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刘少奇在黄桥战役前后
刘少奇在黄桥战役前后
作者:阮长明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30 浏览次数:7041
黄桥战役是新四军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以少胜多的成功战役,奠定了新四军在苏北地区的抗日地位。指挥黄桥战役的陈毅曾说过:“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郭村,才有黄桥(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刘少奇到华中说起。
黄桥战役是新四军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以少胜多的成功战役,奠定了新四军在苏北地区的抗日地位。指挥黄桥战役的陈毅曾说过:“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郭村,才有黄桥(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刘少奇到华中说起。
刘少奇力主突击苏北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和南方局。刘少奇兼中原局书记。1939年12月初,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到达津浦路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他分析了华中敌、我、顽三方态势,于12月19日向中央提出:“目前我们在皖东,只能求得某种有限度的发展,而有大发展希望的地区是在江苏北部”,苏北“是我们突击方向。应集中最大力量,向这方面发展。”
关于新四军发展方向问题,当时存在不同意见。项英主张由江南调一部分部队回皖南,加强皖南新四军主力,待机向皖浙赣地区黄山、天目山发展。也有一部分人主张向西发展,待机进入大别山、伏牛山,以作长期斗争的打算。
刘少奇认为,豫皖苏边和皖东地区都是面敌背顽,如果向西发展,必定会与国民党第一、第五战区发生冲突,容易引起中间势力的疑惧,在政治上对我不利。而苏北,地域辽阔,全属敌后,日本侵略军只占有城镇,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消极抗日,公开反共,而我党在苏北广大地区有一定群众基础。抗战开始后,已恢复了党的组织,并已建立了一批游击武装,所以发展苏北最为有利。刘少奇指示中共苏北特委:“目前苏北党的总任务是,迅速从思想上、组织上、武装上准备自己,以现在苏北的新四军部队为基干,抵抗敌寇、汉奸及顽固反动势力对于我党我军的围攻,彻底战胜顽固反动势力,建立民主的抗日政权与根据地,以便最有效力地长期坚持苏北敌后抗战,直至最后胜利。苏北地方党与新四军部队,要用一切努力来坚决地不动摇地准备与执行这一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即是你们最大限度地推动全国时局好转,克服时局逆转。”刘少奇的意见得到中央的肯定。
刘少奇提出要敢于反摩擦
刘少奇于1940年2月召开中原局第三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反摩擦方针,强调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国民党于1939年底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华北八路军挫败后,便将反共重心转向华中。在强令新四军江北部队南调不成后,便密令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兼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和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对淮南津浦路两侧的新四军部队实施东西夹击,企图消灭或驱赶新四军至江南,以阻断华中新四军与华北八路军的联系。刘少奇、张云逸在向桂军呼吁团结抗战,分区抗日无效后,立即动员淮南军民积极准备迎战,决心在韩德勤部尚未起兵之际,首先集中兵力于津浦路西,在定远大桥地区全力抗击顽军。自3月4日至10日,击退桂顽的进攻,攻克定远县城,歼顽军2000余人。
而苏北的韩德勤部则乘新四军第五支队主力赴路西作战,路东地区空虚之机,纠集万余兵力,于3月21日分三路向第五支队驻地来安县半塔集为中心的地区进攻。22日,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电示第五支队留守部队:“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坚持半塔,待路西主力军挥戈东援,歼灭韩顽。”第五支队留守的教导大队、特务营等以2000余人的兵力,顽强坚守7天7夜。叶飞率新四军挺进纵队四个营,陶勇率新四军苏皖支队驰援半塔集,张云逸率第五支队主力东返,从29日开始,刘少奇与张云逸指挥新四军分四路大军合力反击韩顽,将韩顽击溃,并追击至南三河畔。此次路东反顽自卫作战共歼顽军1000余人。半塔保卫战的胜利,破除了一些人不敢打顽固派,怕反摩擦会破坏统一战线的错误思想。
刘少奇精心布棋谋苏北
固守待援保卫半塔反顽斗争的胜利,对刘少奇有了新的启发。他将驰援半塔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副司令员叶飞留下,他跟叶飞详细地谈了解决苏北问题的方案:国民党顽固派已经确定了一个反动而愚蠢的政策,要进攻八路军、新四军,现在重心是进攻新四军。顽固派既然来进攻,我们就有理由起而自卫消灭他们。中央已抽调八路军黄克诚纵队南下,皖东新四军第四、笫五支队部署已经展开,江南部队也准备到江北。我们在北面、西面和南面的部队已快靠拢了。要叶飞返回苏北后仿效皖东的做法,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发展武装,建立政权。他要叶飞担负引顽来攻、孤军坚守、待援歼顽的任务。不能主动去打人家,要让人家打你们,你们坚守待援,被迫自卫,政治上主动。中共中央书记处也指示:“速令叶飞在北岸扩大部队,建立政权,不要顾虑顾祝同、韩德勤、李明扬之反对。”
