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战地雪泥——抗美援朝日记选(上)
战地雪泥——抗美援朝日记选(上)
作者:周克玉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3-12 浏览次数:6941
一江之隔,万象皆异,久为同志们所介绍的英雄的朝鲜土地与人民,变为我们生活的紧密伙伴。我们最先见到的,就是群山相连、峭壁陡坡与弯曲的公路河道,荒凉的山野,木片加石片的破棚矮舍……
一切都与祖国不同了。
1952年10月3日 星期五
我原想在出国前和王昭一同回老家看望一下父母和年逾80的老祖父,向老人们说明我将参加抗美援朝,请他们放心。因为善后工作我走不开,决定由怀着身孕的王昭一人回家。她回家一周,今晚回到松江。这一夜她详述了回家后看望老人及其他亲友的具体情况。老人和亲友们都是历经战乱饱受苦难的过来人,对我出国参战——保家卫国都很支持,都感到光荣。但祖父和父母内心里仍然放心不下,在王昭临走时,母亲含着眼泪,千叮咛、万嘱咐,要我时刻当心身体,要王昭照顾好自己,多吃点好东西,不要劳累。要我们经常给家里写信。亲人的叮咛,牢记于心,更使我感到责任之重大。
1952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大约200名衣衫褴褛黑瘦而又天真的朝鲜儿童,今日由朝方送到我国辑安县,受到热情的接待和安置。他们大都是抗美战争中的烈士子女和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孤儿。我正好路过这里到朝鲜参战,也自动参加了接待工作。
事后乘兴写了几句诗,存以自赏,题为:鸭绿江畔一堂课。
鸭绿江畔一堂课
今日鸭绿江,流水何仓皇。
忽闻车笛声,疾驰入营房。
数百南岸童,欢呼喜若狂。
脱离虎狼口,来到安乐乡。
大者十一二,幼者方叫娘。
叔叔阿姨们,热泪护儿郎。
洗去满身垢,换上棉衣裳。
炕头热乎乎,饭菜喷喷香。
我心亦流泪,自动去帮忙。
邻邦好儿女,个个是霞光。
入朝第一课,爱恨满胸膛。
宁可自身死,不准犯国疆。
1952年11月6日 星期四
下午2时10分,两辆汽车载着包括我在内的精神饱满的志愿援朝战士,风驰电掣地驶过鸭绿江。此时,向祖国告别,奔赴抗美斗争的最前线,心里是什么样的滋味儿呢?虽然,车上大部分是干部,习惯了老成、严肃,没有在此时高歌出口,但每个人的心底都会自然歌唱: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按照国际惯例,经朝方稍事检查,汽车就头也不回地直向东南奔驰,鸭绿江啊祖国啊,远远地被甩在了身后,而烙在我们心头的则是无限的亲切和怀念。
一江之隔,万象皆异,久为同志们所介绍的英雄的朝鲜土地与人民,变为我们生活的紧密伙伴。我们最先见到的,就是群山相连、峭壁陡坡与弯曲的公路河道,荒凉的山野,木片加石片的破棚矮舍……
一切都与祖国不同了。
3时经过满浦,这里是发电厂和火车站,都被战争的空气笼罩着,但是为了战争,人们却以更高的热情与巧妙的方法工作着。汽车经过街道,尘土狂飞,散晚学的朝鲜儿童向我们挥手致敬,向我们高呼:“昨高(意即一路平安)!”我们也被这种诚挚的友谊感动得挥手回敬或会意微笑。
汽车愈向前跑,情况就愈不同了。天黑时至江界,这里已是一片废墟,瓦砾、石片、弹坑代替了原来美好的住室,一间完好无残的房子都找不着了。但在大路上,人们来来往往,仍很活跃。
9时许经过明文洞。这里是敌人的空中封锁线,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紧张的心情瞥视这个怪地方,暗淡的月光照射着被炸碎的山头与折断的树木。军医和后勤部领导向我们叙述了七○师二○八团夜间行军经此遭到敌机突然空袭的情形。这里原来是铁路隧道,南北出口处是敌机固定轰炸目标,由于部队刚刚入朝,对地形不完全熟悉,突遭此袭,伤亡百余人。我们听了既引起行动的警觉,更激起对敌人的仇恨。烈士们的血浇注在朝鲜的山石上,终究有一天,石头上也会生长出花果来。飞机即使能把山炸平,我们援朝的路炸不断。
夜12时在临川附近一个山窑子里休息,我们睡在一个委员会的办公室里,烧热的炕睡得实在不舒服。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有个炕睡觉,已经很幸运了。
和外国人生活在一起,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我们不识外国字,又不会讲外国话,真别扭死了,像瞎子,又像哑巴,满肚的意思无法表达。我虽学了十几句朝鲜话,但是上句不能接下句。这是我们出国后碰到的第一个困难。
