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将帅传奇 > 和平老人邵力子——渡江战役前夕国共和谈片断
和平老人邵力子——渡江战役前夕国共和谈片断
作者:邵黎黎 孙家轩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02 浏览次数:7354
邵力子先生竭力促进1949年春的国共和谈,其经过略述如下。
晚年的邵力子(1966年)
邵力子是国民党的主和派
1949年的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呼吁和平。并声明:“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1月4日,邵力子、张治中在南京介寿堂(现工人文化宫)招待文化新闻界,谈有关和谈事宜。有记者问,对元旦文告有什么意见?邵力子先生指出,元旦文告指出了保存“宪法”、“法统”等五条件,而语气又含有投降意味很不妥当,他神情激动地说:“现在应该我们国民党向共产党投降的时候,怎么我们还要求共产党向我们投降!?”这真是言人之所不敢言。1月5日新华社便发出了以《评战犯求和》为题的一篇评论,把蒋介石文告的外衣层层剥开,使它原形毕露。当时监察院也通过宣言,呼吁国共立即停战谋和。
1月14日,中共广播电台发表了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和谈八条件。16日,蒋介石邀约邵力子、张治中、张群、吴铁城和民社党头目张君劢、青年党负责人左舜生到黄埔路官邸晚餐,饭后就毛泽东主席所提出的和谈八条件征询意见。孙科说,中共提出八条件,是要我们无条件投降。他们不能以战胜者自居,和谈应对等地位进行才行。邵力子说,三大战役结束,人家本来就是战胜者嘛,我们还有什么话说!张治中看到蒋介石脸色不对,忙转圜说,今天主要是听民青两党的意见,我们党内改日再谈。蒋经国在日记中,把当天的会议说成“邵力子公然主张‘无条件投降’”。
1月17日上午9时,国民党中政会开会,讨论和谈问题。蒋不参加,由孙科主持。会上邵力子、张治中主和,谷正刚、张道藩主战。双方尖锐对立,激烈交锋,无结果而散。张、邵为国民党主和派,就是从这个时候传出来的。
1月19日,蒋介石邀孙科、张群、邵力子、张治中、吴铁城、陈立夫到黄埔路官邸,就和谈问题交换意见,会后作出决定:由行政院决议,政府希望国共双方先无条件停战,然后各派代表协商和平办法。会上,蒋介石说,徐州会战已经结束,杜聿明余部3万多人自陈官庄西南方向突围,最后全部被共军消灭。局势发展到此地步,个人引退已无遗憾。并征询下野文告应如何措词。张治中建议邵力子起草,邵考虑到他谋和的想法未必与蒋介石一致,卒辞谢。
奔走于宁沪之间
1月21日蒋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就任代总统,通电申明:“政府工作目的在集中于争取和平之实现,个人服务之方针,亦夙以人民意志为依归。”
1月22日,孙科的行政院作出决议:派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彭昭贤、钟天心为代表,劭力子为首席代表,等候中共代表,于双方同意之地点进行和平商谈。
1月23日,李宗仁请邵力子去上海,与黄炎培、罗隆基、张澜等联络,目的在敦促他们共同策进和平运动。当时李宗仁之所以请邵老负此使命,是因为邵老曾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其后又风尘仆仆于宁沪之间,为延揽“第三方面”人士出席,深信邵老此行,可收驾轻就熟之效。
1月31日上午9时,李宗仁专机飞沪,通过邵力子的介绍,分别与颜惠庆、章士钊、江庸等会晤。当日下午李宗仁飞返南京,留甘介侯协助邵老在上海联系各界人士。2月5日李宗仁接到报告,已决定由颜惠庆、章士钊、江庸、凌宪扬、欧元怀、侯德榜六人北上试探和平。但后来凌、欧不愿前往,而甘介侯又被指为“贩卖和平分子”,不能随行。2月8日,李宗仁再到上海,续与各方联系。最后决定颜惠庆、章士钊、江庸三人以“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的名义北上,邵力子则以私人资格前往。
随同上述四人前往北平的有:李宗仁的联络员黄启汉,四老的秘书龚安庆、傅树苍、潘伯鹰、张丰胄,还有金山以及中航公司电信课长顾乐村、技师雷仲仁等19人。
邵力子北平之行的成就
邵力子和代表团一行2月13日上午11时30分乘中央航空公司专机由上海起飞,下午2时15分达到青岛,因机轮破裂,在青岛住了一夜,14日下午4时30分才抵达北平。北平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的代表王拓、北平市副市长徐冰到机场欢迎,并招待各代表住六国饭店。
2月15日,叶剑英亲自来访,与邵、颜、章、江作了初步交谈。当晚又设宴招待代表团全体人员,并邀董必武、聂荣臻和傅作义、邓宝珊等参加,席上交谈甚欢,气氛热烈。17日中共举行欢迎晚会,徐冰副市长作了有诚意的讲话。18日再应邀出席董必武、罗荣桓、聂荣臻、薄一波几位的宴会,又作深谈,大家感到快慰。
