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神秘人物”助我们脱虎口
“神秘人物”助我们脱虎口
作者:陶涛 朱竹雯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3-19 浏览次数:6859
每当冬天来临,我们都会想起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想起66年前在我们身陷绝境时带我们化险为夷的那个神奇人物。
每当冬天来临,我们都会想起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想起66年前在我们身陷绝境时带我们化险为夷的那个神奇人物。
交通员护送我们从南通到海门
1942年12月,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年代。日寇计划要纠集30万兵力对苏中进行全面“清乡”。为了应对敌人的清剿,苏中区党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实行精兵简政。但是精简谁呢?形势那么严酷,谁也不愿意离开部队和单位,动员工作难度相当大。作为苏中行政公署的主任管文蔚首先动员张耘(即朱竹雯)。张耘正怀着老三,说我不能走,我的家乡丹阳已被日军占领,那里的男女老少都知道我参加了新四军,而且是管司令的妻子,我即便回去,也无法安身,根本谈不上什么打埋伏。管文蔚说:你不走,我就没法做别人的动员工作,只好请你带个头。话说到这个份上,张耘只好答应。后来朱毅(时任苏中军区财政部长)说陶涛(朱毅妻子)身体不好,也动员她回去。还有金人(《静静的顿河》的译者)的爱人张琦。组织上就安排我们三个女同志回上海,还对张耘说:你放心去,她俩都是上海人,万一和组织上断了关系,她们两个还可以养活你一个。临走前我们每人做了一身旗袍,领了三个月的伙食费。
脱下军装,换上旗袍,一人拎个篮子,我们仨就跟着交通员从南通县的骑岸镇上路了。没有“良民证”,如何通过敌人的一道又一道哨卡?我们心里直打鼓。
两位交通员一前一后地护卫着我们,傍晚时分到了海门,按交通员的嘱咐,我们三人分开来,一个一个进去。可能是天快黑了,哨兵松懈了,我们没有遇到任何盘查就进了城。进去后住在交通站一个同志的家里,住了两天,等办“良民证”。得到的消息却是:“良民证”停发了,要改发居民证了,居民证的领取条件比“良民证”苛刻得多。看来鬼子在做“清乡”的准备了。怎么办呢?交通员盛世民建议先到崇明,说他在那里有亲戚有同学,情况可能会比这里好一些。
第二天我们从海门的一个小码头上了一条小民船,当天晚上就到了崇明。盛世民的父亲已经过世,母亲住他叔叔家,我们到后也在他叔叔家住下。盛世民四处打听,得到的消息仍然是“良民证”停发,根本开不出来。住了三天,他叔叔害怕受到牵连,让我们离开。
第四天,来了个“神秘人物”
第四天,盛世民带来一个人,只见他身穿黑绸长袍,头戴礼帽,高大英俊。他对着张耘自我介绍说:我认识你。他又说:我今天有事经过这里,听说你们在这里,过来看看。明天我来带你们走。
他走后我们三个人又高兴又疑惑,忙问交通员:这个人是哪里来的?交通员说:他是我们上级单位的,我们向他汇报了你们的情况,他就来看你们了。陶涛和张琦又问张耘:你到底认不认识他?张耘说找管文蔚汇报工作的人太多了,自己没印象。
第二天一早,“神秘人物”和两位交通员带着我们三个女同志直接到了长江边,一条小船划到我们面前。一看船上坐着范醒之和陆慕云,他们是我们根据地财经工作负责人,是我们的直接领导。看到他们,我们高兴得不得了,心里也踏实了。“神秘人物”边巡视江面边指挥小船行进,9点多钟我们就摆渡过了江。上岸后又走了好多路,天黑前才到了罗店。这里属宝山县,是进上海的第一站,有伪军的一个大队驻扎。范醒之和陆慕云后来去浙东,参加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
“神秘人物”把我们带到了伪军大队长家,进去前他交代我们:什么话都别说。晚饭后,“神秘人物”在和大队长讲话,我们很快就入睡了。
第二天下起了雪。早饭后,“神秘人物”带我们乘上伪军大队长的汽车,是大队长的驾驶员开车。车到虹桥机场时,两个日本哨兵举起刺刀,把我们的车拦了下来。我们的心全提到了嗓子眼了,我们都没有“良民证”,如果检查,我们就完了。
“神秘人物”应对自如带我们脱离虎口
“神秘人物”从容不迫地下了车,摘下礼帽,彬彬有礼地鞠了一躬,右胸别着的一个汪伪政府的证章半遮半露,手上拿着一个红色的信封(据陶涛后来回忆,信封上赫然写着汪伪“清乡委员会主任”、大汉奸周佛海的大名),他用日语叽里咕噜地对两个鬼子兵说了一通,又指着车后面的礼品,拿出一些好吃的给他们,两个日本兵就让我们的车开了过去。张耘好奇地问“神秘人物”跟鬼子说什么了?他用手指了指前面的驾驶员,对张耘使了个眼色,张耘就没再吭声了。
过了一会儿,“神秘人物”悄悄地说:日本兵问我:这个车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告诉他们我在警察局做事,回家为局长办年货,从罗店来,到上海去。要过年了,局长家忙不过来,要我给他找两个娘姨(即保姆)去帮帮忙,我就带了三个让他挑一挑。他们看车上有贴了大红纸条的大包小包和酒缸,就放我们走了。
汽车把我们送到了霞飞路东面的浦石路上张琦家,我们对她父母说香港沦陷了,我们是从香港逃回来的。吃完午饭,陶涛就回她自己家了。
冯少白同志,我们永远怀念你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我们常常想起这段难以忘怀的经历,十分感激那位帮助我们脱离虎口的同志,他到底是谁呢?60多年来,经多方打听,也没有找到他。直到前不久才知道,他叫冯少白,早年曾在广州中山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学习。1928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明治大学,并在日本士官学校以步兵科第一名成绩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赴延安参加革命,次年7月由林伯渠、罗瑞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期间,受到毛泽东主席两次接见。他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新四军参谋、教育科长、情报处长等职。他奉组织之命曾四次进入敌占区,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周旋于汪伪上层人士之间,搜集情报,进行策反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山东军区第一纵队二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师参谋长,渡江先遣纵队一支队参谋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少白任杭州市第一任民政局局长。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几次蒙冤入狱,并被开除党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冯少白得以平反并恢复了党籍,任上海艺术研究所顾问。1980年11月2日病逝。冯少白同志,我们永远怀念您!(邓晓文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