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我的父亲——向明
我的父亲——向明
作者:巨东梅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3-23 浏览次数:7155
我的父亲向明,原名巨同璞。山东临朐人。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由于地下斗争的需要,他曾多次改名换姓,最后一次改名为“向明”。今年3月27日,是我的父亲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他去世40周年的纪念日。我写这篇这篇文章,以纪念我的父亲。
解放战争时期的向明
我的父亲向明,原名巨同璞。山东临朐人。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由于地下斗争的需要,他曾多次改名换姓,最后一次改名为“向明”。今年3月27日,是我的父亲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他去世40周年的纪念日。我写这篇这篇文章,以纪念我的父亲。
革命的一生
父亲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担任过中共青岛市沧口区委宣传委员、济南市委书记、山东省委组织部长。曾多次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工人罢工,同资本家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由于叛徒出卖,1933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在狱中曾多次领导绝食斗争,表现出一位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
1937年父亲出狱后,立即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历任山西省委驻同蒲正太铁路工委代表、中原局驻豫东特委代表、豫鄂边区党委书记、新四军第六支队二总队政委、豫皖苏边区党委副书记、苏中四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盐阜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八旅政委、苏北区党委组织部长等职务。他转战江淮,出生入死,为创建、巩固、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历任鲁中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第三野战军第八纵队政委、胶东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参与指挥了鲁南、沙土集、泰蒙、莱芜及孟良崮等战役,并参加了陇海路阻击战。他带领部队英勇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的多次进攻,为山东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和政权建设作出了贡献。
解放后,父亲历任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第一任市委书记、山东省政府副主席、山东分局副书记、第二书记、代理书记等职务。他领导了青岛的经济恢复工作,又领导山东省人民维持社会治安、镇压反革命、恢复发展经济、土地改革、农村互助合作、城市民主改革、抗美援朝等各项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的经济恢复及社会主义建设立了功劳。
经历磨难
我父亲被国民党囚禁了5年半,受尽酷刑,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坚贞不屈。直到全国抗战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才被释放。正当我父亲全身心地投入祖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侯,厄运连连降临,1954年被错误地认定“参加了高饶反党联盟”,1955年又被错误地认定组织了“反党宗派集团”,经受了长达8年与世隔绝的“审查”。直到1962年底,经山东省委报中央批准,才撤销了莫须有的组织“反党宗派集团”错误结论。
父亲特别珍惜解除隔离后的自由日子,在等待分配工作期间,每天主动义务清扫宿舍大楼的楼道,打扫院子等,外人还以为他是一位老清洁工呢!他还主动给中小学生讲党史,讲他在国民党监狱里的斗争史……
1966年“文革”兴起,我父亲又被戴上“叛徒”、“走资派”、“反革命”的帽子,大会小会批斗,被吊起来鞭打,关牛棚,等等。由于他年轻时在国民党监狱中饱受摧残,在“文革”批斗中身心又受到严重创伤,多种疾病缠身,加上“干校”沉重的劳动,终于使他在石家庄一病不起,于1969年12月18日含冤与世长辞。
在我父亲去世11年之后的1980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销了强加给他的“参加高饶反党联盟”罪名和给他的处分,彻底平反昭雪,对他作出了全面、公正的评价。
坚定的革命信念
从1954年到1969年父亲去世,整整15年的时间里,他都是在接受审查、不断地遭受批判之中度过的。在跟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动派斗争时,坐牢、负伤、牺牲都是光荣的。现在却受到组织和同志们的误解,失去了为党工作的机会,不能和自己的同志联系、见面,受到误解也没有人来听你解释,心里有再大的委屈也不能对亲人诉说。这种内心的煎熬比敌人的酷刑更痛苦。然而,他却不悲观失望,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对党始终忠贞不渝。他曾多次对我说过:“我是穷孩子出身,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相信党,相信毛主席,我的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文革”中,尽管父亲自身难保,但他却始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公正地为许多老同志的革命历史作证,使得一些党的老干部免遭迫害,充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优秀品德。
人民的好公仆
父亲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他生前始终把张思德和雷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他对待警卫员、保姆,就像一家人一样,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他经常在生活方面资助他们,送他们衣物和生活必需品。和父亲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回忆说,“向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同志不摆架子,平易近人,宽以待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向明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这也是有口皆碑的。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经常带病工作,对待同志,他却关心备至。”据与爸爸共过事的同志说,“一次,陈超同志向他汇报工作,当他得知陈超同志也患胃病,就当场把自己服用的贵重胃药送给陈超同志,后来得知组织科长矫枫同志也有胃病,就又给矫枫同志送了胃药。同志们都很感动。”
