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汪伪“建国”号专机反正飞往延安
汪伪“建国”号专机反正飞往延安
作者:陈立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1-28 浏览次数:8078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五天,即8月20日,中共中央华中局突然收到一份奇特而重要的电报。
建国号与反正机组人员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五天,即8月20日,中共中央华中局突然收到一份奇特而重要的电报,电文称:“华中局:(一)飞机一架从扬州起飞今午飞抵延安;(二)延安机场可容二十架飞机。此外,太行之辽县城西及五台之灵邱城东二十公里各有一可用之机场。到时,有白十字信号联络。”几乎与此同时,晋察冀分局太行军区也收到一份电报,电文为:“晋察冀分局太行军区:(一)伪军飞机一架反正今午飞抵延安。(二)华中尚有伪机十余架接洽飞至我区,有可能飞落辽县或灵邱。望立即分别通知两机场准备,在飞机到时铺上白布十字的联络信号。”这两份电报说的是同一件事,是毛泽东主席为汪伪政权的反正飞机从扬州机场飞抵延安亲自作的部署。毛主席对这次驾机起义十分重视。那么这次起义是否成功?它的来龙去脉又是如何?
初定反正 设法寻找共产党
1945年初,抗日战争已进入大反攻的前夜。依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汪精卫伪国民政府正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汪伪军政人员人心惶惶,纷纷寻找出路。时任南京伪航空署少校飞行教官的周致和与少尉飞行员黄哲夫也在寻找出路。他们是无话不说的朋友,两人都有进步倾向。恰在此时,黄哲夫因对现实不满,与汪伪空军副总队长彭鹏吵了一架,被关一周禁闭,并受到了停飞、记过处分,随后又以“思想不良”罪名被开除军籍。此时,黄哲夫飞向光明的愿望更加强烈。3月,黄哲夫到周致和寓所与周商讨时局和出路。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投奔国民党;二是投奔八路军、新四军。周致和毕业于国民党空军航校第十期,曾在国民党空军五大队服役,1944年因故迫降在已沦陷的宜昌,被日军捕获,后因与汪伪湖北省主席叶蓬是同乡,才被留在汪伪航校担任飞行教官。黄哲夫也曾在国民党军队待过。因此他们二人都知道国民党内部黑暗腐败,投奔国民党是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黄哲夫用试探性的口气对周致和说:“到延安去?”周致和听到后,既惊讶又兴奋,因为他的心里也有这样的打算。这次谈话使周黄二人下定决心投身革命。但他们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对反正人员的政策,也担心在驾机反正时被新四军、八路军误击下来。因此,二人商定:由黄哲夫寻找共产党,并接上关系,周致和则继续待在汪伪空军中待机行事。
真心探寻 终得面见粟司令
1945年6月底的一天,周致和找到黄哲夫说,有一个叫秦传家的同学,刚从重庆回来,说他的老家安徽宣城一带有新四军活动。第二天,周致和与黄哲夫约定秦传家到凤凰餐厅面谈。秦传家向黄哲夫谈了自己的一些情况,并介绍在他的老家宣城孙家埠一带常有新四军的游击队在路边收税。听完秦传家的介绍后,周致和与黄哲夫当即商定:去宣城试一试。
到了孙家埠之后,黄、秦二人找了一个靠近公路的茶馆休息,顺便打听情况。大约半小时后,几个身穿便衣的带枪人来到了公路旁开始收税。黄哲夫喜出望外,把来意和那几个带枪人说了。那几个人把秦、黄二人带到了离公路五六里远的一个小村子里,当晚,游击队派人将他二人带上了山。第二天清晨,中共宣城县委书记彭海涛接见了黄、秦二人。听黄哲夫讲明来意后,彭表示要向驻浙江省长兴县的新四军苏浙军区领导当面汇报、请示。
彭海涛派了一个班护送黄哲夫到苏浙军区驻地。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刘先胜、政治部主任钟期光接见了黄哲夫。黄向粟裕等军区领导汇报了汪伪空军的情况和准备反正的想法。粟裕听后十分高兴,表示欢迎他们反正,并说要上报新四军军部和中央。他要黄哲夫在军区住几天,等待军部和中央的回电。三天后,粟裕再次找黄哲夫谈话,告之中央已经复电:“待机而动,配合反攻。”粟裕对黄哲夫说:回去之后要继续做好反正准备工作。并把新四军在南京和扬州的地下联络人员的姓名和地址告诉了黄哲夫。最后,粟裕告诉黄哲夫,自己的化名叫“左如”,与南京、扬州的联络人联系时可以说是“左如”派来的,他还要黄哲夫也起一个化名,黄想了想便说:“就叫于飞吧!”
