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奋战在交通战线的林醒民
奋战在交通战线的林醒民
作者:郑炳山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1-16 浏览次数:6917
林醒民,原名林敦星,10岁时叫林提蚶。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市诗山镇沣岭村。其父林贞铗,早年出国到马来西亚的槟榔屿谋生,后移居菲律宾的棉兰佬,在一小碾米厂工作。
林醒民1926年到家乡的沣岭小学读书,毕业后上南安县中学,1930年考进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1934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7月被厦门团市委调去担任团支部书记,团二区区委书记,参加地下革命工作。是年底因团二区委机关被破坏,一些同志被捕,林醒民同志也被追捕。在白色恐怖下,林醒民被迫于1934年12月下旬离开厦门前往新加坡,找其四叔父林起凤(在新加坡小坡经营南商公司),抵达新加坡时,已是1935年1月。
林醒民在新加坡积极参加华侨抗日救国运动,后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直到1941年6月被驱逐出境,回国到达上海。在上海停留半个月,决定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
1941年7月,林醒民与同在新加坡被驱逐出境的两位难友离开上海,从外滩乘船至江苏省青龙港登陆,雇独轮车北行,经二甲镇到掘港,找到四分区政治部陈同生主任,说明自己是从南洋回来,要求参加新四军抗日的。第二天(7月14日),陈同生主任写了介绍信,让他先到盐城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通信总站掘港分站,在抗大学习后再分配工作。林醒民持四分区政治部的介绍信,找到了抗大通信总站掘港分站,并在那里填表参加了新四军。
在抗大掘港通信分站的安排下,林醒民离开掘港,前往盐城抗大,同行的还有其他的海外华侨和上海的学生。到大中集时,遇到该镇的税务局长林天国,他是林醒民同在新加坡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的老朋友。林天国告诉林醒民等同志:日本鬼子正集中2000多兵力和3万多伪军分数路“扫荡”盐城军部驻地,盐城抗大已分散转移;有一部分日、伪军已从南面迂回向大中集进攻。因此,要求林醒民等人立即东拐至裕华镇。到裕华镇后,林天国把林醒民交给一位福建籍的新四军营长,随军连夜乘民船向南转移到东台县。中共东台县委就把机关下乡干部和林醒民等准备去抗大学习的人组织起来,三五人一组,深入到各乡村发动群众进行反“扫荡”斗争。林醒民被分配到三仓区古贵乡,他工作积极,表现勇敢。后来又调到潘钅敝乡和黄钅敝乡等地工作,表现都很好。
反“扫荡”斗争胜利后,林醒民被中共东台县委留下来在三仓区继续做群众工作,同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被调到区委宣传科担任科长。
日伪继苏南澄、锡、虞,苏、常、太地区“扫荡”和“清乡”之后,阴谋于1943年把“扫荡”和“清乡”推向苏中根据地。
为了准备反“扫荡”、反“清乡”,迎接更艰苦的斗争。中共苏中二地委交通委员会决定抽调干部和人力,加强分区内的交通组织,合并干线和支线,建立交通网络。当时的交通工作,不同于白区党的交通,它像邮政传递又不仅是邮政工作,更不是一般的客货运输交通,而是根据地的秘密交通,负责联络通信工作。在当时没有现代通信工具,东台县的交通工作,担负着传递大量的重要指示、文件、信件、党报和护送来往人员的繁重任务。
为加强交通工作,1943年3月,林醒民被调到东台县参加党的交通工作,先到潘钅敝区交通中心组担任组长。对林醒民来说,这是件全新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林醒民刚刚负责交通站工作时,业务生疏。因此,他认真学习,虚心请教一些老交通,逐步熟悉业务。同时,依靠中共东台县委和县站,加强和调整潘钅敝交通中心组的力量,改进工作方法,并加强和周边交通的联系,使潘钅敝交通中心站在反“扫荡”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月,反“扫荡”斗争胜利后,林醒民被调到东台县交通站当副站长。不久,因站长金德照去苏中交通总站学习,东台县交通站工作交由林醒民负责。
