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为新四军拍电影的薛伯青
为新四军拍电影的薛伯青
作者:曹鸿茂 孟秀玲 周善平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1-27 浏览次数:8058
薛伯青,1910年出生,1931年从影并成为著名摄影师。1936年12月,薛伯青一行三人冒着严寒、饥锇和敌机轰炸的危险,深入抗战前线,完成了《百灵庙大捷》的新闻片拍摄,这支摄影队被报界誉为“敢死摄影队”。
1945年11月,原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奉命编为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骑兵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是周纯麟。1946年春,骑兵团移驻睢宁县大庄集进行“百日练兵”运动。就在这个难得的和平时期,九纵机关人员带来一个电影摄制组,准备拍摄骑兵团的战斗生活纪录片,由上海电影界著名摄影家薛伯青负责。
薛伯青,1910年出生,江苏武进人。1931年从影并成为著名摄影师。1936年12月,薛伯青一行三人冒着严寒、饥锇和敌机轰炸的危险,深入抗战前线,完成了《百灵庙大捷》的新闻片拍摄,这支摄影队被报界誉为“敢死摄影队”。
1937年11月下旬,薛伯青到太原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执行拍摄任务,结识了任泊生。后任泊生调任新四军第四师敌工部部长,通过任泊生,薛伯青为新四军做了不少工作,如护送发报机、摄影器材,护送经上海转往根据地的干部和青年等。
1945年1月中旬,任泊生派人到上海请薛伯青立即到淮北新四军第四师师部拍新闻片。薛伯青到达后,才得知彭雪枫师长已于去年9月不幸牺牲,请薛来淮北的目的是拍摄追悼会的新闻纪录片。他含着热泪拍摄了追悼大会和公祭、公葬的情景,取名为《彭雪枫师长追悼会》。纪录片生动感人,催人泪下。
1945年6月初,薛伯青第二次应邀到根据地帮助检修摄影机,适逢新四军抢救了五名美国飞行员,薛伯青把飞行员在根据地的生活情况拍摄了新闻短片。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薛伯青接到邀请,第三次来到新四军。这次,他先到苏北新四军军部,拍摄了军部召开的军人大会,新四军文工团演出的新京剧《李闯王》,以及训练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新闻片。1946年1月停战协议生效后,薛伯青前往陇海线上拍摄新四军部队的纪录片。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薛伯青来到了睢宁县大庄集骑兵团所在地,开始了反映骑兵团作战、训练、生活的新闻纪录片《新四军骑兵团》的拍摄工作。
骑兵团热情接待了这位来自上海大都市的摄影家,在搞好训练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做好拍摄工作。薛伯青要求很高,从骑兵的日常生活管理、马匹饲养、马匹卫生、马术技术、制作修理装具、野外战术训练、武器装备、后方供应、医疗卫生、战场抢救、军民关系等各个方面,样样都拍得逼真。他要求大家把官兵一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操,整齐划一、威武壮观的良好形象,静如雕塑、动如猛虎的特别气质,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吃苦耐苈、纪律严明的优良传统全部表现出来。摄制组拍得认真,骑兵们也不怕辛苦,最终完成了《新四军骑兵团》这部新闻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这次拍摄任务完成后,新四军军部还将其他同志拍摄的电影素材一并交给了薛伯青,由他带回上海进行冲洗、剪接,最后编辑成了《新四军的部队生活》和《新四军骑兵团》两部新闻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这部纪录片真实地再现了新四军当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活动的情况。
影片《新四军骑兵团》拍好后,曾于1946年夏天山东野战军在苏北泗阳县悦来集召开的两淮作战干部会后放映过。1947年1月,在华东野战军九纵召开的鲁南战役战前动员大会上也曾放映过,与会同志一致反映很好。骑兵团大队以上干部都曾观看过此片。
1946年5月,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之前,我党参加军调处的代表曾把《新四军的部队生活》等新闻纪录片带到南京,周恩来在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放映。影片以雄辩的事实,驳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新四军的造谣污蔑。观看者反响强烈,影响很大。消息传到蒋介石那里,他要国防部调查“是谁去新四军拍摄纪录片的”。
非常可惜的是,由薛伯青拍摄的《彭雪枫师长追悼会》《新四军的部队生活》和《新四军骑兵团》三部反映新四军的纪录片,至今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