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片片红帆向国防 ——新四军老船工崔广明与“红帆船”的故事
片片红帆向国防 ——新四军老船工崔广明与“红帆船”的故事
作者:沈为民 刘春阳 陈曙光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2-09 浏览次数:7057
弶港,江苏省东台市的一座天然渔港,风光秀美,以渔业发达而闻名,素有苏北“小香港”之称。当年,新四军苏中海防团曾驻守此地。八旬老船工崔广明从14岁开始投身革命,为我党我军创建的早期海上武装力量新四军苏中海防纵队修造军运作战“红帆船”。进入古稀之年,他仍念念不忘那段历史,传续着“红帆船”的故事。
穿硝烟越急流,在“海上生命线”扬帆
——70根蜡烛见证70年红帆情缘
崔广明出生在东台市弶港镇的一个木匠世家。14岁那年,父母将他送到镇上的顺舟船行当学徒。从此,崔广明每天起早带晚地跟着一位叫杨四海的师傅,背着工具箱往返于渔港码头学习修船、造船手艺。1940年1月,侵华日军频繁向苏中根据地发起攻击,当时的弶港地处根据地中心区,成为日伪军反复进攻扫荡的重点区域。从此,崔广明师徒再没有了安稳日子,走到哪里,都有日寇、伪军和海匪烧杀抢掠。
1942年初,为粉碎日、伪军的疯狂扫荡,打击海匪的严重骚扰,时任新四军一师师长的粟裕作出了“建立沿海根据地、组建海上武装力量”的决定,组建了我军第一个海防大队。同年秋天,在海防大队的基础上,组建了苏中军区海防团。不久,海防团扩编为海防纵队,下辖海防第一、二、三团。
1943年夏天,崔广明和师傅在船行里被一位名叫孙仲明的新四军海防二团团长请去,受领了钉造维修海船任务。崔广明一干就是七八年,其间加入了民兵组织,一边站岗执勤,一边钉造维修海船。
聪明好学的崔广明在年复一年的听海、看海和玩海中,摸透了黄海的“活动沙洲”、“半日潮流”、“海底水道”等与航海有关的种种海流规律。他和众多造船木工春去冬来,风雨无阻地设计、钉造的一艘艘三帆、四帆和五帆木质帆船,既能搁滩,又能远航;既能海运,又能捕捞;既能民用,又能军用。1949年春,弶港的32艘海船参加了渡江战役。帆船从江苏泰县出发,将人民解放军运送过江。随后,又参加了解放舟山群岛的战斗。穿越硝烟弹雨的片片红帆,迎来了共和国的诞生。
全国解放后,崔广明任弶港海防民兵连排长,带领民兵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始终活跃在“叮咚、叮咚”的排斧声中,由他设计、领作的一艘艘帆船、机船、渔轮南下北上,扬帆远航在当年的“海上生命线”,出色完成了军训、执勤、捕捞、运输等任务。他先后被上级评为民兵训练标兵、民兵积极分子、五好民兵,荣获三次模范称号。
2000年4月19日,是崔广明的70大寿。海滩上生、海风里长的崔广明,与海情深,与帆有缘。崔广明在吹熄女儿为他点燃的70根蜡烛后,对贺寿的亲友们说:“今天,我已经70岁了,没有什么东西留恋,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再造几条‘红帆船’留给下一代年轻人看看,让子孙后代铭记那段血染的历史,懂得革命胜利不易,江山来之不易。”
一颗铆钉一颗心,片片红帆片片情
——两口寿木板造出21艘“红帆船”
“崔师傅又开始造船了!”2000年5月18日,两间白墙灰瓦的简朴民居里,再次响起崔广明那铿锵有力的排斧声,人们在渔港街头奔走相告。
“真帆船不用了,咱就造模型帆船!”为了再现当年运输线上的红帆船,崔广明购置了造模型船所需的各种材料,乒乒乓乓地干了起来。加班加点用了八个月的时间,造出十艘精致的“红帆船”,船的头篷、大篷、地梢篷、太平篮、盘车、铁锚等设备,应有尽有,逼真可观。许多老渔民看后直竖大拇指:“一样,跟当年的一样!”
