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别阅读 > 江都农机第一人——记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镇农机站站长颜庆友
江都农机第一人——记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镇农机站站长颜庆友
作者:顾仁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1-26 浏览次数:7005
在2009年9月15日召开的江苏省农机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江都市大桥镇农机站党支部书记兼站长颜庆友,被省人事厅、省农机局联合授予“省农机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颜庆友(右)向新闻媒体介绍农机跨区作业情况
在2009年9月15日召开的江苏省农机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江都市大桥镇农机站党支部书记兼站长颜庆友,被省人事厅、省农机局联合授予“省农机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今年58岁的颜庆友,在江都市大桥镇农机站工作了40年。40年来,颜庆友带领着大桥农机站的25名职工,肩负着全镇的农机推广、维修、培训、安全监理、油料供应、跨区作业等项工作。尽管工作纷繁复杂,他坚定地把一门心思放在农机推广和帮助农民致富上。
推广农机的宣传员
1996年以前,大桥镇这个地方收割麦子,还是靠农民弯腰手舞镰刀。面对这种原始的收割方式,颜庆友萌生出一个念头。他筹措6万多元资金,买下了大桥镇第一台“桂林3号”收割机和反旋灭茬机。他亲自驾驶,在全镇做示范推广,帮助农民收割,使农民群众看到了收割机进度快、质量好、省时省工的好处。
在颜庆友的示范推动下,群众看到了农机化是农村发展的一个方向,经营收割机也能够挣钱致富。许多人积极筹款,购买农机。当年全镇就购买了11台“桂林3号”收割机,第二年又新增了4台。到目前为止,全镇已发展到155台联合收割机,使全镇的三麦、水稻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彻底将农民群众从弯腰挥镰的繁重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近几年,当颜庆友得知全省将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信息以后,他又把目光瞄准在插秧机、大马力拖拉机、秸秆还田机、机械化植保等新机具的推广上。他专门骑车几十公里,到省试验示范点——江都市宗村乡考察学习,全面了解机插秧在省工、节本、增产方面的优越性,学习机插秧育秧技术。回来后,他利用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印发给广大农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机插秧的好处,并走村串户进行宣讲,动员种田大户、农机大户优先购买插秧机。在2007年、2008年,颜庆友为推广插秧机,先后召开现场会8场,印发宣传资料3600多份,进村入户102天,骑坏了一辆摩托车。正是在颜庆友的宣传、动员下,全镇两年新增插秧机101台。2008年,大桥镇顺利通过了省机械化插秧考核验收小组的验收。中央电视台七频道专门来大桥镇作了机插秧技术推广的专题采访报道。2009年,全镇已有插秧机161台,机插面积达86%。
组织合作的领航员
在国家加大购机补贴政策的扶持下,大桥镇新农机推广一年一个台阶。大马力拖拉机、秸秆还田机,从2003年的23台发展到现在的134台。为了发展植保机械,颜庆友与农科站合作,成立了田园植保专业合作社,新增了植保机械134台。现在,大桥镇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民种田从种到收全部都是机械化,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粮食产量连年丰收。
大桥镇的收割机得到推广了,这本来是件令人舒心的事。可是,在颜庆友的心头却成了一件烦心事:在本镇范围内,收割麦子只要5天,收割稻子也不超过8天,一旦收割结束,那些农机就得闲在家中,没有任何效益。颜庆友脑筋一动,就带领这些机手们到外乡镇、外县市去搞收割。这样不仅增加了社会效益,也让机手们增加了经济效益。
1999年,全镇的收割机已经增加到117台,而且都是“久保田”、“东洋”、“人民号”等高性能收割机。面对农机推广、队伍庞大的新情况,颜庆友心想,农民群众花20多万元买一台农机,为的是劳动致富。有什么办法才能实现农民群众的愿望呢?颜庆友使出两招:一是成立农机协会,将机手和农机组织起来。二是大规模地搞跨区作业,利用时间差、季节差,让机手们多作业,多收益。在颜庆友的精心组织下,大桥镇兴丰农机合作社终于挂起牌子,成为大桥镇首批农民合作组织,全社共有8个作业小组。全镇的机手们,或是带机,或是带技术,都参加到合作社里来了。
跨区作业的组织员
合作社成立了,就要有给机手创业的机会,就要有给机手致富的门路。搞跨区作业这件事,说起来容易,真的要干可不那么简单。既要在麦收之前外出考察市场,又要了解本镇农机的情况,保证有足够的出征机具、人手;既要备足配件、油料等物资随行出发,又要安排机手吃住,调解各种矛盾;既要保证收割价格的合理,又要保证机手收割工资的到位。众多环节,一环衔接不好都不行。然而,颜庆友把这些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2002年5月,江都市在大桥镇隆重地举行了为跨区作业壮行仪式。随着一声令下,80多台收割机浩浩荡荡地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跨区作业的相互竞争在所难免,颜庆友就把功夫下在开辟市场上。几年来,他先后开辟了浙江省海盐、海宁中稻,河南省商城、江西省樟树、丰城早稻等作业市场。现在,大桥镇农机跨区作业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2007年9月,颜庆友带着58台高性能收割机的车队,连续两天两夜,驱车3400公里,来到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农场,帮助收割水稻。这是江苏省首支闯入北大荒作业的农机队伍。他带领着机手们苦战24天,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机手人均收益高达6.5万元。
2007年,他们跨区作业带回了1210万元的收入。2008年,他们则带回了1320万元的收入。其中,机手田俊的毛收入达21万多元,一般的机手收入都在10万元之上。除此之外,现在全镇还发展了130多台变型拖拉机,一台变型拖拉机每年也能赚个三四万元。
发展农机,真的让农民群众富了起来。杨墅村孙拥军原来家庭比较困难,2001年颜庆友为他担保3万元买了一台“桂林3号”,赚钱以后于2004年更新买了一台“人民2号”。2005年又买了一台汽车,用于农忙时运收割机,农闲时跑运输。现在,家里的平房翻建成二层六间的楼房,走上了小康之路。
三丰村马兴峰原来替别人打工开收割机,每天工资80元。在颜庆友的动员下,2003年买了一台二手“人民2号”,次年买了一台新的“人民2号”。现在家庭拥有3台联合收割机、3台大中型拖拉机、4台步进式插秧机、1台高速乘座式插秧机、3台植保机,每年农机作业收入18万元左右,成了远近闻名的名副其实的农机服务专业户。
跨区作业,农民富了。颜庆友虽然并没有得到多大实惠,但却得到了比实惠更耀眼的一个个荣誉。现在,大桥镇农机站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全国100个联系点之一,获江苏省“跨区作业先进单位”的称号,多次被扬州市、江都市表彰为先进单位。国家农业部农机化司宗司长亲临他们农机站进行调研。颜庆友本人从2004年以来,年年受到扬州市、江都市、大桥镇党委、政府、主管局的表彰。2008年10月,江苏卫视、扬州电视总台先后在大桥镇做了机收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跨区作业的专题报道。2009年7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宣传江都市发展农机的报道中,也有颜庆友的画面。值得一提的是,扬州电视总台《大地飞歌》栏目主持人说出了人们心中的共识:“颜庆友,江都农机第一人!”
在荣誉面前,颜庆友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深深地知道,发展农机的目的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他做工作,一切也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决心像拖拉机上的犁头那样,深深地埋在地下,不惜磨损自己,为了大地的丰收而默默无闻地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