1952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我们后入朝的几个人,上午到军司令部作训科,江庆曾科长、陈侠参谋向我们介绍我军入朝后当前的主要任务和部署。根据志愿军司令部命令,为防敌人从东海岸登陆,配合三八线正面作战,我军接替第二十七军在元山港地区协同朝鲜人民军在东海岸进行抗登陆任务。由于二十七军交防工作准备充分细致完善,接防一切顺利。军指定七○师、七十二师为第二梯队。当前是三大任务:一是完成坑道阵地构筑,修建宿舍、道路,囤聚粮弹;二是进行冬季耐寒和山地作战训练;三是学习志愿军入朝以来的作战经验,制订和完善作战预案,了解敌情,熟悉地形。
1953年1月6日 星期二
“11号汽车”在300余里路的冰天雪地,夜行军至本日凌晨4时,终于宣告结束了,这是渡江战役长途奔袭后的又一次跑路锻炼。而这次不同的不但是在国外,生活上远比在国内艰苦,尤其是走冰冻的路和翻越高大的山岭,加上战士们负重六七十斤至100斤行军,实在不是简单的锻炼啊!5天行军,我们共翻越500米以上至1200米的雪山6座。这一次的实践证明,我的体力是能够经得起这样的考验的,虽然说是“透支”了,但终究没有掉队。以跑路这一方面的情况来说,基本上符合国防军军人的身体条件要求了。但与战士们比起来,我却又差得很远,他们身负70斤以上至100斤的行装和武器弹药,而我呢,也不过是总共十五六斤重的皮包、手枪、水壶、米袋或皮靴等物。同一些后勤机关女同志比起来,看到她们背着笨重的背包两腿像踏车一样地奔跑,也使我感到自愧不如。行军除了艰苦之外,还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遭受空袭的、跌伤的、汽车碰伤的等,在我们所在的这支队伍里共达20名,整个军算起来,为数当然更多。
在行军途中,也传出不少笑话。在最困倦的时候,有的战士边走边睡。有个战土误把路边一棵树当成前面战友,站着睡着了,后面的队伍也停了下来,当叫醒他时,他还迷迷糊糊指着树说,前面还没有走呢!
1953年1月16日 星期五
每天早上都被炮声震醒。否则,睡在漆黑的坑道里,在疲劳之后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亮呢?部队才进入坑道时,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战士第一天过坑道生活,睡醒来时,问班长:“天亮没有?”班长嘲弄地回答他:“才下午2点钟,哪来亮呢?”
敌人的炮火近来很积极,可是实在太盲动了。也许是因为美国的钢铁太不值钱。据说昨天敌人在二二一团防区内所发射的炮弹总共1200发,但连一个人的皮毛都未碰到。今天早上来了一个副连长,手上带了伤,那是今天的事,而且是沙石崩伤,至于炮弹,它只能向荒山枯树大发雷霆。
1953年2月18日 星期三
今日下午兴奋地看到一份战报,七十二师二一四团九连,在班长聂作东率领下,加强班12人,于17日2时30分,在敌青石山前哨阵地红土仓,仅用15分钟,全歼南朝鲜第九师一个加强排42人,俘敌2人,我无一伤亡。这是我军上阵地后初试锋芒创造0∶42的光辉范例。皮定均军长打电话鼓励部队,学习并发扬这个战例:“歼敌数字要多,撤回阵地要快,自己伤亡要少。”志愿军司令部也表扬九连以少胜多、偷袭与强攻相结合,是敌我阵地对峙以来的成功战例。另据《火线报》报道,我军上阵地,20天已歼敌1300余人,击落击伤敌机61架。
1953年3月21日 星期六
下午,值班室里挤满了一屋子人,一个新的手帕,包裹着数十枚众目所视的光荣徽章——抗美援朝纪念章。
授予纪念章的仪式极其简单而又隆重,我任主席,简单地讲了关于祖国人民为什么给我们这样的荣誉以及这一荣誉是从哪里来的,如何保持与发扬这一荣誉。最后由高部长指示。全体人员庄严肃立,兴奋燃烧得每个人红光满面,部长同志将金光闪闪的纪念章挂在每一个人的胸前。顿时,屋子里更显得金光灿烂,墙壁上的毛主席像向我们微笑,毛主席指引我们走向胜利,又授给我们高尚的荣誉,我们共同怀着感激的心情向毛主席行注目礼。
晚上,党团小组会议分别召开,漫谈领受纪念章的感想及如何保持与发扬荣誉,大家都结合个人入朝后的情况作了检讨,并表示了今后的决心。共同的感觉是受之有愧,同时又都表示决心在今后的实际行动中不辜负祖国人民所给予我们的热爱和荣誉。军司令部和政治部发出号召,在全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百名狙击手与创造模范运输员运动,全军各部队摩拳擦掌热烈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