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石塘红韵寄情思
石塘红韵寄情思
作者:卢志坚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29 浏览次数:6937
朋友,当你走进富饶美丽,风景如画的山乡水城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定会被当年抗战时期留在操场高墙上的大幅宣传标语所吸引住。
“青年学生同胞们,努力学习救国知识,反对读死书,死读书——闽赣省委(宣)。”这些用朱红涂料书写,饱经60余年风雨的文字,将会把你带进那硝烟弥漫、烽火连天、刻骨铭心的战争岁月。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炮轰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号召的推动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血雨腥风中正式形成。同年秋,闽北各路红军游击队六七百人在黄道同志率领下,奉命陆续开赴江西铅山县石塘镇集中,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饶守坤任团长。当时团部主要驻地和会场就设在抚州会馆(又称昭武会馆,今石塘小学校内)。
队伍下山到达驻地后,闽北党组织和团部司政机关人员,立即到附近县相邻地区进行广泛深入的抗日宣传,动员广大有志青壮年报名参军。上饶、铅山、横峰、广丰、崇安等一带青壮年积极响应。还有千里迢迢慕名从上海等地赶来的一批批青年学生也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来。不久,部队扩大到1500余人。领导这次整编和扩军工作的革命先驱有黄道、张云逸、谭震林、曾镜冰、饶守坤等人。1938年2月25日,这支队伍浩浩荡荡从山青水秀的石塘街出发,奔赴皖南抗日前线,成为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坚强的力量。
穿过一条曲折小巷,踏过二厢厅堂,迈上几级青石板台阶便到了赖家纸行后宅。这幢四间一厅的晚清时期建筑,古朴典雅,环境优美。房前有一个用鹅卵石铺设的小院,院子里有花坛、石水池。屋后山峦起伏,树木参天。是一所幽静理想、古色古香、别具一格的好住处。当年在石塘整编时,这幢房子是中共早期活动家黄道同志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黄道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继日地从事抗日工作。
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开赴抗日前线后,根据黄道的指示,留下了一个合法机关即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石塘通讯处。有不少青壮年在通讯处的动员下,报名参军,还有三年游击战争中失散回乡的同志都由通讯处的工作人员带到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由办事处主任黄道介绍他们找到新四军队伍,奔赴抗日前线。
在军队整编的同时,中共组织也进行了改组:闽赣省委书记黄道调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宣传部长兼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闽赣省委改为闽浙赣特委(即闽北特委),书记曾镜冰、组织部长汪林兴、宣传部长王助、职工部长俞雅鹿。1938年春在石塘街成立时驻坑背芝阳会馆内,后迁福建崇安县洋庄乡坑口村长涧源。闽浙赣特委下辖上饶、铅山、崇安、浦城、建阳、邵武、光泽、顺昌等县委和建(瓯)松(溪)政(和)中心县委。
沧海横流,星移斗转,千年古镇,红韵寄情思。回顾这段令人感慨不已的峥嵘历史,它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让我们后辈的心灵不断地得到熏陶和升华。