥偬之中,时刻关注淮北中学的发展。1942年1月10日至15日,在阳景庄淮中驻地(淮中校园是建在当地开明人士许老太太捐赠的三百亩良田上。)召开淮北苏皖边区青年反法西斯大会。彭雪枫师长作了青年修养报告,号召青年学习军事、政治、文化,向现实、向群众学习。会议期间,彭雪枫将军看到淮中以任崇高校长为代表的广大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老师们对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言传身教的模范行动,博得同学们充分尊重和崇敬。指出:“边区人民这种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的伟大精神是最值得感激和赞扬的。淮中老师这种爱生如己、教生如子的精神尤其令人敬佩。”根据新四军老战士、淮北中学老校友的建议,淮北中学已把“爱生如己、教生如子”确立为教风并发扬广大。淮中的教风与彭雪枫将军爱兵如己、带兵如子的工作作风是一脉相承的。彭雪枫将军极其重视军民关系、军政关系,他经常教育部队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坚决当好“政府的卫队、人民的护兵”。他常以“鱼和水”比喻军民关系,他曾说过:“革命队伍如果不爱护老百姓,不知人民疾苦,我们将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离开老百姓的军队,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非涸死不行。”
我们考察队在河南书案店,听当地老人讲述的“包河湾躲年”比管鲍让金更感人。
那是1939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一,按照当地风俗习惯,无论生活多么困难,只要合家团聚,早上能吃顿饺子(还美名叫“弯弯顺”),就预示着一年的好兆头与吉祥如意。
由于日寇犯境,豫东一带连年灾荒,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哪里还有心思过年。自1938年9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以来,打日本,除汉奸,才使豫东平稳一些,有了一点好光景。春节前夕,支队司令部直属机关驻进书案店,彭雪枫司令员卖马过年和救济贫苦群众,这才使书案店军民共同过上一个安生愉快的春节。
村民约定:大年初一早上要按传统习惯让每个战士都吃上饺子,像在自己家中一样,也算吃上了团圆饭。
除夕那天,赶集上街,该买的买,该卖的卖,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晚上坐在家里包饺子,心里感到甜滋滋的,想着能让新四军吃一口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心里感到宽慰。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村里已此起彼伏地响起了鞭炮声,家家煮上了饺子,灶上热气腾腾。几乎每家的主人同时分头到战士们住的地方请他们到家里吃饺子,谁知一个人也不见,他们感到很纳闷。战士们昨天晚上还在村子里,和乡亲们说说笑笑,喜迎新春,怎么一夜竟不见了?
乡亲们无奈,只好怀着失望和不解的心情各自回家吃饺子。
当大部分群众吃完早饭,东方太阳高高升起时,才见一队战士在彭司令的带领下,唱着歌,雄纠纠气昂昂地从村外大道上走了过来。老乡们从家中走出来,问他们到哪儿去了?
原来在除夕晚上,彭雪枫听到一些战士反映,说第二天早晨老乡们家家户户要请战士们吃饺子。战士们都说:老乡们平时饥一顿饱一顿,难得过年时吃顿白面饺子,尽管乡亲们满怀深情,我们怎好侵占他们口边这一点点食物呢?于是彭司令命令驻书案店的直属队采取空室措施,于子夜时到镇东大洼广场集合,以检查军民关系为名,连夜带领部队到附近的包河湾去了。
战士们于丑时(2时左右)赶到包河湾后,就在外边露宿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待群众吃过了饺子,才返回到司令部驻地书案店。
老乡们得知这一情况后,看着他们一个个满身寒露,很是心疼,都埋怨他们太见外了,一个老大爷感动得噙着眼泪说:“人们称你们是天下文明第一军,真是名不虚传!三皇五帝到如今,别说没看见,连听也没听说过有这样好的队伍。”
是年3月,永城书案店群众集资,在镇西口勒树“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公雪枫德政碑”。上首横额为“民族长城”,两侧对联为“救民涂炭恩泽同山河并寿,益国磐石功勋共日月同光”。
大江南北、淮河两岸,都留下了将军的战斗足迹,他带领新四军将士开挖的“新四井”、“雪枫沟”,抢筑的“雪枫堤”等惠民工程至今仍在。
“五略贯诸侯,英明万古留。分金遗迹在,精神足千秋。”这首诗不仅是对管鲍之谊的赞颂,更是彭雪枫将军崇高品德和伟大精神的真实的自我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