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无私奉献是最大幸福——记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金萧分会会员的精神风貌
无私奉献是最大幸福——记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金萧分会会员的精神风貌
作者:章婴可 郭正德 陈伟业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09 浏览次数:6991
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金萧分会有300多位会员,多数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战士。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在省研究会领导下,传承革命传统,焕发第二青春,时时闪烁出可贵的生命火花。
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金萧分会有300多位会员,多数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工作、生活在浙东金萧地区(浙赣铁路金华至萧山段两侧)的老战士。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在省研究会领导下,在历届会长率领下,传承革命传统,焕发第二青春, 时时闪烁出可贵的生命火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人老了,责任没有完,更得抓紧干”
张扬同志1941年参加工作,1942年入党,一直在浙东、会稽、金萧地区做地下工作。离休后,老伴周芝山与几位老同志倡议成立省新四军研究会金萧分会,从此她就全力投入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浙东金萧(会稽)游击根据地的史料研究、整理工作。在朱之光、陈子方、杨亦明等同志的帮助下,她编著了《会稽山游击根据地记要》,并参与了《铁马青松》《映山红》《周芝山纪念文集》《解放战争时期路东、路西、路南史料汇编》等书籍的编辑出版和筹集经费等工作。从2001年开始,她先后患多种疾病,并经常发作,曾于2007年冬病危过一次。之后,她更感到时间的宝贵,经常在病床上写作。去年,她特地将清理出来的重要资料、图片分头寄给有关市、县党史研究部门或交给分会,成为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县委筹建马青同志陈列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会顾问、史料组成员项雷,积极参与史料收集整理,在编写出版《金萧支队》《潜龙归海》《新四军在浙江大事记》《金萧风云》《解放战争时期路东、路西、路南史料汇编》《浙东金萧游击根据地统一战线工作》等书籍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他身体十分虚弱,仍不放松写作,电视剧本《青春组歌》已完成初稿。他常说:“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努力方向也不同,为革命贡献一生就是我的价值观,完成金萧游击地区史料整理和学术研究任务是我的一份责任。”
顾问王凤贤分管分会学术研究工作。他主编的《解放战争时期路东、路西、路南史料汇编》一书,获省社会科学三等奖。今年86岁的顾问杨光,离休后已于2000年编写出版过《路西记事》一书。近年来他身患高血压,多次中风,听力、视力锐减。为纪念金萧地区解放60周年,他又撰写了《试解读1947年秋冬马青写给蒋明达的三封亲笔信》。我们劝他要注意身体,他却说:“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不写这段历史别人不知道了,这是我的责任,责无旁贷。”
“活着就应该有所为”
“身离岗位心不能离岗”、“人活着就应该有所为”。这是今年91岁的顾问吴子刚老人离休后给自己的“座右铭”。
吴老1937年参加过松沪抗战,1940年参加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金萧地区抗击日寇,抗战胜利后又随部队转战南北。1956年转业到杭州园林局、建设局,任副局长,1981年离休。在分会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他先后编写出版了《潜龙归海》《浙东金萧第八大队》、集诗词画于一体的《幸福的回忆》和《吴子刚书画集》及多篇论文和纪念文集,为后代留下有一定史料价值的精神产品。
吴老还非常关心、爱护和支持杭州市的园林、文物、名胜、绿化和旅游建设。他离休后约了园林局几个老同事,跋山涉水,踏遍钱江两岸、古运河两侧及街头巷尾,对杭州市附近19个地区、126个西湖风景区进行调查研究,完成了30多篇园林建设专题论文,共80余万字,其中3个课题的25万余字被国家建设部收入资料库。吴老离休后的贡献曾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2004年12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今年86岁的耿易是分会的特邀研究员,他爱好研究历史,离休后阅读了数百万字的专著和资料,着重对陈独秀、瞿秋白、蒋介石三个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人物,作了较深刻的研究,写下了《陈独秀年谱长编》《瞿秋白年谱长编》《蒋介石年谱长编》共100余万字的文稿,其中《瞿秋白年谱长编》已出版。此外,他还撰写了10多篇专题论文,《陈独秀与辛亥革命》等5篇获省、市级优秀奖。
