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科技打造品质 ——走进武进高新区
科技打造品质 ——走进武进高新区
作者:冯悦群 蒋 琰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1-07 浏览次数:8046
武进高新区
常州,是江苏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抗战期间,这里是新四军长期战斗的地区,是苏南最早建立的根据地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最近,记者走访了常州武进高新技术开发区。
武进高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位于常州市南翼,紧邻西太湖和常州科教城。1996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1997年7月正式授牌,现管辖面积为76平方公里,分南北两区,常住人口约7万人。建区10多年来,高新区坚持走“高科技、外向型、可持续”的园区开发之路,开发区域逐渐扩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先后荣获“江苏省先进开发园区”、“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开发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03年开始,根据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和常州一体两翼特大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武进高新区全面启动“南区开发”战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要求管理,七年来,初步打造了一个规划科学、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业集聚、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2009年以来,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产业项目相继落户,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五大先进产业板块初具规模,半导体照明、风电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三大特色园区已成为常州市创建国际级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唯一的省级低碳示范区也全面启动。
2010年上半年,武进高新区实现业务总收入765亿元,工业产值503.4亿元,力争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中的排名进入前15强,在省级开发区中的排名争取进入前5强。
观其形:低碳经济时代的先锋
世界经济正逐步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低碳经济时代。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环境下,全球都在全力部署低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命题下,全国都在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去年11月,武进高新区正式启动低碳示范区规划建设工作,初步规划27.8平方公里的低碳示范区,委托美国毕博管理公司对低碳示范区建设作了初步策划。
整体看来,示范区东为低碳产业生产集中区,中为低碳生活睦邻体验区,西为生态环境保护区,中间由三条主要生态廊道相连,呈现出南北不均匀对称性的格局。重点打造LED、太阳能、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低碳建材与设备等六大战略性低碳制造业基地和国际低碳新技术交流推广与产业化基地。
环境保护,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建设,是造福当代、泽被子孙的历史重任。
武进高新区建设全国一流的低碳教育培训基地,低碳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培养新能源、节能环保相关领域人才,还将与全球一流的教育机构合作,学习借鉴他们成熟的低碳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
重点发展低碳研发孵化、检验检测、展示交易、会展论坛、创投担保为低碳制造业服务的全国最集中的低碳现代服务业。全力引进高端低碳人才,打造国际低碳人才高地,为低碳制造业和低碳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大力倡导以电动公交为主的低碳交通,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减少空调等日常家用电器使用,倡导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
武进新天地
结合西太湖生态景观、湖体湿地与道路生态廊道建设,打造集低碳产品应用、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低碳主题公园,让游人参与低碳生活的互动,感受未来世界的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展现低碳经济示范区的休闲旅游新亮点。
采用先进技术、产品,建设以“低碳”为主题的生活服务设施。在办公、居住设施建设上融入智能楼宇技术,采用智能调控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自然通风等先进低碳建筑技术,综合利用资源,尽量不使用石化能源。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和联合国环境署、国际气候组织、世博会等国际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加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争取国际机构为低碳示范区建设提供国际先进低碳技术引进、转化、专项资金援助,专家现场指导,品牌策划和国际推广等全方位的支持。
探其神:发展方式的“脱胎换骨”
历史上每一次的兴盛都离不开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武进高新区也不例外。
“一核八园”是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主阵地,作为高新区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武进肩负重任,重点规划实施江苏省武进半导体照明科技产业园、江苏省武进风电装备科技产业园、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三大园区建设。
随着三大特色产业园建设的全面启动,科技创新惊人一跃,武进高新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开始轰鸣。
半导体照明产业乘风破浪。
未来5~10年,被业内认为是现代半导体照明技术产业化应用大规模展开、分工格局快速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半导体照明将逐渐取代现有的白炽灯和荧光灯,实现照明工业的新飞跃,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能源节约和环保效应。