父亲病重住院期间,当得知一位老大爷因家里生活困难,交不起住院费时,就拿出自己仅有的积蓄,代老大爷交了住院费(而父亲当时由于历史上的错误结论,工资连降几级,除了供我们姐弟四人生活费和学费之外,已所剩无几)。父亲去世后,我去干校整理他的遗物时,许多叔叔、阿姨都泣不成声地对我说:“老向真是个大好人啊!我们生活困难时,他曾多次慷慨地接济过我们。现在,他不在了,我们要把钱还给你们。”我说:“这是爸爸生前一片心意,我不能要你们的钱。”
父亲时常将雷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学习他助人为乐,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文革”期间,父亲所在的“五七干校”由于离城里较远,不能及时看到当天的报纸。父亲就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个半导体收音机,供大家收听。干校附近没有理发馆,父亲就花钱买了一套理发工具,免费义务为大家理发。当他看到干校里缺少桌椅板凳,就专门买了一套木工工具,为干校做了一些桌椅板凳。干校里盖房子,年老体弱的父亲也不顾自己的身体,争着上脚手架……干校的叔叔阿姨对我说,类似这样感人的好事,老向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很多。虽然背着“反革命”的罪名,但他仍能每天充满革命活力,愉快地在农田里施肥、割麦子,根本看不出是一位随时接受群众批斗的人。
1962年底,父亲被解除了隔离审查,仍戴着“反党联盟成员”的帽子,但他却不悲观,不沮丧,以一位革命战士火一般的热情,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以力所能及的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位老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父亲教育青少年要热爱党,永远跟党走,要努力学习,珍惜幸福生活。他把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
刻苦学习
我的父亲高小毕业后,虽然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但由于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只好含泪辍学。参加革命工作之后,他挤出时间,刻苦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老同志李济民说:“向明同志爱书如命,刻苦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他的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父亲在生活上勤俭节约,舍不得花钱,而在买书方面却毫不吝啬。家里的书架上除了大量的马、恩、列、斯及毛泽东著作、军事著作之外,哲学著作、中外历史、文学名著、古诗词等等,他都爱读。正因为有这些古今中外丰富的知识积累,使得他在工作中,从不依靠秘书代笔。无论是作报告,还是发表文章,经常都是亲自动手起草,不用别人代劳。报告中经常引经据典,具有说服力。
山东的老同志们说,向明工作再忙,他也要读书。张谦恒同志说:“1948年向明同志接任胶东区党委书记后,反复动员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学习任弼时同志的《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关于新区工作的报告》以及学习习仲勋同志的《关于土改中一些问题的报告》等文件,要求大家一定要严格执行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
严格教育子女
妈妈告诉我:“在抗日战争时期,部队规定每年两次以旧换新,但是,你爸爸每年都要为公家节约,带头不换新衣服,裤子后面和膝盖上常常打着补丁。解放后,军区规定每年给首长做一次衣服,而你爸爸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小时候,我记得家里所谓的“床”就是在木凳上搭块木板。除了公家提供的桌椅板凳和旧衣柜之外,家里就再也没有什么家具了。父亲没给自己买过什么新衣服。平时穿的就是公家发的,穿了几十年的,洗得发白的旧制服。父亲去世时,身上穿的仍是解放初期发的旧呢子军服。记得1963年在天津时,爸爸在家里搞了废物利用的“小发明”制作:将看过的报纸,用水泡过,做成纸浆,再糊在容器上,待干后取下,上面再加一个盖,用作盛米、面的器皿,既经济实用又环保。
1969年爸爸去世后,我到干校取回爸爸留下的遗物,一位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的老战士所留给子女的,只有供给制时公家发的一条旧军毯和一些简陋的生活用品,是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战士。
和父亲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们都说:“向明同志生活上严于律己,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按规定,工作到夜里12点,伙房就有夜餐供应。可他常常通宵工作,虽有严重的胃病,他就是坚持不让伙房给做夜餐,以便让伙房的同志可以早点儿休息。他拒绝接受任何馈赠的礼品,还在机关里立下了规矩。实在推不掉的礼品,就一律送给托儿所的孩子们。”
父亲不许我们吃饭时碗里剩一粒饭粒,就连掉在桌上的饭粒也要我们检起来,吃掉。他常教导我们,农民种粮不容易,要学会节约。记得父亲在世的时候,经常召开家庭会,他先引导我们对自己的缺点做自我批评,然后再鼓励我们勇于改正。为了活跃气氛,有时还让我们表演些节目。父亲常对我们说,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三条鞭子——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地主剥削、官僚买办掠夺,促使他参加了革命。军阀韩复渠在山东执政时期,我们家乡遭到天灾人祸,成了“无人烟区”。一大家子几十口人都饿死了,只有父亲和二伯由于在外面参加革命,才免于遭难。因此,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全家。父亲经常教导我们,要永远忠于党,忠于毛主席,长大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记得1964年,当父亲知道我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时,十分高兴。他送给我一本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嘱咐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将它作为自己行动的座右铭。可以看得出来,他对这本书很有感情。后来我才得知,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是中原局的领导,而当时父亲就在刘少奇身边工作。他曾反复认真地读过这本书,成为他一生行动的座右铭。
中共河北省委在追悼父亲的悼词中指出:“向明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是我党的优秀党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党的一大损失。”
我最亲爱的父亲离开我们转眼已40年了,他生前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物质遗产,但是他的崇高品德,他的坚强革命意志,却是留给我们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他永远是我们做人的楷模。父亲永远活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