耿易同志酷爱集邮。他的工资80%都用于购书和集邮,并根据邮票和邮品的内容进行分类,编辑了《风雷激荡70年》《钢铁长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庆回归,雪国耻,壮国威》等100多部专题邮集,并在省、市集邮协会组织的展览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耿易离休后老有所为,被他所在单位离退办誉为“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老人,被市老干部局授予“市老干部活动积极分子”。
“活着就要有所为”,是分会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团成员的共同心愿。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无私奉献,不仅没有任何报酬,来往的交通、讲稿的打印和复印等都得自己掏钱,这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已不多见了。分会副会长、宣讲团长刘荣光退休后就负责分会宣讲团工作,他工作尽心尽责、以身作则,带领分会20多名义务宣讲员,活跃在学校、社区、单位,传播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传播新四军的“铁军”精神。15年来,先后为大、中、小学宣讲了117场次,计7800多名听众。分会副秘书长、宣讲团副团长杨章耀注重宣讲质量,同宣讲团成员一起深入学校调查师生思想情况。他调查起草的《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受到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关注,批转给有关单位参考。宣讲团成员徐炳华解放前是我党领导的新登游击根据地江北区区长,曾带领一支武工队夜袭杭州郊区花坞国民党监狱,营救出39名被捕人员。他参加宣讲团工作后,自订了7种报纸、4份杂志,每天坚持学习,分门别类剪贴资料,10多年来共积累党建、政治、经济、理论、外交、城建、反腐倡廉、社会公德等资料30多册。从1991年至今,他向学校、社区、部队、企业等宣讲百余场,听众达万余人。
心系老区
“心系老区”是分会会员们的一种特殊心结。金萧分会成立后,这些退下来的战友们聚在一起,走访老区,渴望老区人民能早点富裕起来,生活得好一些。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支持下,他们首先把抗战时期金萧支队成立旧址,人称‘小延安’的诸暨青山乡黄家店作为分会关心老区的一个联络点,配合当地政府修筑公路,捐款支持种桑养蚕;资助发展老区文化事业,向桐庐新合乡中、小学校等捐款;向老区学校、村庄捐图书上万册;老同志亲自动笔,歌颂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实行统一战线,密切军民关系等多方面的丰功伟绩。积极支持当地政府为浙东一、二、六支队成立地和后方基地诸暨马剑、桐庐新合乡、东阳东白山、永康石柱镇下寮村、杭州闸弄口等建立纪念馆、纪念碑、陈列室。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子孙后代不忘过去,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分会顾问石云山人虽在北京,但却时刻怀念“第二故乡”金萧地区,尽力为老区解决一些可能解决的问题。他积极牵头,东奔西走,为革命老区桐庐新合乡落实低息贷款,兴建总容量为900千瓦的雅坊水电站,改造和扩建总容量3500千瓦的桐庐印渚水电站,造福老区,造福人民。同时,他将500余件文物资料捐赠给金萧支队纪念馆,并为党史研究部门撰写70余篇史料。他的回忆文章和研究论文曾在20多家报刊上发表。他还多次为单位、社区、学校、少年夏令营等10个单位宣讲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铁军”精神。他的无私奉献,得到人们的赞扬,从2000年至今6次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老干部局“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5月,他被国家电网系统评为10名“老有所为”标兵之一。
“多奉献一点爱”
“多奉献一点爱”是分会会员们的共同心愿,并处处付诸行动。如诸暨发生特大洪涝和桐庐水灾期间,会员们都自愿捐款,送到当地政府。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大家的心,纷纷在单位、社区捐款、捐物、交特殊党费。当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号召会员捐款后,在杭州市区的200多名会员纷纷慷慨解囊,两天时间内就上缴省会5.2万余元。2009年8月中旬,台风‘莫拉克’给浙江老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杭州的会员们自动捐款,3天时间就上缴给省研究会4万余元。上述捐款只是由分会转交的。会员们向各自的单位、社区及慈善机构捐款和缴的特殊党费还没有计算在内。
今年84岁的邵达明解放前一直战斗在金萧地区,曾两次死里逃生。他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的“春风行动”等,截止2009年8月20日累计捐款总额达35401.71元。邵老离休后,还要实现两个愿望:一是同老伴商定,身后把遗体捐给医学院,并办妥了无偿捐献手续。2004年老伴去世后,他将其遗体捐给了浙江医学院。二是完成一项到2011年的爱心计划:每年拿出不少于自己一个月的收入,给困难群体捐款、缴特殊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