瞄准世界级基地,半导体照明产业园核心基地规划2033亩,分为生产应用、研发和孵化、行政管理、休闲生活等功能区。此处已迅速积聚了欧密格光电、欧亚蓝宝、华威电子等64家配套企业,从上游的衬底材料、外延片盒芯片制造,到中游的封装,再到下游的应用,半导体照明科技产业园初显雏形,上下游产业链效应也逐步体现。
为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武进高新区高端抓龙头,加快推进光宝、晶元两大项目建设;中游强配套,规划环保处理设施;下游推应用,依托全国最大灯具市场、国家检测中心等,大力推进政府示范工程。现已投资300多万元,完成了凤林路、龙惠路的半导体照明路灯示范工程。
风电装备产业强势崛起。
作为风电产业园的龙头企业,新誉风电自2007年成立以来,立足国家863计划项目技术基础,集成创新、自主研发出1.5兆瓦级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并依靠自己建成的国家级EMC电磁兼容实验室、国家级风力发电重点实验室,迅速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开创了我国民营企业实现兆瓦级机组产业化的先河。
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目前武进高新区内已集聚了以新誉风电位龙头带动,卓润重工、常牵电机、高齿传动机械等为配套的20余家风电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总收入22.6亿元。去年挂牌的江苏省(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是我省启动的首批唯一一家风电企业大型研发机构。
装备制造业产业加速跃升。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也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关键。位于武进高新区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核心规划5003亩,分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智能装备产业生产基地两个部分,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纺机等。
通过近年来优化产业结构和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园从无到有、迅速做强,已聚集了铭赛机器人、远量机器人、汉笛机器人等43家企业,去年销售总收入65亿元。
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话语权的企业,正在产业园日渐成长。如新瑞机械制出十二大系列、100多个规格的产品,成为国内中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的一匹黑马;五洋纺机取得了36项国家专利,研发了航天用玻璃纤维基布的特种经编机,双针床经编机的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
在武进高新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已成为优先发展的一项战略产业,专门组建了一支招商队伍,重点引进掌握基础零部件和核心元器件的上游企业,拓宽下游产品群种类,从而增强区域产业配套协作,打造完善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链。
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全速推进。
领其韵:“乘风破浪”突破自我
“危”总是与“机”并存。
当前及以后一个时期,武进高新区正面临两道难关:近年的大开发和大建设,使高新区进入黄金发展期,但竞争同样激烈,前面的标兵相差甚远,后面的追兵紧追不放,只有奋起直追,才能实现超越、争先进位;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期,高新区各类矛盾凸显,迫切需要用创新的办法来化解各种矛盾和困难,以保证发展的轮子转得更灵活。
今年以来,武进高新区进一步围绕“集聚、集约、创新、开发、生态”的总体思路,以园区突破为总目标,大力实施“先进产业集聚工程、功能设施完善工程、环境形象提升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干部队伍强化工程”等五大工程,重点推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江苏省低碳示范区建设,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创新投入等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投资是第一拉动力,项目建设是第一抓手。
狠抓创新投入不放松,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武进高新区处处涌动投入潮。
在光宝二期、晶品光电、玉柴重工、柳工基地、新誉风电、国贸减速机、恒力油缸等项目顺利推进的同时,今年科技经贸洽谈会期间,又有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检中心、日静减速机、格林保尔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开竣工,为武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积蓄新能量。
据初步统计,今年1—9月份,武进高新区共完成工业投入67.9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45个,今年新开工项目达34个,新开工面积达到了13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9.1亿元,占全部工业投入的87%;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完成投资49.3亿元,占全部工业投入的72.7%。
不仅如此,武进高新区加快转变招商思路,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以现有大项目为载体,积极寻求上下游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利优比、欧亚蓝宝、顺风光电等相关配套企业纷纷落户高新区,极大地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加速形成。
招商平台亦日趋增多。武进出口加工区的设立,为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增添巨大动力,截至目前,出口加工区内已进驻投资型企业1家,生产型企业4家,物流报关类企业7家,招商形势一片大好。
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事关科技与生态,事关发展与民生,事关现在与未来。
漫步园内,旅游风景区“春秋淹城”古色古香,周边绿色环抱,屋前屋后见缝插绿、企业学校破墙透绿、公路河岸立体造绿。放眼望去,一块块休闲绿地、一汪汪清澈水面、一片片花果稻田缤纷入目。在这样一个一等和谐生活、一流科技创新园区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时代脉搏的有力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