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别阅读 > 陈官庄囚住杜聿明——淮海战场巡礼之三
陈官庄囚住杜聿明——淮海战场巡礼之三
作者:赵建峰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3-12 浏览次数:7397
陈官庄乡位于河南省永城市最东部,东与安徽省萧县接壤,311国道穿乡而行,是连接豫皖苏的重要门户之一。60年前,这里曾经风雪满天,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中心战场,就在这里。60年后,伴着新年的第一场瑞雪,记者来到了这里,看着,听着,那一段段悠远的往事伴着雪花飘荡。
杜聿明战地指挥部旧址
陈官庄乡位于河南省永城市最东部,东与安徽省萧县接壤,311国道穿乡而行,是连接豫皖苏的重要门户之一。60年前,这里曾经风雪满天,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中心战场,就在这里。60年后,伴着新年的第一场瑞雪,记者来到了这里,看着,听着,那一段段悠远的往事伴着雪花飘荡。
风雪中的最后一战
1948年11月底,淮海战役进入决定性阶段。继黄百韬兵团被围歼于碾庄地区之后,黄维兵团又在双堆集地区陷入人民解放军的包围。蒋介石为了保存其嫡系主力,决定放弃徐州,命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避开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以南的正面防御,绕经萧县、永城,先解救黄维兵团,然后一并南撤。11月30日,杜聿明集团共30多万大军仓皇撤离徐州,向永城方向转移。
一旦杜聿明集团南下,与黄维兵团会合,将会给围歼黄维兵团的部队造成致命的威胁,后果将非常严重。得知杜聿明集团放弃徐州向西转移的消息后,粟裕立即命令渤海纵队占领徐州,同时调集10个纵队全力追击。
然而,正在西撤途中的杜聿明于12月3日收到了一封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令其立即改向濉溪口方向进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的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解黄维兵团之围。杜聿明百般无奈,但他终究未敢违背蒋介石的命令。12月4日,在杜聿明改变行进方向的第二天,华野就将杜聿明集团30多万人马合围在徐州西南65公里的陈官庄至青龙集一带狭小的区域内。
12月4日至6日,杜聿明两次组织突围都没有成功,并且孙元良兵团在突围中几被全歼,仅孙元良带少数人侥幸逃脱。华野适时调整部署,集中10个纵队紧缩了对杜聿明集团的包围。黄维兵团被歼后,从双堆集陆续赶来的华野其他部队也加入了对陈官庄的包围,设置的包围圈最多处竟有七层,真是像铁桶一般。
华野战士对杜聿明集团展开政治攻势
为了配合平津战役,华野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对杜聿明暂时围而不打。从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5日,华野部队一直都处于休整状态,同时对杜聿明集团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毛泽东专门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规劝杜聿明等人停止抵抗。而早在12月19日,蒋介石就明确地告诉杜聿明,已无力派援军来解救他。杜聿明对待突围的态度也非常消极,认为突围无异于自取灭亡,因此,整整21天里,淮海战场上并没有大的战事。
12月下旬,陈官庄一带飘起了漫天大雪。风雪中的陈官庄,早已成了一座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孤岛”。一片片雪花飞落,增添了一份份凄凉与绝望。21天中,陆续投降的国民党官兵达1.4万余人。
1949年1月6日16时,总攻开始了!经过不到两小时的战斗,即攻占何庄、李楼、郭营、李明庄等13个据点。7日,李弥兵团向西撤入邱清泉兵团防区。华野各纵队乘机发展进攻,又攻占青龙集等据点23处。杜聿明集团的防御体系至此全部瓦解。9日,国民党军出动20余架飞机并施放毒气,企图掩护杜聿明残部向西突围。华野乘其混乱,于当日黄昏全线猛攻,多路突入,分割围歼,激战至10日16时,全歼杜聿明集团,俘虏杜聿明,击毙邱清泉。
打造红色旅游名镇
转眼间,60年过去了,陈官庄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历史仍旧被人们牢记。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每年都会吸引数十万的中外游客前来瞻仰缅怀。
陵园坐落在陈官庄乡政府驻地北部。雄伟庄严的烈士纪念碑耸立在陵园的中心,碑身正面周恩来亲笔题词“淮海英雄永垂千古”八个大字金光闪闪。纪念碑后面两侧分别是具有民族风格的“天井式”建筑——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和陈列馆。纪念馆里共展出文物、历史图片400余件,内容包括战役实施、人民支前等部分。而陈列馆内主要陈列展示着46名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遗像、遗物和英雄事迹等。再往后则是烈士墓,这里共安葬着烈士651名,每位烈士墓前都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整个墓区都掩映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象征着革命烈士浩气长存。
