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浙江最早创建的工农红军第十三军
浙江最早创建的工农红军第十三军
作者: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南分会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3-06 浏览次数:7166
建立于1930年5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是中共中央军委领导、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红军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浙江最早创建的工农革命武装。
建立于1930年5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是中共中央军委领导、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红军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浙江最早创建的工农革命武装。从1929年浙南红军游击队算起,到1932年主力部队受挫失败,红十三军经历了四个年头。鼎盛时期红军人数达6000多人,足迹遍及温(州)、处(州)、台(州)、婺(州)、严(州)所属的20多县,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曾经攻入处州(今丽水)、平阳、缙云三县城,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在浙江的统治,打击了封建反动势力,宣传了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极大地鼓舞了浙江人民的革命斗志,影响深远。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右倾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7年冬到1928年春,中共浙江省委先后派李吉平、郑馨分赴台州、温州巡视,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把浙南地区蓬勃兴起的农民暴动推向高潮。1929年11月,西溪84个村庄4000多农民举行暴动,袭击驻地国民党保安队及民团,捣毁昆阳警察分局。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因势利导,组织起近400人的第一支红军游击队。
1930年1月中共中央派金贯真巡视温属、台属各地,积极推动武装斗争。3月,中央军委又派胡公冕、刘蜚雄、金国祥到浙南,在仙居、永嘉县交界的黄皮村成立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将红军游击队整编成三个支队,使原来分散的游击队有了统一的指挥。3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致浙南党的指示信》,决定组建浙南红军和中共浙南特委。4月3日,又通知将浙南红军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永嘉中心县委决议,5月3日在永嘉县五鸿村四分祠堂商议建立红十三军军部问题,同时决定将各县红军游击队集中到枫林整训。9日红军游击队攻下枫林后,宣布浙南红军游击队统一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胡公冕为军长,金贯真为政委,陈文杰为政治部主任。军部设在永嘉县五鸿村。全军下辖三个团(8月改为师)。红一团以永嘉西楠溪原30支红军游击队为基础,汇合瑞安、黄岩、仙居、青田、缙云等地的部分游击队共同组成,人数约3200人,拥有长短枪700余支、土枪670支。团长雷高升,政委金国祥。下辖三个支队,三个直属队,一个补充营。红二团以温岭坞根游击队为基础,约300多人,有长短枪100余支,由赵胜、柳苦民等五人组成团委,下辖三个大队,一个直属特务队,一个直属游击队。后来发展到700余人。红三团以永康、缙云、仙居三县的红军游击队组成,约1500人,有长短枪900余支,土炮3门,手提机枪4挺。团长程仁谟(后叛变),政委楼其团。下辖两个营,三个大队,一个直属中队。
红十三军从筹建到组成,标志着浙江地区的武装斗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30年夏秋,浙南红军挥师瓯江南北,频频出征。继3月19日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率众攻打处州城之后,5月24日红一团在瑞(安)平(阳)农民赤卫队配合下攻入平阳城。8月31日,红一团胜利攻克缙云城。其间,红一团还曾奔袭瑞安陶山、永嘉瓯渠、乐清虹桥、黄岩乌岩等市镇。红二团拔除了玉环茶头村敌据点。红三团于9月间猛攻缙云壶镇。由于敌我兵力悬殊,红军攻入城镇后,一般只固守几天,便主动放弃。但红军的行动对反动阵营震动很大,苏联《真理报》、中共中央《红旗日报》及《上海报》等分别报道了浙南红军攻打处州、平阳、缙云等县城的消息。
红十三军大规模的武装活动,使国民党当局十分惊恐。蒋介石任命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兼任苏浙皖三省“剿匪”总指挥,朱世明为浙江省“剿匪”指挥官,派教导师一营到温州“督剿”。1930年9月调集一三五旅和浙保三、四、五、七团,加上温、台、处地方民团共万余人,采取移民、并村、连保、封山等手段,对红十三军实行“清剿”。红军回旋余地日益缩小,处境渐趋困难;加之特务鹰犬施展阴谋,中共机关迭遭破坏,革命营垒付出的牺牲十分惨重。红十三军和浙南中共组织重要领导人金贯真(军政委)、陈文杰(军政治部主任)、潘心元(军政委)、王国桢(特委书记)、朱绍玉(特委委员)、曹珍(特委委员、代理书记)、杨德芝(特委委员)、金缄三(特委委员兼秘书)、王金姆(特委委员、永嘉中心县委书记)等先后被捕牺牲,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更是成批被杀,仅隘门岭(乐清、温岭交界)事件中惨遭杀害的就有471人。
雷高升领导的红一师在永(嘉)青(田)仙(居)边境频繁出击,被国民党当局视为心腹之患。1932年1月,专门成立“温台剿匪指挥部”,以一三五旅旅长李杰三任指挥员,纠集浙保四团、五团和当地民团2000多人,向雷部猛扑,被雷部击退。于是,敌人将单纯的军事“进剿”改为“剿抚兼施”,唆使当地劣绅上山游说。雷等在粮弹短缺,生活极端窘迫的情况下,轻信对方“允诺”的条件,于5月23日下山到永嘉岩头东宗祠堂,落入敌人设下的陷阱,酿成永嘉岩头惨案,当场牺牲干部战士20多人,雷高升从容就义。
“岩头事件”发生,红十三军主力遭到严重挫败,但是武装斗争并未即此偃旗息鼓。胡衍真、金永洪等率领红一师余部在永嘉五涑鸟村永(嘉)仙(居)边境等地,赵裕平、应保寿等率领红二师余部在乐清湾、漩门湾的海岛上,王振康、钱双全等率领红三师余部在永康、缙云边境,继续坚持斗争。红十三军后期的斗争十分艰苦,但也延续三四年之久,付出了血的巨大代价,仅有少数幸存者坚持到抗日战争爆发,与红军挺进师会合,继续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
红十三军的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第一,红十三军在浙南地区的斗争,除沉重打击了当地国民党反动政权和封建地主势力外,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敌人“围剿”中央苏区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兵力,对中央苏区及其他地区的武装斗争起了支持作用。第二,在浙南人民中播下了革命种子,为后来红军挺进师的活动和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以及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起了奠基作用。第三,涌现了大批优秀的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他们以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在监狱里铁骨铮铮,在刑场上视死如归,为后来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