东台县交通站是苏中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7条交通线与邻县联通。根据各线过封锁线的时间等要求,按“人停信不停,日夜兼程”的原则,一昼夜走120~150华里的要求,林醒民和东台县交通站规定了出班和到达的时间表,制订了上行线和下行线,提高了跑交通的责任感。这样,在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思想中形成了一幅大的交通联络图,在自己负责的范围内,明确按线、按时的交接任务,使全县的交通工作,像血管一样,川流不息。同时,林醒民认识到,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交通站要做好工作,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因当时的交通站,一般都设在群众的茅舍里,场地不大。由于根据地是有政权的,党、政、军要实现领导,必然会有大批文件、信件和指示交由交通站传递。因此,交通站的工作量很大,来往频繁,非常容易暴露,如果没有群众的保护,是难于存在的。为此,林醒民强调各交通站要注意做好群众工作,严守群众纪律,搞好群众关系。正是有群众的支持和维护,东台县的交通工作才得以坚持和顺利开展。
1943年夏,日寇用船运载日军配合小林师团对苏中四分区进行“清乡”。他们纠集1.2万多敌伪军向二分区沿海一线进行“扫荡”,从南北两个方向包围东台地区,其罪恶目的是妄图聚歼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或者把新四军主力部队赶出东台县境。形势十分严峻,中共东台县委书记陈新找林醒民谈话,提出交通工作无论如何不能中断的要求,并把他自卫用的一支二号左轮枪给了林醒民,要他下去在交通战线上指挥。林醒民按照县委的要求,认真做好全县的交通工作,并主动、及时向县委及报社寄出“情况汇报”,使他们及时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为取得反“清乡”斗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次反“清乡”斗争胜利后,林醒民还及时总结了反“清乡”斗争中交通工作的许多经验。
1944年3月,新四军一师及苏中地方武装,取得了车桥战役的胜利,宣告了苏中、苏北根据地已逐步转入对日寇的反攻阶段。同时,太平洋战场的节节失利,使得日伪军已无力对东台县进行大规模“扫荡”和“清乡”,只能固守在所在据点和据点之间的交通线。在这样形势下,林醒民领导东台县交通站加强对封锁线两边的群众工作,确保反封锁交通任务的完成。
为配合反攻形势的到来,林醒民领导东台县交通站的同志投入“战斗、学习、生产”三大任务。随着形势的好转,交寄文件、信件大增。东台县交通站进一步健全各项业务制度,改进工作方法,如采用封袋、套的办法,减少逐站重复登记,以提高效率。在生产上,主要是搞开荒种菜,下海捕鱼捉蟹等。由于东台县交通站的各种工作搞得热气腾腾,因此,在苏中二分区模范交通站竞赛中,东台县交通站取得了优胜。林醒民也受到区党委交通委员会的表彰。由侯成、柳明两位正、副总站站长签发给他的纪念本写道:
“林醒民同志:
发扬你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与雷励风行的工作作风,永远做交工战线上的榜样。”
苏中区党委书记陈丕显也对苏中地区的交通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不难想象,敌人四出‘扫荡’,我地方武装分散作战,却又缺少现代通信设备,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秘密通信网络,怎能及时传送情报,相互协同配合?!”
1945年3月,林醒民奉调离开东台县交通站到苏中四地委交通工作委员会,参与筹办四地委交通干部轮训班,任该队副队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在轮训队期间,传来了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喜讯。
抗战胜利后,林醒民没有重返新加坡,继续留在祖国参加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仍然从事党的交通工作。一开始任四专署交通管理处主任,继任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交通局(1946年春更名为邮管一分局)副局长兼交通管理科科长。1946年9月任苏皖九分区交通局局长。1948年3月,调任华中邮电局视察室主任,同年9月调到中共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1月调到中共中央统战部二室担任行政秘书。
1949年底调回福建,担任福建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1952年9月,调至上海,担任上海市邮电局副局长、代局长。1983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