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老兵风采 > 听“三老”讲述春天的故事
听“三老”讲述春天的故事
作者:王乃顶 郭新顺 颜章才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08 浏览次数:6950
踏着三月和煦的春光,笔者走进江苏省阜宁县老复员军人、老伤残军人、老军烈属的家中。听他们讲述人武部一个个情注“三老”、心系“三老”的动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首温暖的歌,像春风一样轻拂着“三老”的心田。
革命老区江苏省阜宁县,曾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现有“三老”(老复员军人、老伤残军人、老军烈属)2198名。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他们经历了生死考验,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国防建设作出卓越贡献。迄今,他们有的身上仍留着弹片,有的受伤留下了后遗症,有的生活在贫困线上……该县人武部积极开展“四助”活动,为他们送去春天般的温暖,使这支可敬可爱的特殊群体生活安康,夕阳火红——
杨柳拂堤,草长莺飞。
踏着三月和煦的春光,笔者走进江苏省阜宁县老复员军人、老伤残军人、老军烈属的家中。所到之处都感受他们对县人武部的感激之情,听到他们讲述人武部一个个情注“三老”,心系“三老”的动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首温暖的歌,像春风一样轻拂着“三老”的心田。
帮助农业生产——让“三老”后顾无忧
常年不散的“民兵帮工队”是阜宁县人武部为生活在农村“三老”排忧解难的一个成功做法。近年来,他们在全县共成立了100多个民兵助耕助种小分队,先后帮助农村“三老”家庭抢收抢种3000多亩,同时帮助协调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困难2000多件(次)。
民兵帮工队是人武部情系“三老”的一个缩影。羊寨镇老军属孙文玉患过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儿女都在部队服役。当年家中唯一的强劳动力、儿子秦中凯参军临行时,很不放心家里。镇武装部长丁学满说:“你走后,家中事有我们,放心吧!”为了兑现这份承诺,以民兵营长詹古棒为首的3名民兵与孙文玉结成帮扶对子,平时帮助他家施肥、治虫、锄草,搞好田间管理,农忙季节帮助抢收抢种。孙文玉家里的庄稼长势茂盛、年年喜获丰收。没了后顾之忧,儿子秦中凯、女儿秦楠先后在部队立功受奖。
陈集镇老伤残军人朱云开今年75岁,参加过抗美援朝,家庭经济困难,缺少生产资金。2007年3月的一天,朱云开拄着拐杖,找到镇武装部长陈其荣,道出心中难处。陈其荣主动与镇农村信用社取得联系,并为朱云开作了担保贷款5000元,解决了朱云开燃眉之急。当年,朱老利用这笔贷款,搞起蔬菜大棚,年创收2万多元。
帮助就医看病——让“三老”幸福安康
为了解决“三老”看病就医难问题,阜宁县政府专门下发了有关文件。县人武部不仅向全县民兵预备役人员发出每人少抽一包烟,向“三老”献一份爱心的倡议书,还组织人员到企业老板那里“化缘”,帮助患重病的“三老”解决看病费用。
益林镇管计村78岁老复员军人李学礼患有气管炎,大儿子因痴呆至今没有成家,二儿子在家务农,三儿子在外打工。老伴今年79岁,身体也一直不好。老俩口仅仅靠微薄的优抚金维持生活,经济十分拮据。去年冬天,管计村民兵营营长孙步权将李学礼老人列为帮扶对象,为老李家解决了不少难题。
一天深夜,北风凛冽。李学礼咳嗽不止。孙步权知道后,连夜用车把李老拉到医院诊治。李老需要住院,但又没有钱。孙步权从口袋里掏出500元钱,为他办理了住院手续。第二天,孙步权将李老的情况向镇领导作了汇报,镇党委决定:李老这次住院费用,按规定报销外的自付部分,由镇财政解决,另补助1000元,作为其生活调养。
去年秋的一天,县人武部王政委收到一封求援信,信中写道:“我是施庄镇桃园村老复员军人张有余,曾参加过解放战争。现患白血病,家庭积蓄用完了,还需要一大笔医疗费用,请求县人武部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帮助……”王政委看完信后,在部党委会上说:“一位身患绝症的老复员军人,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时,仍然想起人民军队,这说明对军队的信任和期盼。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于是,部里向全县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发出倡议书,共收到捐款98000元。近3年来,该县人武部共组织为“三老”治病捐款30多万元。
帮助维护权益——让“三老”共享和谐
在阜宁县人武部干部职工心中,凡“三老”的事,不论大小难易,他们都看成自己份内的事,特别是在维护“三老”合法权益方面更是不含糊。
去年5月27日,军属胡秀梅向人武部反映,某开发商在未征得她和儿子同意的情况下,强行拆掉了她家住房。
人武部迅速组成调查小组,经过走访,发现胡秀梅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他们便通过“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法庭”来帮助胡秀梅。最后,开发商不仅向胡秀梅赔礼道歉,赔偿了2万元损失费,还根据拆迁安置政策,重新安排了胡秀梅的住房。“真没想到,这件事解决得这么好、这么快,我和儿子都非常满意。”今年初,刚刚搬进新居的胡秀梅欣喜地告诉笔者,如今这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就是自己的新家。
在四川某部服役的曹志满来信说:“感谢家乡人武部帮我家协调处理住房被强行拆迁一事,我一定安心工作,用实际行动报答大家的关心。”
三年来,该部共为“三老”解决涉法问题30多起,接待“三老”咨询法律维权达500多人次,审判结案10多件。
帮助脱贫致富——让“三老”同奔小康
“决不让一户‘三老’在建设小康的道路上掉队。”这是阜宁县人武部的承诺。为了实现这一承诺,他们创新思路,把“补血”变成“造血”,要求各级民兵组织不仅对“三老”给予适当的经济扶持,更要送项目、送技术上门,帮助他们树立致富信心,加强“造血”功能。考虑到“三老”体弱多病,适合他们的致富项目不多,民兵营连积极帮助他们发展家禽养殖、培育花卉和手工业加工等轻巧项目,给家庭贫困的“三老”送上了特殊的礼物。
益林镇倪东村一组老烈属周秀兰今年87岁,她丈夫在1948年的益林战役中牺牲时,她年仅26岁,正身怀六甲。周秀兰生下孩子后一直未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成人。2005年,周秀兰的儿媳病故,不久儿子又不慎摔伤,生活不能自理。太多的磨难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不堪重负。
如何才能帮助周秀兰彻底摆脱困境?这个问题曾一直困扰着倪东村民兵营。送钱送物不如送项目送技术。为了让周秀兰一家能有一个可靠的经济来源,大家帮助老人办起了玻璃工艺品家庭作坊,并积极为其寻找销路,让周秀兰年收入增加了近万元,一家人也增添了生活的信心。
周友雪是合利镇一名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复员军人,别看老人已经75岁,最大的爱好就是种牡丹。针对老人的情况,民兵营为其量身定做了一个帮扶计划:帮助老周种好牡丹。从品种到技术,从种植到销售,民兵营的同志悉心指导,真诚帮助。经过努力,周友雪成功培育出了37个牡丹品种,他的牡丹花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为了使“三老”致富项目及时投产,收到较好的效益,人武部还组织民兵登门为他们盖厂房,安装机械,进原料,为发展项目创造有利条件。3年来,他们共组织民兵1万多人次,帮助“三老”发展项目。
春天的故事宛如歌一曲,春的喜悦写满“三老”的脸上。听了“三老”讲述春天的故事,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里,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他们;当我们国防大厦坚如磐石的时候,不要忘记他们付出的辛勤汗水;当我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不要忘记那些坚守边疆军人们的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