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老百姓的感觉:富美安乐
老百姓的感觉:富美安乐
作者:李向阳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1-28 浏览次数:6889
革命老区,江苏省江都市丁沟镇党委、政府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引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用现代生活水准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用现代文明成果引领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农民切身体会到了——富、美、安、乐。
富——民富、村富、共富
发展生产富民为本。
富,民富是首要。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的富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
在推进小康的过程中,丁沟镇党委、政府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第一导向,拓展多元化农民增收渠道,并通过鼓励创业,带农增收;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实施万亩蔬菜、万亩桑田、万亩花木、万亩意杨(树)、万亩土地股份合作制、万亩田间实施配套工程等6个一万亩工程,实现稳农增收;着力有序转移富余劳力1.15万个,促农增收;统筹兼顾农民利益,帮农增收;每年办培训班52期,参加培训农民2730人次,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掌握致富本领去创收。值得一提的是,22个村建立了农家书屋,每家书屋藏书1500~5000册。韩银村蚕农凌国仁在农家书屋看到育蚕养蚕丛书,解决了共育的难题,成活率从75%提高到95%;朱桥村农民崔广才学到了养兔的经验,效益成倍上升。同时,还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因市场制宜。2007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2008年,预计农民纯收入8500元以上。
富,村富是基础。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有实力,老区才能更好地发展。该镇黄花村等8个村之所以成为扬州市小康先行村,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样板,都是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村级实力不断增强的结果。
富,共富是目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按“先富带后富”的原则,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镇里通过积极的扶贫措施,使2154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扬州滕氏文体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滕礼荣,一厂扶10户,户户成了小康户;野田村北舍组特困户孙兆琴,通过镇政府和扬州、江都、丁沟三级老促会联动共同帮扶3年,告别贫困,迈进小康。
丁沟镇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欠发达,全镇有近50%的村为经济薄弱村,3500多户贫困户。在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关注下,个人(村)的不懈努力,在镇党委、政府“教育兴镇,工业强镇,产业富镇,和谐安镇”的强力推动下,逐步实现“富民、强村、兴镇”的目标,10个村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8个村建成了小康村。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级积累不断增加,截止2007年底,村级可用资金50万~100万元有4个,其中100万元以上有1个。
美——生态美、环境美、心灵美
农村富裕了,村有美好的村貌,人有美好的容貌,农民生活富裕了,就要追求生活质量,追求高尚情操,追求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精神充实。
生态美。简单说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你到黄花村等村走一趟,就会有一种“人在画中走,车在绿中行”的感觉。展现在你面前的是秀丽村庄、舒适家园,生机无限的美丽田园。虽然各村的情况不同,但“天蓝水碧”到处可见。
为实现上述目标,镇党委、政府一手抓工业治污,限期整治,搬迁等措施,先后搬迁丁沟合成化工厂,关停朱桥化工厂,整治麾村精细化工厂,提升工艺流程,发展循环经济,逐步解决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问题。一手对全镇37条河道,近百公里的水系进行综合整治、清淤、清杂,个别河道岸边砌护墙,让小沟小塘恢复生态自然平衡,同时投入500多万元,新建了丁沟、黄花等四个水厂,自来水入户率达90%,其中邓华、麾中、黄花、丁北、丁东等村入户率达96%以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工业园区内非优质产品、污染项目一律拒之门外;在农业生产上,实行配方施肥,严禁使用高残留农药,减少污染。
环境美。进入老区,首先入眼的是优美的人居环境。丁沟镇党委、政府非常注重民生,科学规划,强化基础,切实加强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全镇投入300多万元进行环境整治。其中,丁东、丁西、麻村、韩银等村投资30多万元,进行改厕改厨,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黄花村投入100多万元,将三条河道整治疏浚、清淤,建成绿地广场、景观长廊、花园式的观光河,让村民有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在村庄规划中,以尊重农民自愿和承受能力为原则,做到规划先行,有序进行,把全镇分为城镇社区型3个,乡村别墅型7个,整治改造型9个,生态自然型4个,古村保护型4个。在交通建设上,先后投入1750多万元,新建了镇通村、通组、通户的水泥路和灰石路120多条,总里程超过250多公里,并给公路统一立牌,既方面了自己,也方面了外来人。人们形象地称为“美了当地村民的脸,亮了外来人员的眼”。新建6座彩虹桥,改造12座险桥,确保了全镇畅通。基本做到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河塘净化,到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四季常青,鸟语花香,使人感观上“养眼”,赏心悦目。
心灵美。这是乡风文明的一种内在表现。它既是老区百姓在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外在体现,更是老区百姓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反映农村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黄花村好嫂嫂葛杏芳,6年无怨无悔义务照顾一名无亲无故、卧病在床的老太,前不久被扬州市妇联评为“十佳好嫂嫂”之一。通过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镇创建“十星”文明户379户,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
安——安定、安全、安康
老区百姓向往的农村应是安宁祥和、安居乐业、安心生产生活的社区和家庭港湾。
安定,是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农业生产发展了,农村富裕了,农民心灵更美了。邓华村仇厦组原是“打牌专业组”,邻里不和睦,通过学习,现在不打牌了,变成文体用品加工专业组。丁沟镇党委、政府把综合治理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由党委书记黄春涛任组长,镇长、纪检书记任副组长,职能部门参加的长效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消除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凝聚农民的人心和力量,建设平安、和谐的新农村。2005年—2007年,被扬州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命名为“综合治理安全合格镇”。21个村被江都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安全合格村”、“安定社区小康村”。
安全。除了社会稳定,农村平安,使农民有人身财产安全外,还要强调工业生产防安全事故的教育,重视农业生产上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特别是水灾、旱灾、风灾,要把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农药使用的安全知识教育;以及家庭防触电、防火知识的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老区百姓就有安全感了。
安康。幸福安康是老区百姓追求的目标。身体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村(社区)共投资300多万元,建文体活动场所6个,每月逢5为公开活动日。同时,大力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卫生体制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丁沟镇政府投入300多万元,新建了丁沟敬老院,大力推行医保,全镇参加医保人有45300多人,参保率达90%左右,基本上告别了看病难、看病无报销的时代。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均寿命74岁以上。1058人进入低保,196人进入五保,做到了应保尽保。
乐——心顺、心悦、心和
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收入增加,生活殷实,老区百姓感到幸福;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老区百姓感到舒心;政策落实、管理民主、公平正义、办事公开透明,老区百姓感到顺心;社会事业发展、公益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增强,老区百姓感到高兴。这样,老区百姓就心顺、心悦,就快乐,也就心和。心和则家和、人和、村和。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事顺,村和百业旺。这样,全镇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生龙活虎的新局面。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丁沟镇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识到面临的挑战和难题,认识到发展新形势和新机遇,将大力推进思想解放,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谋求新突破,打造新环境,服务创新谋实招,同时,大兴刻苦学习之风、争先创优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联系群众之风、清正廉洁之风,有决心有信心把丁沟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