谨慎联络 争取更多反正者
回到南京后,黄哲夫立即与周致和联系,商量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决定:黄哲夫到扬州,与附近的新四军取得联系,以争取当地中共组织和新四军的帮助;周致和负责准备飞机。黄哲夫回到扬州后,随即到扬州城郊的杨家庙,找到粟裕所说的联络点——一个茶馆。黄轻声告诉茶馆的伙计:“我找一个叫程明的人。”伙计听后,带黄哲夫到了另一处地方。在那里黄哲夫见到了程明。程明时任中共甘泉县委书记,兼新四军甘泉支队政委。黄哲夫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向程明汇报了汪伪空军的情况和准备反正的打算。听完黄哲夫的汇报,程明说:“希望你们组织更多的人和飞机到根据地来。”
从杨庙回到扬州城后,黄哲夫了解到新来的机场空军司令、汪伪空军少将白景丰思想比较进步,为人也比较豪爽。黄哲夫决定去争取一下白景丰。黄哲夫打听了白景丰的住址,第二天便去找他。在与白景丰交谈后,黄哲夫发现他有弃暗投明的意思,便开诚布公,把准备反正的想法和准备情况详细地告诉了白。白听了后很高兴:“我早就想投共产党了,可是没有人联系啊!”二人随后又商量,准备在南京秘密开个会,讨论一下反正的具体计划。白景丰还提议通知飞行教官吉翔,说他也早就想投奔共产党了。黄哲夫到常州联系了吉翔后,马上来到南京。周致和告诉黄,汪伪中央航校教务主任、伪空军上校何健生也有反正的意图,因为黄哲夫和何是同乡,所以他叫黄哲夫进一步做何的工作。何健生明确表示反正。
1945年7月底的一天,周致和、黄哲夫、秦传家、白景丰、何健生、吉翔等人秘密集中在南京珠江路珠江饭店二楼的一个房间里。黄哲夫先传达了粟裕司令员的指示、中央的复电和程明的意见。然后大家一起研究具体的反正方案。众人认真讨论了驾机飞延安的计划和航线,一致决定反正地点为南京或者扬州,见机行事。反正的飞机由周致和负责,并且由其担任正驾驶,反正过程中与中共的联络工作由黄哲夫负责。
当时汪伪政府“国府专机班”拥有3架日本政府赠送的99式双发运输机,分别是:“建国”号、“淮海”号、“和平”号。该型飞机航程较远,达到1000余公里。因此,汪伪专机便成了周致和、黄哲夫争取的目标。但这几架飞机停放在南京明故宫机场,由日本人控制,要弄出来必须要找一个日语好而且可靠的飞行员。黄向周推荐伪空军少尉飞行员赵乃强。
抓住机会 致和控制“建国”号
8月12日晨,黄哲夫从上海回到南京找周致和,未能见到。黄担心出了意外,当即决定到扬州去打探情况。途经镇江时,黄哲夫遇到了一个老同学,该同学警告他:伪江苏省保安处侦查到你的行动,可能要抓你,你要小心。得到同学的提示后,黄哲夫到了扬州没有马上进城,而是绕到了瘦西湖边上,找了一个过路村民,托他带了张纸条到白景丰家。不久,白景丰的夫人乘一辆黄包车过来了。她告诉黄哲夫,白景丰已经到南京去了。黄哲夫随即交待她,现在敌人已经开始注意他了,如果白景丰、周致和、何健生等人回到扬州,就请他们到城郊的杨家庙找程明与他联系。
不久,在南京的周致和接到送伪湖北省主席叶蓬回武汉任职的命令,而乘用的飞机就是汪伪三架专机中的“建国”号。周致和、赵乃强驾驶飞机飞到武汉机场,待叶蓬下机后,直飞扬州。周、赵二人到扬州后,见到了白景丰的夫人刘晏如和何健生,得知黄哲夫已经到了杨家庙新四军处,立即派人与黄取得联系,要黄速给延安发报。黄哲夫即将情况向程明汇报,并拟好电文,请他代为转发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电文内容是:日内有机来延安,万勿误为敌机。
“建国”号欲从扬州飞往延安,还必须在扬州机场加油并做一定检查保养。而此时机场负责人白景丰却在南京开会,周致和找到自己的学员伪少尉飞行员管序东,请他帮助换一点黄金。管序东一口答应。此后周致和又找到与自己关系不错的伪空军副总队长彭鹏,向彭称要到上海做黄金生意,需要用到飞机,并给了彭二两黄金的好处费,还声称“赚到了有他一份”。彭鹏是个财迷,与周致和又熟识,于是满口答应。飞机加油保养的事有了着落。
19日晚,周致和、黄哲夫、何健生、管序东等在扬州新胜街绿杨旅社八号房进一步研究从扬州飞往延安的航线,为反正做最后的准备。何健生告诉众人:在南京开会的白景丰、吉翔来不及回扬州了,他要周致和等人先由空中走,他与白景丰等人随后由陆路跟上。
8月20日清晨,周致和、管序东、赵乃强相继到达机场。上飞机前,周对机场的地勤人员说:“到上海去,一两天就回来。谁去呀?”机械师沈时槐、黄文星听了这话也上了飞机。周致和这样做是有想法的:没有地勤人员,飞机到了延安没有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保养,是飞不起来的。