叶飞率部回到吴家桥地区,5月17月在吴家桥打了一个漂亮的反“扫荡”战斗。为避免日军报复,转移到通扬运河以北的郭村地区休整待机。这里是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部的防区,又是日伪、韩德勤和“二李”这三股势力的结合部。新四军挺进纵队在郭村按刘少奇指示精神,大力开展民运工作,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扩大自卫队,委任区长。群众抗战热情高涨,军民关系融洽。
果然,李长江在韩德勤的唆使下,于6月28日拂晓,指挥所属13个支队(团)突然从四面包围郭村,对新四军挺进纵队发动进攻。叶飞等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坚守了一天,刘少奇来电说八路军五纵队因日军“扫荡”不能如期赶到,新四军五支队也因大刀会所阻,无法增援,要叶飞独立作战。叶飞等指挥部队顽强反击,在苏皖支队增援,共产党人掌握的“二李”部第八支队(团)陈玉生部和四大队王澄部战场起义的配合下,经8天战斗,击退李长江的进攻,歼其三个整团,俘700余人(内团长两人),缴获步枪600余支,轻重机枪10余挺。为争取“二李”共同抗日,新四军将俘虏700余人全部释放,并归还部分枪械。“二李”答允新四军借道东进抗日。郭村保卫战的胜利,为新四军奏响了东进抗日的序曲。
刘少奇主张以守为攻夺取黄桥战役的胜利
郭村保卫战胜利后,刘少奇计划陈、粟部主力部署在泰州以西、扬州以东地区,作巩固的坚持。让韩德勤集中部队从东北方向来进攻,而陈毅部则以逸待劳,严阵以待,并策应增援部队合力击溃韩德勤部。这时陈毅、粟裕已率苏南主力北渡,与挺纵、苏皖支队会合,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部队整编为三个纵队。经分析利弊,决定向东挺进,“在泰兴、靖江、如皋、南通建立根据地,以黄桥为中心。”
7月下旬,陈、粟率部进驻黄桥地区后,成立了黄桥军民联合办事处,恢复了黄桥周围四个区的行政工作,后又成立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委派了四个县的县长,颁布施政纲领,实行二五减租,开始收税征粮,成立抗日群众团体,扩大主力,组建地方武装,根据地建设搞得热火朝天。
韩德勤对新四军进驻黄桥地区,部队猛烈发展,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地方政权纷纷建立,怎能容忍,便召开军事会议,确定先集中主力消灭或驱赶南面的陈、粟部,然后回兵北上,驱歼黄克诚部。
刘少奇时刻关注苏北时局,9月1日致电陈、粟:“估计韩德勤有于最近向我进攻可能,……韩部如进攻你们,决令苏北各部不顾一切南下。”同时要求彭雪枫、张云逸部力求对桂系和缓,向西取守势,要黄克诚部向南、向东出击。“目前我华中各部队应集中全力向东解决苏北问题”。随后又致电陈、粟:由于地形条件和顽军的阻碍,黄克诚和罗炳辉的增援部队难以准时抵达。因此,对韩的自卫作战,“你们要准备两星期至一个月的独立作战。最好在开始时只进行防御战,不作大的出击,而向全国发出呼吁,以争取我之政治理由,便利八路军及五支队的攻击战。但在可能时你们如能独立解决战斗亦好。”陈毅在回电中表示:“我处即照胡服三日电原则办理。吸引韩之大举进攻,先逐渐向后引退至适当地点布置巩固,争取延长时间,以便公布韩之罪状及我之正当防卫之理由。”陈、粟立足独立迎战韩顽,在军事上让出姜堰,在政治上力促“二李”保持“中立”,而彻底孤立韩德勤。
在黄桥战役打响前夕,刘少奇致电陈毅、黄克诚等,指出八路军与陈毅部“只有战略配合作用”,陈毅部的“作战方针还应是独立打破重围,求得以速决为原则。”新四军在陈、粟指挥下,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背水一战,终将前来进攻的韩德勤部主力大部歼灭。韩德勤率残部退守曹甸一带老巢中。
刘少奇建议组建华中总指挥部
刘少奇到达华中敌后,便深感华中军事指挥的不统一。1940年6月22日,刘少奇向中共中央反映:“目前华中部队已不少,均分散各处,且已取得地区,惟将来在战略以至战役上均须配合行动。华中环境各方面均较华北更复杂,困难更多,而我部队内部在建制上、指挥上亦不完全一致,问题亦多,在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有威信、有工作能力的华中总司令部,在指挥上以至建制上统一我华中各部队。”
黄桥战役胜利后,10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陈毅并告刘少奇等:“同意陈毅统一苏北军事指挥,同意胡服去苏北与陈会合,布置一切。”10月21日,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由皖东向苏北进发,于10月31日到达阜宁东沟与黄克诚会合;11月7日,刘少奇、黄克诚南下海安与陈毅、粟裕会晤。11月10日,刘少奇致电中共中央:“为统一华中军事指挥起见,提议由中央任命陈毅同志为八路军新四军华中各部之总指挥,并加入中原局为委员。如叶希夷同志到华中,即由叶任总指挥,陈毅副之。”两天后,中共中央复电:“同意在叶挺过江后,以叶挺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陈毅为副总指挥。在叶挺未过江前,由陈毅代理总指挥。并决定,以胡服为政委,叶、陈、胡统一指挥所有陇海路以南之新四军与八路军。”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苏北海安成立,11月24日,总指挥部移驻盐城。
华中总指挥部成立之意义,远不止“统一指挥”当时“陇海路以南之新四军与八路军”,历史已经证明,客观上则为皖南事变以后重建的新四军军部奠定了组织基础,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和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