缩小版的战船不仅成为崔广明晚年的精神寄托,成为镇宅镇馆之宝,还成为传播“红色记忆”的实物载体。2004年6月,崔广明把这些模型船一部分捐赠给弶港镇政府、东台市博物馆和盐城军分区,一部分留于家中,创办起“家庭海防史馆”。崔广明为了进一步充实“家庭海防史馆”的展示资料,自费到上海、无锡、杭州及北京等地寻访当年在弶港战斗过的新四军老战士,挖掘、整理海防团史资料,并将整理出的资料用木框挂在墙上。
一件件逼真可视的模型实物让人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那段难忘的历史。崔广明家那十多平方米的客厅成为来自各地的各界人士、海防民兵以及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教育课堂”。他给参观者讲述当年海上军事运输线上发生的一个个惊险壮烈的故事,让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在聆听烽火故事中接受心灵的洗礼。
2006年春,崔广明为全面展示当年新四军苏中海防团将士们在弶港海域打击日寇的英勇壮举,亲笔画出21艘船的模型草图。但这些模型全部做出需要近三个立方的木料。他和老伴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家中只有一亩几分生活田,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怎么办?崔广明是一连几天吃睡不香,犯愁不已。
一天晚上,正在吃晚饭的崔广明突然像个调皮的小孩子一样,从菜盘中夹起一块菜放到老伴王桂英的碗中,对老伴说:“老婆子,有件事儿想跟你商量一下。”王桂英心想:老头子这几天一直神情恍惚的,今天怎么一下子就高兴了,于是回道:“什么事儿,还要跟我商量?”心存歉意的崔广明没有出声,只是对着老伴儿用手中的筷子朝门院指去。王桂英顺着崔广明手中的筷子朝门院看去,一下子心里就明白了崔广明的意思。
他是想把做寿材用的优质湘杉拿出来做“红帆船”模型。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崔广明在老伴的支持下,用这些优质湘杉木精心制作出“扒扒凳”、“铁叉船”、“奶奶怪”、“猴儿香”、“米囤子”、“虾米缸”等21艘形象逼真的“红帆船”模型,令参观者称奇叫绝。
“这些木头是我过50岁生日时候买的,这个材料呢是想做寿材的。现在我不做寿材了,我把这个材料用来做船,送到博物馆,那才有价值。再好的材料埋在土里也没有价值。”采访中,崔广明指着做好的“红帆船”模型对我们说。
从“咸菜瓢”到“青岛”号,见证中国海军发展
历程——“红帆船”向建国60周年献礼
2009年,在中国“海军日”临近的日子里,崔广明和老伴王桂英显得格外忙碌,每天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4月2日,中国海军博物馆馆长薛龙奎专程赶到弶港,接受崔广明赠送一艘名叫“咸菜瓢”的“红帆船”模型。当地老渔民说,“咸菜瓢”是抗战时期我军“海上生命线”的主力船,粟裕曾多次乘它出海。在互赠仪式上,海军博物馆回赠给崔广明一艘曾横跨三大洋,完成中华民族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的“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模型。“青岛”号曾历时132天,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中国人的首次环球航行。薛龙奎说,从“咸菜瓢”到“青岛”号,见证了人民海军从木船到军舰、从黄水到蓝水的成长历程。
200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诞生60周年纪念日。当日,正在举办多国海军活动的青岛传来消息:东台老船工崔广明制作的“咸菜瓢”帆船模型正式被陈列在中国海军博物馆。陈列在海军博物馆的“咸菜瓢”,长194厘米,宽48厘米,高16厘米,平底方头,一看就是东台沿海特有的木船样式。
崔广明的“家庭海防史馆”先后接待来自各地的现役军人、海防民兵以及青少年学生等各界人士达十多万人次,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采访中,东台市人武部部长宋金湖说:“近几年来,崔广明老人通过他创办的‘家庭海防史馆’,开展‘爱国防、爱海防’教育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面对着家里陈列的“红帆船”和“青岛”号模型,今年已82岁高龄的崔广明老人动情地说:“这些模型见证了共和国海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只要手脚还能动,嘴巴还能张,我还要造‘红帆船’,讲‘红帆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