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出的高级特工 ——怀念刘鹤孔同志
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出的高级特工 ——怀念刘鹤孔同志
作者:王征明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1-27 浏览次数:7187
刘鹤孔
井冈山红军老战士,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参加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失败后仅存不多的精英之一,二次世界大战由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直接派出的优秀情报工作者刘鹤孔同志,2009年4月14日因病于北京逝世。噩耗传来,令我不胜悲痛。
1946年初,山东军区情报处驻扎临沂,处长是胡立教,我任第一科科长。刘鹤孔由华东局介绍来到情报处,他是江西永新人,时年34岁左右,戴一副塑架眼镜,平易近人,开朗健谈,有军人气质,亦具有文化涵养和风度。和他一起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妻子铁华是北京人,朴实敦厚。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叫海伦。他们的到来为情报处增加了欢愉的气氛。当时我只知道他原是红军西路军主力团的政委,被选调莫斯科军事情报专业学习后由苏军派往上海,负责地下电台,被捕后遭到严刑拷打,坚不吐实,日本投降后始恢复自由归来。
起初,刘鹤孔在情报处任干部训练班主任,不久任干部科科长。1947年滨海地区成立海上工作委员会,他被派担任委员,旋即回到部队工作去了。1954年我去南京,曾同他会面,他任华东空军干部部长。
由苏军总参谋部选拔培训和派遣
刘鹤孔的回忆文章《红色电波从这里发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一页英雄史诗,一部充满惊险情节的传奇。选拔培训情报干部的条件很高,从中国红军中挑选历经反“围剿”和长征考验最优秀的营团级干部,都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为施行这一计划,苏军总参谋部投资不菲,在苏联物资极匮乏之际,让他们住豪华的房子,生活上给优厚的待遇,进行为时一年的专门业务和技能训练。然后经过精心的设计预案,万里迢迢把他们派到中国来。
“莫斯科为我重新编撰了履历,特别在一些细节上下了功夫。抵达上海后的工作步骤是:接上关系,确定身份,建立电台,开展工作。”一位江西老俵来到人地生疏的上海滩,白天开店经商,夜间发报,这一切谈何容易?但他克服了面对的种种困难,卓有成效地一一完成了任务。
从1939年8月到1944年2月的四年半时间里,电台六次转移,刘鹤孔的公开身份也随之改变,先后当过三家五金店的老板,又从五金店老板变为转租客房的二房东,再由二房东改做跑街生意。
为顾全大局抱定牺牲自己的决心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租界沦为日寇占领区。“日寇派遣特务汉奸潜入租界,设立特务机关、秘密据点,进行侦察、监视、绑架、暗杀等破坏活动”,时时威胁着电台的存在,尤其是敌人对空中电波的侦察测向,则是根本无法躲避的。
此时,刘鹤孔电台承担的任务不断增加,总部增加该电台与乌兰巴托通报。发报到乌兰巴托,由于路途遥远,信号不好,有时要从深夜一直干到黎明。
为了掩护工作,刘鹤孔奉命与中共地下党员齐克君(铁华)结婚。对方出生于北平富裕家庭,参加过一二·九运动。
1943年底至1944年初,刘鹤孔已经察觉到日寇情报机构布置的监视跟踪,这意味着敌人已经确定了地下电台的大体位置,企图通过跟踪监视,一网打尽整个情报组织。1944年2月,刘鹤孔与他的领导人陈先生(特科老战士刘逸樵)见了最后一面,陈先生告诉刘鹤孔,他将短时离开上海,总部命令继续坚持与海参崴联系通报。刘非常清楚,莫斯科方面决定以牺牲自己,牵制敌人,换取时间,让其他同志转移。
刘鹤孔回忆:“那时候,我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意味着什么。但是,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为了其他同志的安全转移,我们必须牺牲自己,坚持到最后的那一刻。我和齐克君做了最坏的准备。”1944年3月15日深夜,剧烈的撞门声将刘鹤孔一家惊醒,刘鹤孔和妻子意识到敌人终于下手了。日寇宪兵破门而入时,刘鹤孔一家已经穿好衣服,做好了被捕的准备。
被捕后的最初5个多月里,敌人对刘鹤孔进行了20多次审讯,每次都使用了极其残酷的刑具,企图从刘鹤孔口中得到情报组织的秘密,特别是陈先生的情况。但是刘鹤孔抱定牺牲的决心,始终坚持在莫斯科安排好的口供,未向敌人透露丝毫组织机密。齐克君也按照预定的口供与敌人斗争。在关押的几个月中,齐克君的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肺病发作,日寇不得不将她和女儿释放。
1944年8月,敌人将刘鹤孔移押江湾看守所,关在一个只有两平米的小牢里。这是当时重罪犯人处决之前的关押地。刘鹤孔回忆:“很小的牢房里关押两个人,我们只许背靠背跪坐在地上,不许讲话,每天给很少一点变质的饭团。与我同室的是一位文弱的青年,有一天悄悄告诉我,他是重庆方面的情报人员,重庆方面正在营救他,很快就能出狱了。我当时真是羡慕他,但是哪里知道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这位抗日青年就被带出了牢房,押上了汽车,被执行处决。”由于找不到证据,1944年8月,刘鹤孔被押解到日寇江湾的军法处,以“军律违犯罪”判处五年徒刑。1944年9月,刘鹤孔移押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谈到自己从敌人的枪口下幸存下来,刘鹤孔认为,客观地讲,莫斯科方面的经验、周密安排和情形预案起到了一定作用。
从红小鬼到将军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刘鹤孔画传》告诉我们:刘鹤孔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1914年11月出生于江西永新县乐川镇山上村,四岁丧父,13岁时母亲将他送往永新一家裁缝铺当学徒。1929年,年仅15岁的刘鹤孔参加了永新总工会领导的清查敌产斗争,同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参加红军,这年红军内部开展所谓反AB团斗争,他险遭杀害。他参加过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先后担任过连指导员、团青年干事、团党总支书记、政治处主任。1934年调任九军团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长征。在张国焘分裂中央、分裂红军南下过程中,以九军团政治部主任黄火青为首的指战员,坚决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刘鹤孔参与其中。后来他和坚定拥护中央的多名干部遭到打击报复被从九军团调出。
1936年,中央军委组成西路军,“打通国际通道”,刘鹤孔任二六八团政委,亲历了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荒漠严寒的艰苦环境中,与六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197天,大小征战百余次,行程数千里。从祁连山转移至新疆星星峡时,两万多经过土地革命战争考验并参加过长征的红军骨干,仅剩下400余人。
1947年刘鹤孔重返部队后,任第三野战军七纵二十师政治部主任,七十四师副政委,参加淮海、渡江等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