2007年,永城市委、市政府为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名镇,决定对烈士陵园进行改扩建。第一期工程投资5200万元,建一座新的纪念馆、一座主题雕塑,搬迁改造烈士公墓,塑12位著名烈士雕像,制作6200名烈士英名录等。第二期工程将建18公顷古战场复原区和13公顷的园林景观区。
记者采访时,第一期工程中的烈士公墓已经改造完毕。新建成的烈士公墓由10米高的碑体和602平方米的地宫组成。地宫内共有1964个石棺,还有240平方米的地宫壁画。墓碑两侧建有“岩卷石书英名录”。该名录将部分烈士按当年参战部队的战斗序列,用书卷形式艺术性地一一列出,包括姓名、所在部队、家庭住址、出生年月、牺牲时职务、所参加战斗地点、牺牲时年龄。名录由艺术大师按书卷设计,象征着革命英烈永载史册。
杜聿明的战地指挥部旧址位于陵园正北面500米的陈官庄村中心位置。当年,杜聿明集团被团团围住之后,便占了村里一户姓陈大户人家的院子作为指挥部。2003年,这里耗资数十万元进行了恢复原貌建设。现在的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和建筑特征,又增添了部分当时已丢失的工作和生活用品,作为旅游景点对外界开放。
“伐木解困”塑像
走进院子,东南角有一棵树,树下有一组蜡像,讲述的就是那有名的“伐木解困”的故事。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地区,陷入绝境。有一天,杜聿明在这棵树下理发,孙元良兵团监察官尹晶天在这所院中看了很久,于是慌慌张张地对杜聿明说:“咱们之所以被解放军围困,是因为咱们选择的司令部驻地不吉利,你看咱们这所四合院中长了一棵树,框中一个‘木’字,不就是一个‘困’字吗?”杜聿明急忙问他破解之法。尹说:“破解之法就是将这棵树锯掉,便可化险为夷。”于是,杜聿明立即派人把这棵树砍掉了。可笑的是,他们怎么没有想到,“□”中去“木”,还住着“人”,那不就成“囚”了吗?这则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看似笑话,但着实反映了当时那群曾经叱咤风云、威名显赫的国民党将领,在淮海战役最后表现出的绝望心态。
陈官庄烈士公墓
插上羽毛腾飞
用“插上羽毛腾飞”来形容陈官庄乡的经济发展变化再合适不过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陈官庄乡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扶持和引导,已经建成了华东地区主要的羽绒产品加工和贸易基地,成为全国各大羽绒制品企业的主要原料供应地。
随着永兴羽绒有限公司、淮海服装厂、海洋羽绒厂等大型项目的建成投产,有效地激发了陈官庄乡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潮,以羽绒加工业为龙头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为陈官庄乡的工业经济支柱。
为了进一步引导该乡特色产业——羽绒加工业向规模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乡党委、政府规划建设了以发展羽绒为主要方向的陈官庄乡羽绒工业小区。小区占地100亩,集中规划,集中利用,集中管理,实现了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分离。在集约利用土地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和利用,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
2006年,陈官庄乡羽绒工业小区在胡庄村落成。2007年,被永城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永城市羽绒加工小区。羽绒工业小区的建成,有效改善了羽绒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现状。目前,陈官庄乡已经形成了以羽绒加工业和企业化养殖为龙头,由分散经营逐步向集约化经营过渡的民营经济格局,这不正是给陈官庄“插上羽毛”了吗?
至于是不是“腾飞”了,那得从老百姓的生活中看。改革开放30年以来,陈官庄乡已经彻底改变了过去老、少、边、穷的状况,已然成为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的新兴现代化乡镇。2007年,全乡工农业生产产值2.7亿元,是1978年的33倍;财政收入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300元,是1978年的35倍。
投资2000万元的商业街和集贸市场已基本搬迁到位,这极大地改善了该乡的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了陈官庄乡的外部形象。新建成的移动公司办公楼、网通公司服务大厅、客车站等,为小城镇建设增添了新亮点。
陈官庄3万人民沐浴着改革开放和党的优惠政策的春风,正为把陈官庄乡打造成极具文化和经济特色的新兴现代化乡镇而奋力拼搏。
60年前,当淮海战役最后一缕硝烟在陈官庄上空散去,历史为陈官庄人民,更为中华民族作出了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