2月20日,董必武、罗荣桓、薄一波、聂荣臻、叶剑英在北京饭店举行招待民主人士的大宴会。到会400多人,邵力子与颜、章、江老应邀参加。邵老在席上发言,他说:“和平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希望和平障碍得以扫除。我此来不代表任何方面,惟江南人民切盼和平,并且宁愿北平式的和平,不愿选天津式的和平。”云云。
2月22日邵、颜、章、江四老从北平乘飞机飞石家庄,傅作义、邓宝珊同行,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与周恩来副主席会谈了两次。会谈主要就国共会谈的可能性以及南北通邮、通航问题广泛地交换意见,结果非常圆满。四老24日下午飞返北平,并带有毛主席交给李宗仁的一封信。后章士钊、邵力子在5月18日致函李宗仁追述此事时说:“犹记某等初到平,中共领袖对于公之是否力能谋和,颇难释然。经某等再三譬说,以为和平本身有无穷民意为之后盾,即属一种不可悔的力量;加以中共在同一旗帜下相与提携,双流会合,并于一响,应足以克服可能发生之困难。中共同意此说,和平之门已启。”
由此可以知道,最初,中共中央领导人对李宗仁是否具有谋和的能力,深表怀疑。后经邵力子、章士钊多番解释,然后才终于开始以李宗仁为对手的和谈。如此来之不易,而李宗仁最后拒绝和谈协议,这使邵、章感到莫大的遗憾。
“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的简况
国民党政府孙科内阁3月8日垮台,以停战谋和主张作号召的何应钦内阁于3月23日宣告成立。24日何内阁第一次政务会议首先决议组织“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5个代表是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章士钊、李蒸,28日又增刘斐共6人。邵力子力坚辞首席代表,改推张治中(邵力子学生),又派卢郁文为秘书长。中共和谈代表团成员是周恩来(首席代表)、林彪、叶剑英、林伯渠、李维汉、聂荣臻6人,齐燕铬是秘书长,定4月1日在北平开始和谈。在和谈期间,李宗仁和毛主席互通了电报谋和。毛主席从4月8日起,分别邀见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黄绍竑、刘斐、李蒸会谈;周恩来副主席设宴于颐和园。4月15日正式会议通过《国内和平协议》细则草案八条二十四款,并以4月20日为签字日期。当晚推定黄绍竑代表偕屈武顾问携带《国内和平协议》最后修正案专机飞南京请示。20日晚得南京李宗仁、何应钦复电,主要意思是不同意签字,嘱对和平协定草案再作商讨并反对即行渡江。
力辟“和平即投降”的谬论
4月20日和平协定签字日期届满,解放大军渡江,那时所谓国民党主战派已如惊马骇鹿,觅路分奔;独李宗仁坐镇南京,左顾右盼,擅为所欲为之势,操千载一时之机。邵力子、章士钊在北平看到这种情况,焦灼万状,急电李宗仁,请李“无论如何,莫离南京一步;万一别有危机,艰于株守,亦求公飞莅燕京,与某等共图转圜突变之方”。这两点李都未能实行。
4月23日李宗仁回到桂林,意存观望,再定行止。那时国民党劝驾说客络绎不绝,邵、章飞电劝告:“此为公悬崖勒马之第二机会,盖长江之局面虽变,西南之版图犹存,盼公在桂林开府,屹力不动,继续以和平大义相号召。”
但李宗仁轻信蒋介石致何应钦函中所说“德邻兄凡有垂询,无不竭诚以答”的话,轻率地到广州维持残局去了。事既至此,邵、章在致李宗仁函中不禁慨然言曰:“公不以鄙言为可采,并不胜主战分子之胁迫利诱,竟亦翩然莅穗,同流合污,阳冠僚采,阴侪傀儡,不知公有何把握,作何打算,犹岸然以国家存亡民生祸福为张皇工具?伤哉!伤哉!”
其时,蒋介石曾有“和平协定就是投降条件“的说法。蒋经国在1949年4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李宗仁本日向共方要求暂缓签订协定日期。父亲阅毕黄绍竑携回之二十四项要求后,曾在日记中写道:共党对政府代表所提修正条件二十四条款,真是无条件的投降处分之条件。其前文叙述战争责任问题数条,更不堪言状矣。黄绍竑、邵力子等居然接受转达,是诚无耻之极者之所为,可痛!”
邵、章两人在致李宗仁的信中,亦就此有所论述。他们说:“某等之愚,以为天下公器非可力取。中共今日之成功,因有本身依倚民众,组织坚强,而亦因于国民党反乎民之好恶,馁败无能。三年之间,党府以全胜以至惨败,迄犹秋风卷箨,不至扫地以尽不止。此在中外历史,尚无前例。大势如此,人心可知!真爱国者处此,应掬诚作最后计较,苟能为国家多存一分元气,试问尚有何顾忌而不肯为?或曰,和者名耳,其实降也。欲以此提振困兽犹斗之精神,拚作铤而走险之末计。嘻!斯何时也,顾倒行逆施乃尔!”
这些话,是专对当时国民党顽固派说的,意在阐明得民者昌,失民者败,古往今来,无不如此,人心所向,无法违逆。邵、章的金玉良言,对今日台湾来说,还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他们深思。
(本文作者邵黎黎乃邵力子先生长孙女,离休干部、江苏省文史馆研究员;孙家轩系邵先生长孙婿、新四军老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