顺利反正 驾机飞往宝塔山
飞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了,由周致和担任正驾驶,赵乃强任副驾驶。就在飞机滑行到跑道尽头,准备转弯迎风起飞的时候,赵乃强忽然看到不远处有一人正向飞机跑来,他认出了是黄哲夫,连忙叫道:“是黄哲夫,等一等!”原来,黄哲夫一大早就到机场附近的草丛中隐蔽起来,看到飞机快起飞了,才向飞机跑来。飞机舱门一打开,黄哲夫就爬了上来。登机后,黄哲夫告诉周致和已经向延安发报。这次飞行的准备工作,都是由周致和秘密完成的。
周、黄等人驾着“建国”号离开扬子江畔,向北飞去。虽然何健生再三强调要避开日军的防空设施,但还是有几处日军机场的空域没有能够避开。因为怕被日机拦截,所以一行人都很紧张。所幸那天云海茫茫,“建国”号在云层上空飞行,日军无法看到。但云层上方也看不到地标,又没有地面导航,这给飞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只能依靠磁罗盘来确定飞机的大致方向。“建国”号飞近黄河时,空中的浮云逐渐散去,渐渐能看到地面了。黄哲夫对照事先准备的地形、地标图,检查地标,发现他们在云层上空时已偏离了原先的航线。于是他们决定以地标航行为主。
飞机大概飞了四个小时,到达风陵渡,机翼下洛水波光粼粼。黄哲夫看到洛河后,果断地说:沿着洛河北飞,飞过洛川,就是延安,宝塔山就是我们的目标。忽然,黄哲夫兴奋地叫了起来:“宝塔山!宝塔山!”“到延安了!到延安了!”大家都无比兴奋,无比激动。延安地区,群山起伏,由于“建国”号下降高度过低,被山挡住了视野,起初并没有发现机场。而此时飞机已经飞了近六个小时,油料快用尽了。周致和十分着急,“不会没有的,粟司令员说有机场,不会错,爬高些再找找看!”黄哲夫坚定地说。飞机爬高了数百米,到了2000米的高度,继续寻找,终于发现了一条黄色的跑道。飞机绕着机场转了一圈,终于看到机场上空升起了风向袋。这就是延安机场了,于是“建国”号对正跑道着陆。
走上新路 献身献能赴新程
飞机停稳后,周致和、黄哲夫等6人走下飞机,不一会,机场勤务股股长油江走过来了,热情地同“建国”号机组人员握手。随后,油江领着机组人员来到位于机场尽头一侧小坡上的卫戍区司令部。一进卫戍区的小院子,卫戍区的江司令就迎了上来,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关切地询问飞行的情况。第二天上午,由黄哲夫起草了一份给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报告。报告中表明周、黄等人参加革命的决心,还说稍后还有一批伪空军人员由白景丰组织到解放区来。《解放日报》来了两个记者,要采访“建国”号机组人员。周、黄等人考虑到还有一批人员要在近期反正,如果消息登报的话,会使他们很危险。因此,在请示过领导后,“建国”号反正的事最终没有见报。
下午,江司令告诉机组成员,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要宴请他们。随后,江司令带领他们到了位于王家坪的八路军总部。进入总部后,叶剑英、罗瑞卿、杨尚昆、胡耀邦等首长接见了“建国”号机组人员。不一会儿,朱老总也来了。叶剑英向机组人员介绍道:“这是朱老总!”朱老总亲切地说,我代表党中央和总部欢迎你们来延安。现在抗战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蒋介石、国民党还到处搞摩擦,准备打内战。日伪军还在顽抗,不向我们投降。所以,现在前方还天天打仗。我们已经解放了许多中小城市,我们不希望发生内战,但是蒋介石要打内战,我们也不怕,革命是一定会胜利的。朱老总又说:我们也要搞空军的,但是人才太少了,你们来得正好。叶剑英也说,毛主席知道你们到了延安,很高兴。中央首长的一席话,使得“建国”号机组人员备受鼓舞,愈加坚信反正这条路是走对了。
周致和、黄哲夫等人到延安后,组织上非常关心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是否改名字,以免他们的亲友受牵连。于是,周致和、黄哲夫、赵乃强、管序东、黄文星、沈时槐分别改名为:蔡云祥、于飞、张华、顾青、田杰、陈明秋。未能随“建国”号一起反正的白景丰、何健生等人,也于8月底9月初辗转到达解放区,参加了革命。他们共同为人民空军的创建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