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跃然纸上的革命情怀——读革命烈士吕思奇家书
跃然纸上的革命情怀——读革命烈士吕思奇家书
作者:倪士干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1-25 浏览次数:6902
在江苏东台市三仓烈士陵园内,收藏着一封革命烈士吕思奇60年前写给妻子袁敬宗的家书。家书廖廖数语,字字句句折射出一位共产党员、新四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献身精神。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江苏东台市三仓烈士陵园内,收藏着一封革命烈士吕思奇60年前写给妻子袁敬宗的家书。这封信原由袁敬宗女士珍藏,1997年她在去世前才交给大女儿吕巧莲。2001年,吕思奇墓从东台镇公墓迁葬三仓烈士陵园,吕巧莲捐赠了这封珍贵的家书。
这封家书用毛笔书写在普通纸张上,长20厘米,宽14厘米。随着时光的流逝,纸张已呈褐黄色,四周已有破损,但家书字字完好,清楚可读。信的开头写道:“高邮别后”,可见吕思奇与妻子曾在高邮短暂相聚而分别。经查史料,新四军一师从浙东北撤是1945年10月间,大部官兵到达苏中东台县城,当时吕思奇任十六旅四十八团营长,休整后辗转高邮,后又转移泰兴黄桥。由此推断,此信写于1946年的7月12日,也就是苏中战役开始的前一天。
家书廖廖数语,仅120多字,语言简朴,字字句句折射出一位共产党员、新四军战士革命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信是在战斗的间隙写的,开头连一句问候语、客套话都没有。他写道:“……我们出来了一个多月部队经常跑路,仗还没有打过,仅配合友邻兵团一次行动”,充分表达了吕思奇渴望投入战斗的迫切心情。“大概不久我们也要动了,您可在报纸上及传闻中听到这边胜利消息”。他告诉妻子,部队即将投入战斗,而且打则必胜,一定是胜利的好消息。吕思奇激动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字里行间。当时吕思奇已有大女儿巧莲,二女儿在他牺牲后的1947年1月出生。而在家书中,他对大女儿只是淡淡地询问关切。吕思奇与妻子是中学同学,自由恋爱结婚,后来妻子也参加了新四军,常有短暂相聚,同学加战友,感情笃深。然而在信中他对身怀六甲的妻子竟没有一点关照,这并不是吕思奇没有儿女情长,正说明他把一切置之度外,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他的所思所想,只是如何带领全营战士拼命杀敌,给妻子、给家乡带去胜利的捷报。
吕思奇,1917年生,江苏东台镇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东台中学读书虽然只有15岁,却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游行示威,要求政府抗日。他和班上的20多位同学臂带“抗日救国”的袖章,走上街头,号召市民不买日货、不用日货,深入到东台城各商家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查禁、封存日货,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杀害中国人民的残暴罪行。七七事变后,吕思奇在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发动台城的店员、工人和青年学生,成立抗日救亡团体,分别组织了宣传小分队、壁报组、歌咏队、读书会、纠察队,走上街头宣讲、演话剧、贴标语,开展抗日活动。他经常忙到深夜,有时凌晨才回家。1940年10月,新四军解放了东台城,吕思奇带头参加地方抗日武装,担任常备大队长,后上升为正规军,担任团作战参谋。在转战浙江天目山途中,历经大小10多次战斗,立下战功。抗战胜利后,吕思奇所在部队从江南转战高邮,他担任营长。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以一个营的兵力,打垮过敌人的一个团。
1946年7月17日,也就是在吕思奇发出家书的第5天,苏中战役第二战——如(皋)南战斗打响的前一天,吕思奇带领全营战士从宣(家堡)泰(兴)一线向如皋紧急转移途中遭遇敌机,他为掩护战友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只有29岁。
苏中战役已过去60多年,吕思奇牺牲也60多年了,我们捧读吕思奇家书,感慨万千。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