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长丰·退伍军人创业的好舞台
长丰·退伍军人创业的好舞台
作者:朱 雷 李永骧 孙旭东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3-16 浏览次数:6884
“忽如一夜春风来,乱点碎红草莓香。”地处江淮之间的农业大县安徽省长丰,不仅因拥有10万余亩优质草莓种植场而名扬全国,还以宽广的情怀吸引着众多退伍军人在此创业,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不完全统计,在长丰县1万多草莓种植大户中,退伍军人占了1/5;300余名草莓经纪人中,有92名退伍军人;资产百万元以上的企业中,1/4为退伍军人所创办。目前,全县282个行政村(居委会)中,绝大多数村领导班子里都有退伍军人的身影。县委书记、县人武部第一书记聂爱国说,党、政、军合力服务,县、乡、村共搭舞台,使得一批又一批退伍军人成了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当好铺路石
2006年,退伍返乡的水湖镇费岗村丁兆洋到家刚放下行李,就收到了镇武装部送来的《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资料,除了一张邀请函外,还罗列了可以免费参加的技术培训种类。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草莓种植技术培训。学习了一个月后,就立志种植草莓发家致富。
丁兆洋家种植草莓,原先是地膜覆盖,亩均效益不到两千元。经过技术培训的丁兆洋,带领全家在钢架大棚内一下种了10亩草莓,获纯收入10万多元。像他这样走上致富发家之路的,在长丰县已经超过100名。
“军人踏实的作风是创业的基础,军队的管理经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宝贵财富!”该县县长、县武委会主任操云河说:“只要有舞台,就没有他们干不成的事。”
长丰县每年都有近200名退伍军人返乡。为帮助解决就业问题,促使他们自主创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鼓励退伍军人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退伍军人在参与农村管理、土地承包、创办企业、发展养殖及种植业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县人武部会同相关部门,将退伍军人创业纳入民兵扶贫参建工程,在各基层武装部、民兵营都成立了科技培训小组,开办科技培训夜校,聘请农、林、果、畜牧业专家和农业科技人员上门服务,传授知识,使每个退伍军人都能掌握一至两门农业实用技术。同时,还协调县农行、信用社等,为退伍军人创业办理“绿卡”,凭“绿卡”可到信用社办理小额贷款,还可享受工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在党的惠民政策和一系列拥军措施的扶持下,一批又一批退伍军人不找政府找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家乡搞起了种养、加工等现代农业开发项目。目前,全县已建起各类种养和加工基地351个,在退伍军人中涌现出了300多个“草莓皇帝”、“蔬菜大王”、“养殖专家”。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以较快的速度向周边群众辐射。左店乡退伍战士代恒文返乡后,刻苦学习种植技术,租赁农民承包地70亩,建成210座温室大棚,从事反季节蔬菜生产,使土地的产出效益提高了10倍。
据统计,该县2006年度退伍返乡的义务兵中,出现了30多名规模经营大户,对周边群众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搭建连心桥
“一名好村官,不仅能带富一个村,还可造福一大片!”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聂爱国认为:退伍军人具有忠于职守的革命品质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村民自治的首选人才!
在长丰县民政局“退伍军人人才数据库”里,详细储存着该县历年退伍军人学历、专业、联系电话等情况。他们采取军地联合、镇村挂钩的方式,对退伍军人中的党员骨干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在参与农村管理和建设中增长才干、扩大影响,为他们竞选“村官”奠定基础。
2006年4月初,为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拥有近60万农业人口的长丰县,奏响了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的乐章,108名退伍军人被推到了“村官”的位置上。随之而来的是率领全体村民致富的滚滚热潮。
当了5年兵的胡守红,被推选为杜集乡创新村村长。上任之初,他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走村串户搞调查。经过反复论证后,一份关于“以种植蔬菜、林果、花卉三大类为主,发展精品农业”的调查报告摆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面前,并一举获得通过。平时,他还当起了经济信息员。一次,他乘公交车到合肥办事,和坐在身旁的一名乘客拉家常,无意中听到了大棚也可以养殖的具体做法。他便用“道听途说”的经验,指导一户村民利用温室大棚进行种植、养殖试验,结果效益成倍增加。如今,大棚春天种草莓、夏天种蔬菜、秋冬养鸡鸭等已相继在村里推广,使大棚年无闲日。
情倾外来户
地处江淮分水岭的长丰县,具有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的优势。不仅当地的退伍军人在此开辟创业战场,而且远离家乡到长丰创业致富的退伍军人越来越多。长丰县把这些“外来户”当成贵宾,对他们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位于长丰县双墩镇华丰村的“天一综合养殖公司”,是一个集种植、养殖和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农业企业。谈起企业的发展历程,军人出身的公司总经理徐国民深有感慨地说:“创业不仅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政治环境!”2003年5月,徐国民夫妇放弃了自己安逸的工作,来长丰发展养牛业。人生地不熟,想办点事很难。当徐国民正犯愁时,镇武装部长主动找上门,协助他和村里签订了80亩土地的使用合同。2004年7月,“双墩天一黄牛养殖场”正式成立,4个月后第一批肉牛出栏,净赚好几万。
2005年3月,徐国民从吉林省白城市进了120头苗牛。由于水土不服,所有的牛都生病拉稀,仅几天时间就死掉7头。看着病怏怏的牛群,想着几十万元的成本,徐国民夫妇欲哭无泪。这时,县分管农业、联系武装工作的副县长胡成玉主动找上门,帮助他联系专家诊治。药到病除,栏里的牛很快又“牛气冲天”了。
随着养牛数量的不断增加,每天堆积如山的牛粪成了这位老兵的烦心事。在镇武装部组织的蘑菇种植技术培训班上,农业技术员介绍的用黄牛粪种植双孢菇技术,让他眼前一亮。很快,18个立体多层、栽培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蘑菇大棚建了起来,产出的双孢菇迅速占据了合肥市场,并通过网络销往广东、福建、湖北等地,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徐国民富起来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才能真正体现退伍军人的自我价值。为帮助当地群众尽快脱贫,几年来,他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群众传授蘑菇栽培技术、雇请村民采摘等方式,带动200余户群众脱了贫。
在徐国民的示范带动下,华丰村及附近的村庄已有20多户人家办起了各类养殖、种植场,不仅推动了当地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使他们脱贫之后先富起来。现在的华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与徐国民一样,原合肥炮兵学院金寨籍副团职教员靳础,2000年选择了自主择业道路后,被长丰县“事事优先、处处方便”的拥军政策所吸引,租赁了300亩地,当起了新型农民,经过几年的打拼,他所创办的“安徽绿之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成为安徽省首批“五星级”农家乐旅游目的地之一,靳础也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的“创业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